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120聆听一“线”生机 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守候,开通一年半处理3800余个来电
“能否让我分担一下你的压力?”“现在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吗?”
这间不足15平方米的心理援助热线室,房门总是关闭,但里面可能正在面对“生死时刻”。门上挂着一块牌子:电话接听中,请勿打扰!
这里是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下称“热线”)的大本营。0760-88884120,则是目前中山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公益性心理援助热线,提供24小时免费咨询服务。
2018年6月26日,热线开通,曾海萍成为第一位轮值接线员。她在这里度过了日以继夜的半年。在接听咨询者来电时,曾海萍会使用惯用的表达,为了更高效地与咨询者沟通,她和同事曾多次学习专业的沟通技巧。今年11月4日,她再次和团队赶赴佛山,接受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专家的专业培训。
南方日报记者郎慧通讯员朱晓翠
“生怕错过一通紧急来电”
桌台前,一部电话,一个本子,一支笔。办公陈设很简单,狭小空间的氛围却不轻松。在人手紧缺的条件下,心理援助热线的值班人员一直实行两班倒的值班制度,这意味着在每个班内,接线员都要在这间小屋里守候来电达12小时。
“这期间,除了必要的上厕所,接线员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外出的理由,就连吃饭时大家也守在电话边,生怕错过一通紧急来电。”在曾海萍看来,每一位来电求助者都需要他们的支持与保护。
因为失恋而失意,一位女性怀着心中残存的对世间最后一丝留恋,拨通了0760-88884120。听着电话那头的哭诉,曾海萍了解了一桩唏嘘的失恋往事,分析着致使来电者产生轻生念头的种种原因。她先用轻柔而坚定的声音稳住对方,耐心地倾听着女子的遭遇。“善于倾听是接线员的基本素养,热线很可能是企图轻生者最后的求生希望和唯一的排解渠道。”曾海萍陆续接到过企图轻生者的来电,她相信每位自杀前能打来电话的人,依旧对这个世界怀有留恋。她要在一通电话的时间内,努力增加他们对生命的留恋,用电话线“拉”住悬崖边上的人。
通常,出于对热线资源的考虑,接线员们要注意把握谈话的节奏和时长,尽量在保障对方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沟通。一般情况下,以50分钟为上限,但多数来电者的倾诉欲望较强,曾海萍也处理过持续2个多小时的来电。“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吐槽,还要有专业的心理学背景知识和强大的自我照料能力,这是对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的特殊要求。”
还记得第一次接听那个意图自杀者的来电,曾海萍的内心比对方还要忐忑,她抑制住内心的紧张,紧紧握住手中的话筒,那一刻,小小的塑料听筒好似铅制成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来电者的心情和故事,事实上,他们多数是几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
接线员也要承受心理压力
2017年12月19日,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家由中山市政府全额投资设立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精神心理疾病的预防、早期干预及轻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心成立半年后,就开通了中山首条免费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这一公益行动走在了珠三角地区前列。从危机干预的定位出发,如今,这条心理援助热线逐步发展成集心理知识宣教、提供医疗机构转介信息、处理一般情绪问题及精神心理问题的综合援助热线。
“每通来电的诉求各异,有些人只是简单询问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电话,也有人在电话那头告诉你,他已做好了随时跳楼的准备。”热线接线员李心(化名)接线一年多了,时至今日听到电话铃声响起时,她依旧会紧张,不知道这通电话又为何事。作为目前6位全职接线员之一,李心本是一名心理学发烧友,曾经做过市民热线的接线员,还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谈到目前的工作,她认为,除了精神心理学知识与日俱增外,自身的抗压能力和自我心理建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和市民热线不同,心理援助热线的来电者往往是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人。李心也经历过一番挣扎,她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怕处理不好求助电话,不能真正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反而给人增添焦虑;二是怕管理不好自身的情绪,导致自己受他人负能量的影响。”
“我们常告诉接线员,你不是一个人在工作,你的背后是一个团队,工作与责任都由团队共同承担。”曾海萍认为,市心理卫生中心的督导工作机制很人性化,接线员在接听电话过程中如遇困难,可随时在线向督导医师寻求帮助。不仅如此,对于接线员自身的心理调节,督导医师也会及时给予建议。
一年多的接线工作,李心与热线共成长。如今,摆在她面前的问题愈加多而复杂,在一次次培训中她不断总结经验。“现在的紧张与从前的紧张不同,现在的紧张是因为自己对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李心说,过去她总是急于建议对方该如何做,而随着对精神心理工作地深入了解,如今她会与求助者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尽可能多做双向沟通,给对方更多的选择。
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数据显示,自热线开通以来至今年10月25日,接线员共处理来电3834通,其中高危来电118个、特殊来电(精神障碍)38个。在接线员日日夜夜的守候中,那些孤立无助及深陷痛苦的人得以被挽救。
“现在自杀的想法还会经常出现吗?”曾海萍轻声地询问着对方。这是一次对高危人群的电话回访,也是接线员的基本工作之一。他们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对高危来电者的第一次随访,并根据对方的意愿和轻生意念程度,决定后续随访的频率。
依托着这根电话线,那些在钢丝上行走的人,同这个世界维持着相对安全的联系,而接线员则是在他们脚滑时及时拉一把的人。
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趋势
目前,尚未发现有因线路繁忙打不进来的求助者,而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正加大对接线员的培训力度,为开通第二条心理援助热线做准备。“其实,我们还处理了很多外省外市打来的电话,因为电话号码都是网上公开的,他们急于求助时,也打给了我们。”曾海萍很乐意让电话号码再广为传播。
婚恋问题、子女教育、求职问题、欠债跑路……在曾海萍的印象里,这些都是常见的一般情感压力诉求。记者在网上随机搜索心理援助热线,一些城市的热线号码就显示出来,可供有需要的市民选择。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治疗师任衍镇表示,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精神心理领域建设的趋势,中心成立的初衷也是想在早期干预方面多下功夫,让更多问题在轻症甚至无症时期得以解决,也给需要疏导的人多提供一个渠道。
自2008年以来,原国家卫生部先后发文督促各地市建设心理援助热线,出台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心理援助热线建设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8】149号)(下称“2008年通知”)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心理援助热线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21号)。其中,“2008年通知”指出,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是一种相对方便实用的方式,可在处理心理应激和预防心理行为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该文件对于热线的服务对象、接线员的实践操作及其专业资质均作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全国各地市心理援助热线的相继建立,热线管理工作也在逐步走向成熟。曾海萍认为,在强调专业性与公益性的基础上,中山将不断总结过往经验,同时借鉴其他地市经验,提升热线处理问题的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她还指出,接线员是影响热线工作的核心因素,由于该项工作对体力、精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各地也存在着人才流动的问题。如今,中山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为热线招聘接线员,一年来,中山的人员情况相对稳定。
新闻推荐
中山市法律援助处成立20周年,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共计近亿元 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众撑起“法治晴空”
中山市法律援助处最大限度为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1998年2月,中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