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汇聚力量 全民参与脱贫攻坚 中山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三天展销会受市民热捧

中山日报 2019-10-21 10:35

中山市2019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现场。广宁展区。怀集展区。封开(德庆)展区。潮州展区。昭通展区。“快去市博览中心扫货,又便宜又绿色环保的扶贫农产品展销,手快有手慢无!”在10月17日至19日这三天里,许多市民的手机上都收到亲朋好友转来这个图文并茂的微信。这是中山市2019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引发的市民效应。

记者连续三天到该展销会现场采访,亲身感受到中山市民对来自广东肇庆和潮州、云南昭通、黑龙江省佳木斯、四川甘孜州、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新疆兵团第三师41团草湖镇等地出产的特色农产品的喜爱之情。有不少市民用手机支付购买后立即在现场发照片上朋友圈或微信群,通知更多的亲朋好友前来分享中山对口帮扶工作成果,这种场面实在难得一见。

中山市民“消费扶贫”三天结硕果

10月17日上午10点半,记者随着人流走进展区,看到昭通展区的第一展位已经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师奶正在该展位上购买昭通苹果、猕猴桃。一位买了5公斤苹果和猕猴桃的李姓女市民告诉记者,她在现场试吃发现,昭通苹果、昭通猕猴桃既甜又多汁,的确是难得的好品质。

潮州展区最抢手的产品是潮州红番薯和红肉沙田柚,工作队员在现场用电饭煲煮几个红心粉甜的潮州红番薯让市民试吃,而且只售7.6元/公斤,结果每个试吃过的市民都出手购买;潮州红柚的“遭遇”与红番薯相同。

在封开(德庆)展区,中山市民叶先生手中提了几大包产品,他坦言共花去近600元,“通过试吃发觉这些农产品品质的确不错,所以这些钱花得值。”他认为,这次中山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比往年都做得成功,很多市民从中受益匪浅。

10月18日上午,记者看到现场人流量比17日更多,而展区各展位上的产品已经明显减少,有部分展位已卖断货。比如,封开(德庆)展区有个展位已无货可售,中山市卫健局驻封开工作队队长蓝怀仁告诉记者,该工作队带来封开土鸡蛋、腐竹、竹芋粉等近1吨,到10月18日上午10点已售罄,预计10月18日晚上有一批新货到达,“按照这个趋势,起码要拉3吨货才能满足中山市民。”

广宁展区几个摊位到10月18日中午基本清空。中山市坦洲镇驻广宁工作队刘桂福告诉记者,该工作队在10月17日晚已补货一次,到10月18日上午11点已卖掉2/3,卖完之后就无货可补。怀集展区到10月18日上午10点,谭脉西瓜售罄,其它几类产品已经销售过半,另有几个中山幼儿园负责人对儿童食品玉米蛋酥产品很感兴趣,准备洽谈大批量采购。

10月19日中午,展销会现场的农产品已销售一空,各展区的消费扶贫成绩单相继出炉。据中山市扶贫办统计,本次展销会现场总销售额逾118万元。其中,肇庆广宁、怀集、封开-德庆三个展区共15.8万元;潮州展区15万,云南昭通展区30万元,新疆草湖镇展区30万元,四川巴塘-白玉展区6.4万元,西藏工布江达展区3.8万元,黑龙江佳木斯展区7万元;中山帮扶企业逾10万元。展销会期间,中山多家企业与对口帮扶地区的农产品产销对接签约采购金额累计超过1.75亿元。

那么,这些特色农产品如此受中山市民喜爱,其背后都有哪些精准扶贫“故事”?

肇庆广宁组

“一镇一业”推动扶贫产业落地

中山市驻广宁县工作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项目,如该工作组发展当地名小吃—潭布镇番薯干产业和江屯镇龙须菜产业。该工作组驻拆石村工作队与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开发230亩潭布番薯种植基地,利用废弃的小学建成标准化作业的番薯干工厂,申请“广东省名小吃”意见已获批,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利润和名气,目前已经带动整个潭布镇番薯产业的发展。该工作组盘活广宁县江屯镇传统龙须菜产业的种植资源,通过鼓励贫困户每家每户种龙须菜,扶贫队助力销售的模式,让江屯镇的龙须菜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该工作组因地制宜开展百香果等种植项目共55个,养殖黄牛等扶贫农业项目共48个。

中山人大办和中山市人民医院联合帮扶的广宁县洲仔社区,发挥医疗帮扶的行业优势,不但给留守儿童定期检查牙齿,为贫困老人免费体检送医送药上门,还发展中药“水蛭”养殖项目。中山三乡镇利用花卉种植的优势,帮扶广宁江屯镇种植沙漠玫瑰项目成功后,继续推荐嘉宝果(树葡萄)项目,助力江屯镇的农旅融合。中山市国资委利用经营企业的模式,帮助潭布镇发展番薯干项目成功后,今年继续推进番薯粉条项目,打造番薯产业链条。

该工作组拓展电商平台助力扶贫产品销售,至今共建立联动电商平台五个,其中在中山“家里服务中心”开办微店6家,通过电商销售番薯、腐竹、百香果、水果玉米、蜂蜜、花生油、土鸡、笋干、大米等各种农产品共计163553元。其中,驻古灶村工作队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培养农民“产供销”一体化操作技能,使农民能自己使用手机销售农产品,激发农民脱贫的内生动力。

肇庆怀集组

做实工业项目,做活农业项目

至2019年6月底,中山驻肇庆怀集工作组共在29个村开展各类帮扶项目949个,其中,农业产业项目94个。

其中,火炬开发区在怀集工业园区建设约60亩6万平方米工业厂房项目,努力把项目打造成为扶贫攻坚的样板项目,成为带领怀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在农业产业项目方面,火炬区投资建设“岗脚村生态立体养殖基地”、“朗照村百香果火龙果种植基地”、“中心村水培蔬菜种植基地”、“泰东村生态立体养殖基地”等4个农业产业基地。

东区工作队在怀集投资建设夏威夷坚果种植、林下养鸡基地、香猪养殖、石山羊养殖、养蜂、番薯种植等6个农业产业基地、发展短期种养项目20个,共带动261户近900名贫困户增收脱贫。石岐区工作队在怀集先后投资了怀集工业园区、连麦镇凤凰水电站、梁村谭脉西瓜种植、地豪食品、切粉厂等5个资产收益项目,并建设早脆梨种植基地、大岗秀水乡居农业、梁村镇镇武村家禽和水产品养殖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西区工作队在怀集先后投资怀集工业园区、广东峰之雪食品有限公司百香果汁项目、扬名村现代化养猪场、大龙村竹厂、富扬光伏项目等5个资产收益项目,并建设梅石村养蛇项目,富扬、大龙、大象养牛等特色养殖项目。

市纪委工作队在怀集投资南沙水电站、华辰水泥搅拌厂和工业园区,同时成立合作社在村里发展“绿小薯”番薯种植产业。市委宣传部工作队在当地购买商铺及投资工业园区,通过开发商返租助贫困户增收,同时支持发展传统腐竹产业。市委统战部工作队在怀集投资工业园区和诗洞镇金仓规模养殖场等资产收益项目,并帮助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

肇庆封开(德庆)组

为产业项目“靶向治疗”

与企业共创长效扶贫

中山驻封开、德庆县工作组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造血”脱贫的核心举措来抓,探索形成“引企入村”、“生态农业”、“物流+基地”、“农企共建”、“电商+农户”等5个产业模式,把脉各贫困村制约产业发展的病根,通过中山对口扶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吸引企业、高校的合作,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实现长效脱贫。

完善“一村一品”。针对部分只有分散短期种养项目的“产业短板村”,该工作组上门帮助做好产业谋划。如封开县五星村今年上半年已流转100亩闲置荒地,与新农夫加工厂合作种植“丑番薯”,工作队帮助企业扩宽市场,企业负责种植管理,搞好番薯加工,主动对接市场,村的合作收益达60%以上;封开县新进村已流转建成100亩黄皮基地,采用村企合作形式,企业自主经营,村集体享10%以上保底收益。

发展特色产业。该工作组专题调研平凤镇酸黄瓜、江川镇竹荪等特色产业项后,主动与高校专家教授对接,引进科技扶贫,解决“技术”的问题;对村民进行电商和技术培训,培养本土创业人才,解决“人才”的问题;引进大型加工企业对接,做大做强本土特色产业,解决“市场”的问题。目前中山市南朗镇帮扶的封开县大旺村正初步对接竹荪产业,计划在两广接壤地带建立菌种厂、基质厂。

积极拓展市场销路,谋划“5+365”合作。今年以来,该工作组与广州市中品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进行洽谈,初步提出“5+365”合作计划,拟由企业自营建设农产品展览中心,365天不间断销售扶贫农产品,每年举办5天的扶贫产品展销会。

潮州饶平(潮安区)组

进一步增强扶贫产业

带动农户脱贫能力

中山市驻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区)工作组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和特色品牌。如东升镇驻饶平工作队实施原生态食品桂圆干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大棚种植+乡村旅游、狮头鹅集中养殖、百香果农业生产基地项目;古镇镇驻饶平工作队实施五祉村单丛茶种植项目、携手潮州邮政速递公司实施宫下村爱心助农电商扶贫项目;大涌镇驻饶平工作队实施饶中村枕头岽生态茶园项目;东凤镇实施顶厝村生态旅游项目等。

今年该工作组对已实施的产业项目进行分类优化,对经济收益不理想的项目考虑调整或终止;对效益较好但协议即将到期的项目争取延长合作期限;对规模较小的同类项目考虑通过联合开发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如帮扶的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铺头村佛手种植基地,承包给广东蒙氏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种植经营20年,开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目前,该工作组共有13个农业产业新项目基本具备开发条件,计划投入帮扶资金约达586万元。

该工作组开发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项目,或集中资金选择投资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特色行业项目,如茶叶、南药种植,狮头鹅养殖等,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拥有1个资产收益项目分红,每个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或从事农产品加工、服务业。

该工作组采用集团采购订单式消费扶贫来促进扶贫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联手合作社、电商、物流、中山对口帮扶11个责任镇区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使贫困户的农产品既卖得出去又卖得好价钱。饶平县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对该工作组这次参展给予极大支持,今后将是该工作组打通产销对接渠道、构建新模式平台的重要载体。

云南昭通组

引导企业赴昭通

合作开发扶贫产业

中山驻云南昭通工作组去年共引进中山卉盛农业、中山亿利投资、澳洲安格斯能繁母牛扩繁、大关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建设、大关高原原生态蔬菜基地项目等11个产业项目落地,引导企业实际投资额5.2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13412人;共建产业园2个,引导到园区投资企业5个;援建扶贫车间5个,吸纳就业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人);开展消费扶贫,促成中山食源食品配送、逸仙堂中药等采购大宗农特产品742.75万元,带动贫困户脱贫6044人。

今年该工作组累计引导云南神女药业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到昭通投资兴业,今年新增实际投资约0.7亿元。其中包括引入中山企业广东颐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昭通市永善县的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首期协议投资1亿元发展竹产业,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基地+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混合所有制股权合作,将带动10万亩方竹种植,3年内将实现产值3个亿,辐射全县11个乡镇、60余个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惠及1.2万户贫困群众。

今年该工作组还为昭通引进8家企业组团签订1亿元投资协议,开展贡椒产业开发项目,规划种植贡椒近3万亩,年加工花椒产品约25万吨,推动“小小花椒树”形成“致富大产业”;引进军蒂企业管理集团(上海)实业有限公司,签订2亿元投资协议开展云南大草原项目,养殖生态黄牛等;援建扶贫车间7个,吸纳就业2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人);举办中山携手昭通——昭通市招商引资推介暨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帮助销售昭通市农特产品440多万元,以消费扶贫拉动昭通产业发展。

结束语

中山“消费扶贫”大有可为

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多位市民发现,他们决定掏腰包的主要因素还是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这说明,中山市民是真心喜欢这些扶贫农产品。这次展销会是中山市形成全社会参与大扶贫格局的缩影,也意味着中山“消费扶贫”大有可为。

从本质上说,“消费扶贫”仍然是一种商品市场交易行为,“消费扶贫”要形成持续性,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当中山市民发现这些农产品的确比平时常见的同类农产品有不同风味、不同品质,而且价格也能承受,市民必然会做出选择。

正如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扶贫办主任李小建所言,消费扶贫是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需要全社会多方合力推动。比如,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扶贫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保驾护航;扶贫工作队要聘请专家解决农民的技术问题,确保扶贫农产品优质且绿色安全无公害;农业项目企业和农户要恪守诚信原则,让扶贫农产品绿色安全无公害。

文/图 黄标 李波涛

新闻推荐

璀璨光华聚灯都 第24届中山古镇灯博会10月22日开幕,打造灯饰全产业链盛会

据统计,去年第22届古镇灯博会(秋季)吸引了118个国家和地区逾31万人次观展采购,海外买家超5400人。资料图片历经20年精心耕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