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全民抗战精神,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 走进火炬区:缅怀革命先烈 了解中山抗战史
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出的4条红色教育现场教学路线中,其中一条就是“传承全民抗战精神,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火炬开发区线路,主要走进横门保卫战旧址、大环抗战英雄纪念亭和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旧址,让党员干部共同学习和了解80年前,在中山也有一段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全县人民团结抗日的抗战历史,在感悟当年的全民抗战精神的同时,更要传承抗战精神,要有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文/本报记者 李丹丹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横门保卫战
拉开中山抗日武装斗争序幕
记者来到位于临海工业园路口旁的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里面竖立了一座横门保卫战纪念碑,上面记录了1939年两次横门保卫战的历史,公园内还有一处展示栏,用文字、图片、手绘图等描述当时全民抗战的情形,还有当时对横门战斗的报道。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老师王颉表示,1939年也就是80年前,爆发了两场横门保卫战。1939年7月至9月,日军以海陆空三军的优势兵力进犯横门。中共中山县委以“抗先名义”,成立横门前线指挥部,动员了1000多名抗先队员和妇协会员上前线开展救护、运输、劳军等战地服务,并组织了一个中队与驻守在横门的国民党中山县守备大队官兵共御外敌,取得了两场横门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横门保卫战是在国共团结抗日的旗帜下,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全县民众守土抗敌的一大战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王颉介绍,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在横门保卫战爆发前夕,珠江三角洲暂时只剩下中山一片净土未被攻陷,变成了“战火中的孤岛”。日军想拿下中山,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的考虑。“首先是政治原因,中山是革命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也是海外千万华侨的祖居地,日军一旦占领了中山,对国民政府是沉重的打击,士气会一落千丈。其次是经济原因,7月是新谷登场的时候,中山县内粮食达数百万担,日军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屡次不遗余力向中山进犯,由此就爆发了两次横门保卫战。”
1939年7月24日上午8点,枪炮声在横门的上空骤然响起,横门保卫战打响了。横门保卫战爆发的时候,中山县正处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时任中山县县长张惠长是一个爱国将领。横门保卫战爆发后,他率领国民党中山守备总队奋起抗日。当时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名叫孙康,他是中共中山党组织重建后的首任县委书记,正确贯彻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严格按照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坚力量、孤立顽固派的策略实施工作,使得当时国民党中山县当局的部分上层人士逐步向共产党靠拢,其中就有县长张惠长,这不仅有效地打开了中山的抗日统战局面,壮大了抗日力量,也促进了中山的群众抗日运动蓬勃发展。
横门保卫战开战第一天,日军一度占领了横门岛的七坎、马鞍山、矮山,但中山抗日军民英勇战斗,当天下午将日寇击退。接下来,日军不断增加兵力,第四日张惠长亲赴前线指挥守军反攻仰天螺、瑞生围,集结队、别动队积极配合,终于在全县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战斗八天,收复了七坎、马鞍山、矮山及横门部分地区,将日军阻止在第一道防线的横门口沿岸。直到7月31日下午4点,日军在飞机掩护下仓皇登艇狼狈撤退。
1939年9月7日日军再次侵犯横门,驻防前线军民与日军经过多次战斗后,因为敌强我弱,先后撤出黎村、大王头山、小隐等据点,退守到张家边、西桠一带。经过爱国军民不懈奋战,中山守军先后夺回大环、小隐、黎村、二洲等据点,横门保卫战取得第二次胜利。横门保卫战战场遗址于2006年6月被中山市委核定公布为中山市革命遗址,并定为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
王颉表示,在中山的抗战史上,横门保卫战的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中山抗战史上的首个胜利,而且有力支持了华南战场上的抗日斗争,还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寇对华南以及别的地方的侵犯,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共御外辱的光辉典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此外,这次战斗的胜利也为后来五桂山抗日根据地能在中山建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拉开了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
抗战英雄纪念亭
向奔赴国难的将士表敬意
抗日战争期间,大环村人积极抗敌御侮、拥军支前。积极带领军民组织横门保卫战的张惠长就是大环村人,大环村内更有中共党员黎民惠、黎源仔、黎少华等乡民英勇为国捐躯。
张惠长旧居就在现在称东社区大环小区服务站的后面。1939年中山抗击日寇初期,一贯主张抗日的张惠长接受中共中山县委“联合抗日”的主张,担任中山县守备总队总队长和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总队长,是中共中山县委的主要统战对象,在横门保卫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大环村人积极抗敌御侮,中共党员黎民惠、黎源仔等人在中山抗战中英勇杀敌、为国捐躯。此外,不少村民也为抗日游击队搜集情报、沟通联络、掩护伤病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纪念大环村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牺牲的14名烈士,1950年,大环村在村中心石鼓山建起了纪念亭,1982年由旅香港同胞黎一安捐资重建,2000年在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支持下,村委会再次重修、扩建烈士纪念亭,将原纪念亭和烈士墓的纪念碑集于石鼓山上,建成小公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亭周边如今又多了一处“抗战烽火,中山记忆”的宣传栏,通过文字、图片重温1937-1945年当时中山县和中山人民的抗战历史,向所有奔赴国难的将士表达敬意,向所有遇难的同胞致以哀思。记者采访当日,火炬开发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党支部将党课的地点放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抗先”成立旧址
提醒人们珍惜今天的一切
如今的西桠创新幼儿园,有一部分曾经是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旧址,在这个幼儿园里面,有一处西桠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室。记者采访当天,幼儿园正在园内举行木偶剧表演,来了不少家长陪孩子看表演,幼儿园的园长打开展览室的大门,展板上沉重的历史提醒着人们珍惜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旧址的牌子立在西桠创新幼儿园门口,如今“抗先”旧址原有的建筑已经不见踪影,唯一完全保留原貌的只有门口的一棵大树,据说已经有400年历史,见证了当年的风风雨雨。抗战初期,西桠创新幼儿园所在地是中山县立第七小学,时任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担任校长。
孙康是中共中山县委重建后的第一任书记,他是火炬开发区沙边村人,1927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底转往南洋从事革命工作,1933年初因为从事革命活动被新加坡当局驱逐出境,因此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之后他就回到家乡沙边村隐居,当时的沙边小学校长孙子静思想开明,不顾当时仍处于白色恐怖统治下的险恶环境,毅然聘请孙康为该校教师,使孙康可以一边教书,一边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寻找党组织。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孙康终于和我党在广州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取得了联系,加入了中国青年同盟,并在1936年9月,经中共广州外县工委的批准,恢复了党组织关系。
1937年8月,中共中山县委成立,孙康担任书记,成为中共中山县委重建后首任书记。到1939年,中山的中共党员已经发展到500多名,居广东省各县党员数量之首。
1938年1月,在中共南方委员会的指导下,广州社会进步团体联合发起组织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与此同时,中共中山县委通过各种抗日救亡团队将共产党结成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国、全面抗战的一系列主张传递给了广大民众。在宣传刊物上提出,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团结一致抗日和“保卫大中山”等口号,受到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群众的拥护。
1938年11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派人来中山,联系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事宜,为了有利于进一步发动广大青年投入抗日斗争,中共中山县委决定联合其他抗日群众团队,建立统一的抗日组织——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为了维护抗日大局、争取国民党县当局开明士绅和上层人士参加抗日,决定推选张惠长为县抗先总队总队长。1938年12月9日,来自全县各区、乡的胸前戴着抗先队徽的2000多名青年齐集在县立七小的大操场上,参加成立大会。为了加强党对抗先县队部工作的领导,在县队部内成立党团组织。与此同时,在石岐成立了县抗先独立大队,县属各区也纷纷成立抗先区队部,为了国共合作,区队长由国民党区长或上层人物担任,副队长由中共组织派出骨干担任。全县队员发展到了3000多人,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抗日团体,也是全省抗先人数最多的县队。“抗先”成立后,在宣传、统战、发动群众起来抗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39年横门保卫战时,中共中山县委领导和发动“抗先”以及“妇协”“别动队”等群众组织开赴前线,支援前线战士,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历史意义
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前进动力
在火炬开发区红色主题教育线路中, 两次横门保卫战胜利是国共精诚合作、全县军民团结抗日的光辉战果,大环村抗日英雄纪念亭展示了大环村人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从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过程可以看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民族自觉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并推动国民党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王颉表示,在这条红色主题教育线路中,可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把握发展新方位、适应社会新变化、承担历史新使命、开创工作新局面。此次学习党员干部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前进动力,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不断取得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新闻链接
学习线路:横门保卫战遗址——张惠长旧居——大环抗战英雄纪念亭——西桠创新幼儿园
●交通及停车:
横门保卫战遗址主要学习点在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内,该处交通比较方便,但是停车位较少,公园仅有一处停车场,可同时停10辆小车,建议集中乘坐大巴车前往。
大环村张惠长旧居、大环抗战英雄纪念亭距离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14公里,开车需要23分钟左右,沿着沿江东五路、沿江东四路、环茂三路、环茂二路、环茂一路等可达,中间部分道路破损严重,行车比较缓慢;大环村车辆可停放在城东社区大环小区党群服务站周边停车位上,先去参观张惠长旧居,然后可走路去参观大环抗战英雄纪念亭,那条巷子很窄,很难开车进入,沿途可参观大环村的雕楼,了解当时大环村抗战、抵御海盗的历史。
大环村到西桠创新幼儿园约2.4公里,开车约需要5分钟。西桠创新幼儿园门前为岐关东路,路边仅有少量车位供小车停放,大巴车可停放至幼儿园对面的售楼部停车场。
●学习时间及组团人数:
由于路程较远,党校老师建议50-60人为一组,方便租车,学习时间每个地方约30-45分钟,加上路上时间,时间安排约2个半-3个小时。
新闻推荐
消费扶贫 你我同行 中山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今天启动
西藏工布江达·冬虫夏草肇庆·百香果黑龙江佳木斯·东极山朵黑木耳四川甘孜州·巴塘蜂蜜肇庆·杏花白马茶云南昭通·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