忠诚报国的中山空军老战友 写在新中国和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之际

中山日报 2019-11-10 06:43

2007年笔者与中山空军战友严玉祥(右一,原空军2604部队喷气式轰炸机驾驶员)及孙鹏彰(右二,原空军某师大队机械师)在中山市军事博物馆前合影。图片史料均由李国江提供中山市空军战友参军六十周年纪念。今年11月11日,是中国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中山解放后最大规模一次加入空军队伍的一员,激动的心情像大海中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中山空军战友用忠诚燃烧了自己的青春,用生命铸造坚固的“空中长城”,用军魂引领自己报效祖国,用行动铸就强军富国梦。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踏出的每个光点也汇入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光辉中。如今,健在的中山空军战友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仍胸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情, 继续发挥着余热。 □李国江

因抗美援朝“参军参干”

1951年6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第二次在全国大中学生中招收解放军各军兵种军事干部学校(简称军干校)学员的决定。“决定”公布后,全国大中学校学生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中山县各中学约200名学生被光荣录取,其中不乏品学兼优,甚至获准免试升学的保送生和放弃优厚物资生活的富家子弟,他们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因为当时的参军者随时会被派往抗美援朝前线,要准备牺牲,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所以不少同学都要对家长做反复、细致、艰苦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我当时才15岁,刚初中毕业,因怕母亲不同意我去参军,便以“去广州高考”为由骗过了她,才得以参军。但想不到这一别竟然成了永别!但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至今我仍不后悔。

7月16日傍晚,全县获准参加“军干”的同学在县军官令的组织下去广州集中,几千名干部群众夹道欢送,热烈的情景至今令我难忘。更让我们激动的是,在全省“参干”同学出发北上的前一晚,老红军干部、功勋卓越的开国将领、当时兼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肖向荣将军接见了我们。7月26日,我们在几万名群众参加欢送的广州越秀山体育场集合,省领导朱光、古大存等同志在主席台上向我们挥手致意,给予我们热情的祝贺和鼓励。向火车站进发时,汽车所经之处,都有干部、职工和群众夹道欢送,鞭炮声和鼓乐声、歌声、口号声响彻云霄,人海花海连片,“参干”健儿与欢送群众心连心。这是当年1月份广州市越秀山体育场十万市民欢送第一批“参干”健儿浪潮的延续。

我从中山参军的同学,全部编进了中国空军,先进入空军第二航空预科总队(学校)。在偏僻、严重缺房、缺水、极少大米供应的西安荒郊,经过约8个月的艰苦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后,绝大部分学员都进入了航校本科学习专业技术,毕业后分配到作战部队或指挥机关工作。

为“空中长城”添砖加瓦

据我所知,空军里的许多中山战友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一江山岛战役中,中山战友梁振良、周芝盛为保证战机准时起飞执行轰炸任务而立下了功勋。1955年1月18日凌晨二时许,周芝盛在睡梦中被推醒,被叫到机场指挥塔去紧急修理当时唯一的无线电台,他火速赶到一看,原来那是一台已用了近20年的前苏联制造的老旧电台,但因无备用的电台可供使用,而它只有一套特别的电源插头,插座与其它型号的电压、功率都不匹配。若不马上修好,机群升空后,飞行人员与塔台指挥员就要失联了。周芝盛沉着迅速地把它修好,并一直守护在它身边,全神贯注地观察它的分秒变化,直至当天下午三点多,我方飞机全部返航降落机场后才离开。

某日,一架准备起飞参战的前苏联制造的TY-2轻轰炸机座舱内,空速表突然失灵了。而这架飞机由总领队张伟良副师长亲自驾驶,这天,他要带领空20师的58和60团参战!团特设主任梁振良临危受命,他不负首长和战友的众望,以最快的速度把坏的空速表拆下来,换上一个好的,从而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战役结束后,这两位中山战友均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任空军某师机械员的孙鹏彰,一人担当维护两架飞机机械装备的任务,曾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拆除哑弹(爆炸不成功仍留在飞机弹舱内的炸弹),并在技术革新等方面立功,受到师党委的嘉奖,并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地勤人员,其拆弹经验丰富的名声传遍师内外,被晋升为大队机械师;在空军二五四一部支队任军械员的卓俊强,在积极协助飞行训练,保证飞行安全方面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在唐山大地震中,时任空军通讯营营长的刘希正,指挥及带领全营官兵投入到抗震的物资保障工作中,由于表现出色荣立了三等功,并被破格晋升两级,时任模范区队长的我也受到嘉奖。

1953年夏,我在空军一航校学习领航时,参加了哈尔滨市政府组织的对松花江特大洪水险情抢救,保卫江城的军民联合会战。1957年,我又在参加陕西剿匪战斗中经受了考验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比我晚五年参加空军,我的中学和航校校友、中山解放后第一位轰炸机驾驶兼飞行教官、大队领航主任严玉祥,通过刻苦学习、锐意进取,从最初的前苏联制造的旧式TY-2螺旋桨轻轰炸机到掌握了当年较为先进的国产喷气式轰炸机轰-6,他曾在南沙战役和我国最后一颗原子弹的拍摄工作中,不畏艰险与牺牲,出色地完成任务,荣立了三等功;并在低空飞行中靠坚强意志和过硬技术挽救了祖国人民的宝贵财产——“银鹰”。他搏击苍穹27载,从祖国的最南端到大西北,都留下了他的空中航迹。在1993年开展安全立功运动中又荣立三等功,受到空军2604部队的嘉奖。为了备战需要,他曾连续18年没回家过年。长期的高空高速飞行让他掉光了头发,并落下了一些疾病,但他仍无怨无悔,忠心耿耿为人民空军飞行,年近半百才转入地方工作。

新闻推荐

业绩分化 不是每个房企都有“金九银十”

楼市传统的“金九银十”已过,但不同房企的体会却大不一样。近期,上市房企陆续发布10月销售业绩。从数据上看,一些房企通过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