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场稀缺性与追捧度逐渐降低 科创板IPO提速明显
记者 梁展宏
10月下旬以来科创板IPO提速
据本报记者观察,上周邮储银行IPO获得通过,最高募资总规模约283.94亿元,有望成为年度最大IPO。不过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则发布公告称,原定10月24日进行的网上、网下申购将推迟至11月14日。有市场分析认为,这是在为10月底科创板的集中申购让路。
公开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10月中旬,两市IPO数量、募集资金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超约30%与14%,IPO提速正成为现实。记者从诺亚财富旗下诺亚研究院调研报告留意到,今年A股市场募资规模排在前五位的大部分是科创板企业。以今年第三季度为例,沪深两市科创板共有33家企业成功上市,募资总额达472亿元,占本季度A股IPO募资规模的59%。从募资规模来看,制造业、能源及矿业类公司IPO募资规模占据各行业募资规模也超过了60%。
此外,记者也留意到,进入10月中旬以来,科创板IPO审核也开始提速。其中,10月8日至10月16日,上交所共审议11家企业的发行申请,并且全部过会。而在过去的10月25日(上周五),科创板更是一口气推出了7只可申购个股,这在以往中小板、创业板等板块中可谓鲜见。
诺亚研究院的分析指出,科创板企业申报热情升温、运行平稳等多方面因素均对科创板IPO审核提速产生影响。其中,一些今年来业绩表现突出的科创板企业,其营收及净利表现领先于同行业上市公司。譬如,作为科创板首份三季报出炉,上周铂力特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87.44%。而截至上周末,12家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科创板企业,其中11家企业前三季度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仅有1家企业明确表示净利润同比将减少。
稀缺度下降让市场追捧逐步回归理性
早前中山证券分析人士吴仍强认为,从7月份科创板面世受到市场的追捧,到如今科创板个股发行数量的越发增多,从中可以看出科创板的市场热情正在逐步回归理性,这主要体现在新股发行估值逐步走低。
“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仍相对较少,没有办法承载大规模资金的进出。同时,资金的过度集中也是部分科创板个股估值高的主因之一,按照监管层早前的表态,(科创板发行)加速扩容势在必行,预计今年将有较多企业登陆科创板。吴仍强认为,资本市场肩负支持实体经济重任,A股市场IPO常态化在情理之中。尤其当前经济下行较大的背景下,IPO扩容提速是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寻找机会。接下来,监管层应借助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契机,进一步完善A股的IPO制度,包括加快创业板改革,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安信证券分析则称,在稀缺性逐渐降低的大环境下,基本面表现决定着科创企业的含金量,也是科创市场能否逐步走向稳定的关键因素。
对于科创板后市的走势表现,本地券商分析人士黎文仕认为,科创板自7月22日正式开业以来,首批挂牌的25只新股受到市场的普遍炒作,涨幅达到200%的并不少见。由于科创板的新股上市不受“上市首日涨幅44%封顶”的规定限制,所以这就有了早前市场对科创板上市新股更加追捧,进而导致新股上市的大幅高开。
譬如,今年8月份微芯生物以125元的股价开盘,较发行价20.43元暴涨超过511%。随后该股急速下跌,最终以95.31元报收,较开盘价下跌23.75%,而125元也成了微芯生物上市至今的历史最高价。然而,到了今年10月22日,微芯生物的股价一度创下了上市以来新低的48.75元。这意味着,在上市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该股的股价上演了一波“悬崖插水”行情,其波动幅度堪称夸张。
“其实科创板在建立之初,监管层就多次呼吁市场参与者进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规避市场投机炒作所带来的风险。”黎文仕指出,虽然目前科创板新股赚钱效应相对明显,但新股炒作的风险是肯定存在的,如微芯生物的股价走势就是一个典型的市场案例。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或成长性不足以支撑公司的股价,那么上市公司过高的股价就很难长期维持,从中长线来看,公司股价向其价值的回归将不可避免。而随着四季度科创板上市新股数量的增多,预计个股股价大幅波动的现象有望减少。
新闻推荐
中山发出广东首张第三代社保卡新增非接触读卡用卡和小额快速支付功能,安全性、应用面全国最优
新快报讯记者沈逸云李红云通讯员粤仁宣报道广东第三代社保卡来啦!10月30日,广东省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下称“社保卡)首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