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通 一网通 刷脸通都是市民办事的“百事通” 开展主题教育以来,中山市智慧政务服务系统覆盖面不断扩大

中山日报 2019-11-01 03:11

一女士(左)在出入境办证大厅智慧受理亭旁,在民警指导下使用智慧警务服务。10月25日,中山出入境“智慧客服”上线公测,24小时在线解答办证难题。从今往后,市民办理出入境证件相关业务,只要动动手指,在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对话框输入所办业务的关键词,便可获得所需要材料的精准信息。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王溢强介绍,“智慧客服”上线的目的就是让市民办证更加方便。这是中山出入境管理支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情系于民、推动中山市智慧城市发展的又一具体举措。成为中山市各部门打造24小时“不打烊”办事窗口的缩影,让市民深刻感受到主题教育给他们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守初心以服务便民为己任

10月28日,市行政服务中心,刚刚在民生事项综合服务区办理完社保卡申领的郑先生开心地告诉记者:“你看看这些办事窗口,虽然排队的人不少,但办证的速度很快,我只用了5分钟就办妥了。要是在以前,得排几次队,找多个部门,一个上午也走不完流程。”

郑先生刚办完事的窗口被称为“一窗通办”和“一网通办”,实际上就是通过流程再造后,数据在跑路,市民少跑了。这是在打造“智慧城市”过程中,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守初心、担使命”,以服务便民为己任,通过攻克难关收到良好效果。

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推出的“通办”窗口,把以前的66个办事窗口压缩至33个。窗口减少的同时,服务效率和水平反而有效提升。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设的时候,办事窗口多达几百个,分属中山市几十个单位;很多市民办一件事时,往往要到几个窗口分别取号排队。在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充分调研后罗列出需要整改的问题,包括:办事情划分简单、材料告知模糊、办事程序设置复杂、审批时间较长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党员干部通过攻坚克难,对政务服务事项流程进行了再造。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黄振球说:“这一改革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改革后窗口虽然压缩了,服务却增值了。以前,我们常说为申请人办事减材料、减流程、减环节、减时限,但如何减是个大问题,搭乘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快车,通过"一窗通办"改革,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中山出入境“智慧客服”上线首日,记者做了一次实操体验。关注中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后,在下面的对话框输入关键词“出国”,界面立即弹出五个选项,包括:广东省户籍居民请输入:018;外省户籍居民请输入:019;国家工作人员请输入:020等。输入选项018,需要携带的证件、资料以及注意事项就会弹出,可谓一目了然。

为什么会开发上线“智慧客服”,市出入境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直言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今年8月底,中山出入境启动了智慧办证大厅,市民点赞的同时,他们发现许多人前来办证时,要么忘了一些关键的证明材料,要么带一堆用不上的证明材料过来。一问才知道,很多人不清楚需要带什么材料。由于出入境证件的种类较多,而且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办证时需要提供的材料往往不一样。他们将问题反馈给市公安局,经过技术人员的加班研发和内部测试,最终于完成了“智能客服”。

担使命让市民享受精细化服务

党员干部的肩膀能负重、敢担当,群众办事才更便捷,感受才更幸福。中山市各镇区也在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通过多渠道,拓展“智慧城市”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市民尽早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小榄镇去年一年查处5万多宗交通违停,这背后是当地严重的“停车难”问题。小榄镇党委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将“优化路边停车位规划、试行智慧路边停车收费”列入镇十大民生实事。小榄镇优先选择车位供需矛盾突出的大信商圈周边9条路段约1600个临时停车位作为试点,于全市率先启动“智慧停车”项目。该智慧停车平台,通过无线地磁车辆检测器、地磁通信基站、手持终端设备、自助缴费机、停车APP软件、泊位诱导牌等组成。通过这个平台,想停车的司机通过手机就能查询到哪里有空着的路边停车位,并通过导航服务,帮助驾驶员快速找到停车位。

10月26日,记者到小榄镇采访,陈先生正在取车。他点赞了停车平台的推出,大大方便了市民,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边办事,一边担心被抄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10月22日,“管信云停车”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4.4万余人。实施智慧停车收费后,泊位月总周转次数从40万次增加到113万次,停车泊位长期被占用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平台还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心管理平台关联,实现市镇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共享,推动了交通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南区行政服务中心近期也实现了综合服务类窗口、民生服务类综合窗、警务服务综合窗全面进驻,最大限度实行“一窗通办”,并设置三个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区,实现了全部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来回跑的困局。

抓落实

让更多人群

受惠智慧服务

10月29日下午4时,东区朗晴小学门禁闸口,数百名接孩子的家长不用带任何证件,只需面对识别屏“刷脸”即可通过闸机,进入到学校。记者了解到,安装在朗晴小学大门口的这套智能人像识别门禁系统,识别面板上方搭载了3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正确率可达99.5%以上。即便是在阴天或夜晚等弱光条件下,摄像头上方的LED灯还可以自动补光,帮助清晰成像。去年9月试点启用以来,取得良好效果。

朗晴小学总务处主任张鹏告诉记者:“有些家长经常丢卡,陌生人或可疑人员捡到有可能趁机混入学校,形成安全隐患。现在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心里就会踏实许多,家校关系也得以改善;因为数据是直接与警方监控系统联网的,如果你是犯罪嫌疑人,系统就会直接报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中山市创建智慧城市各相关单位重点抓了落实工作,并取得的成效。今年初,“智慧安防进校园”项目被市政府确定为2019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市公安局、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在开发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完成21所公立学校(园)的“智慧安防进校园”建设,大力推动以人脸识别为主的新型防护手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市公安局党委将“智慧安防进校园、创新科技促平安”列为攻坚克难典型案例,加速推进,预计在今年11月底之前建设完成并验收,从而为切实提升中山市校园安防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打赢校园安全隐患清零战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而市税务局也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设立登记、发票领用等128项办税事项“一次不用跑”,纳税人和缴费人在办理这部分涉税(费)事项时,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络终端即可办理。

今年年初,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塑城市竞争力,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当日,会议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山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方案》。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山市各镇区各部门的各项“智慧举措”不断推出,一张覆盖全市、服务市民、便利市民、让人民获得更多幸福感的智慧网络正在不断铺设完善。

文/本报记者 卢兴江通讯员 宗轩图/本报记者 文智诚

新闻推荐

警惕!新型“网贷” 骗局出现 民众镇已有两人上当

本报民众讯对于网贷,很多大学生都已经有所防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躲过了网贷平台的坑,却遇上了以“注销网贷账号”为套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