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协调难?“一站”服务来解忧 中山市首个加装电梯服务站在夏洋社区成立, 社区、社工、企业三方联动提供服务
旧楼加装电梯是中山市2019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但加装电梯涉及的流程多、技术复杂,最关键住户意见难统一。随着中山市加装电梯需求“井喷式”增长,夏洋社区党委在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关注居民需求,主动将以往企业主导模式转为社区党委主导,社区、企业、公益组织三方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1+1>3”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效。
本报记者 李玮玮 摄影 夏升权
■直观立体 用VR和全息技术看加装效果
旧楼加装电梯是个“技术活儿”,普通居民要加装时都会遇有很多问题,如申请的门槛、加装的流程、需要多少户同意、分摊的比例和费用、建材的选择和款式等等。
以往很多居民要加装电梯常常要实地走访,找公司或社区咨询,但一次、两次很难全部搞懂。在昨日上午揭牌的首个加装电梯服务站,只要来一趟,基本可以把以上问题“一网打尽”弄明白。
记者在现场看到,服务站门口是个可触式的大屏幕,只要动动手指,就可用360度观看到三类不同的电梯加装实景图。走进去,还有一台全息展示机器,也可直观了解到“阳台入户式”“嵌入式”“梯间连廊式”加装电梯的区别。
现场有各类建材展示,如钢材、玻璃、油漆等,标明了各自的特点,方便市民了解。墙上是漫画版的加装流程示意图。“用闯关的方式画出来,让居民很清晰了解,每一个步骤。”夏洋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嘉良介绍,更便捷的是,可以使用服务站提供的平板电脑,通过一款app,根据电梯报建总价、层数、同意的户数等,立即算出每一层、每一户分摊的大致费用。书架上还放着《物权法》《建筑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等法律法规,方便居民查阅。
■社区党委主导
联动三方提供电梯加装“一条龙”服务
加装电梯原来由企业主导,服务站投用后,则转为社区主导,形成社区、企业、公益组织三方合作的模式。
林嘉良介绍,夏洋社区旧楼多,老龄人口多,又是商业、文化中心,加建电梯刚需很强烈。“如今社区已建成28条电梯,在建6条,在公示期的有十多条。”作为服务站三方合作单位之一的易佳梯企业代表白洁也透露了一个数据,目前他们接到的来自居民的加建申请有3000多条,“以往是我们上门去推广,现在是更多的居民主动找到我们想加装。”
以往社区联合企业等也曾举办过各类咨询会、法律法规宣讲会、实地走访等活动,还在社区设立了加装电梯咨询窗口,“但随着加建的刚需越来越强、数量越来越多,以往的服务还不够便捷,跟踪落实还不到位,模式必须改变。”林嘉良介绍。
建立服务站最大的改变是由企业主导变为社区党委主导。“服务站设立在党群服务中心,方便群众来现场看,同时,社区党委发挥统筹引导作用,通过服务站收集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向上一级部门反映,寻求解决方案。”社工提供个案跟踪,帮助居民解决加装过程中的各类难题;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同时每周安排社工、企业志愿者等来服务站驻点,提供咨询、跟踪加装进展、举办协商座谈等活动。
白洁介绍,作为中山最早开始加装电梯的企业,他们在实践中强烈感受到,加装的电梯不仅仅是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我们还发现,加建过程中邻里之间形成了协商共治的氛围,最终建成的是一条和谐梯、便民梯。这个过程很需要社区、社工、居民,包括我们企业的共同参与。”
来自夏洋新村的70多岁的居民刘喜莲成为被聘用的首批居民志愿者之一。在她的积极协调下,她所居住楼的12户业主全部同意加装,今年初用上了新电梯。“加装电梯后,我儿子回来吃饭都勤多了。今天成立服务站,我很高兴成为其中一名志愿者,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分享出去。”
新闻推荐
中山市政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主监督调研 ?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本报讯(记者黄廉捷见习生陈雪琴)10月16日,市政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主监督调研,听取市政府及市委农办关于全市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