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山水《南粤春晓》国家一级美术师许钦松建议中山多举办好的美术展,带动整座城市的美术发展
[摘要]国家一级美术师许钦松建议中山多举办好的美术展,带动整座城市的美术发展
人物档案
许钦松,1952年出生于广东澄海,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广东画院原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曾担任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艺术顾问,“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总策划,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收藏。
他的作品肃穆、壮丽、浩瀚、俊逸、坚韧,让人心向往之,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钟灵毓秀、祖国的锦绣河山。历时五载创作出6.8米×4.8米的巨幅山水画作品《长江揽胜》,尽显万里长江之浩瀚气势,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永久陈列;2008年2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万人会场外厅创作了巨幅山水《南粤春晓》,作品面世后立即就获得了中国美术界的高度评价。
10月15日至11月1日,“野旷天遥 许钦松山水画精品展”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分行私人银行中心(利和国际金融中心39楼)举行,多幅作品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崎岖神秘的意境。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许钦松表示未来专心只做两件事:一是拿起画笔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立传;二是尽自己所能办好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
从小耳濡目染喜欢画画
1952年,许钦松出生于有全国木刻之乡称号的广东澄海县的一个村庄。曾祖父是前清举人,做过官,退休后在村里建了一座非常大的住宅,许钦松从小就和家人、族人居住在里面,祖屋里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屏风等,“张开眼,都是美术的天地”,老一辈也会挨个讲木雕、屏风上的故事,许钦松对画画的兴趣由此开启。
“小时候就特别爱画画,课本、作业本上都被画满了,也因此被老师、家长批评过”,即便如此,许钦松画画的念头从未停歇,课本、作业本画满了,就用粉笔在地上画,拿烧过的木炭在墙壁上画,一段时间里,家里的地上、墙壁上,被许钦松画得满满当当。
除了绘画,儿时的许钦松对各种传统文化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年乡里的中秋、元宵灯谜会是他最为期待的节目,爷爷主持并自掏腰包买好糖果、香烟、糕点、茶叶等奖品,乡亲们积极参与。“每到灯谜会,现场都是人头涌涌,十分热闹,灯谜都是爷爷亲自编写的,用各种颜色的毛笔字写在纸条上,现场还摆着一面大鼓,有人猜中就会敲一下鼓的中央,没猜中的就敲一下鼓边”。
此外许钦松还经常和妈妈一起观潮剧,虽然听不懂在唱什么,但五光十色的戏服、走路的神态、唱腔与表情,都让他很感兴趣。60年代,有一个潮戏帮子住在许家排练,许钦松一边听着潮戏一边做作业、画画,“我的专注力就是在这个时候培养起来的。戏帮的老板是爷爷的好朋友,戏班解散后还送了我一箱书,里面有小说、线装书”,最令许钦松兴奋的是,里面还有许多连环画,被用来临摹。
20世纪30年代,大批潮汕人在上海发展,包括电影大师蔡楚生等人。随着抗战爆发,这批美术学子都回到了家乡。一部分人到中学里当美术老师,无疑成为了潮汕美术启蒙者。许钦松也因此接受了专业的绘画训练。初中时代的许钦松绘画天分已显山露水,被选为美术组组长。高中时期许钦松在当地文化馆学习美术,裱画室的师傅与他交好,让他看裱画的过程,大批名家的作品都在这里装裱,不乏吴昌硕、任伯年的原作。“在十七八岁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欣赏到这些画作,对自己的艺术生涯大有裨益”。
18岁时,许钦松的版画作品《工地宣传员》发表在当地媒体上,后来还在市一级的展览上参展。“这幅版画是我第一幅共开发表、展览的作品,18岁报考广州美术学院的时候,因为这幅作品被阴差阳错分到了版画系”。长年从事版画的创作,版画中的一些优势和特点,如力量的元素和构成的处理方法,也会潜意识地糅合到许钦松的国画,促进了他对国画的创新,也因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厚重、苍劲、力量感呼之欲出。
填补空白取昆仑玉色入丹青
1979年,27岁的许钦松被调入广州画院,关山月时任院长,对他颇为赞赏。那时候,关老出版了一部山水画集,许钦松不好意思向关山月要,就趁补发工资的时候买了一套。关山月知道后非常感动,很认真为他签名。
“尺图每自胸中出,万里都经脚底行”这是关山月自我抒怀的一联诗句。许钦松在绘画大师关山月门下学习,关老给他最大的启示便是“注重写生”,他每年都有两三次外出写生,“把祖国的锦绣河山都收入我的眼底,装进我的胸中,描绘在我的笔下”。其作品《山河正气》肃穆、《残阳如血》壮丽、《长江揽胜》浩瀚、《岭云带雨》俊逸、《壁立千古》坚韧,令人心向往之,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钟灵毓秀、祖国的锦绣河山。
今年8月,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许钦松卸任为期六年的主席职务,并表示未来专心只做两件事:一是拿起画笔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立传;二是尽自己所能办好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
取昆仑玉色入丹青,是许钦松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如今,这一计划明确列入为祖国大好河山立传的行程中。“我觉得自己作品的气场,跟昆仑山脉特别相通。除了具象的昆仑山脉,还有一个概念上的‘昆仑’,它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古往今来关于昆仑的传说有很多,翻遍山水画史几乎没有画家真正画过昆仑,“这正好给我一个填补空白的机会。我想去挖掘昆仑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探寻它的根”。
对中国江河的情结,也是许钦松决心对祖国山河立传的巨大源动力。在他的感悟中,江河承载着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感。多年来他坚持对中国的江河进行深度发掘,并且当做创作的重头戏,其中6.8米×4.8米的巨幅山水画作品《长江揽胜》历时五载创作而成。“我画了《长江揽胜》之后,对长江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觉得对这条河的创作意犹未尽。所以想继续画一张长卷,作为《长江揽胜》的姊妹篇。”
该江河系列作品,既表现云、河、山、水之间融合灵动的意境,也从大量歌咏江河的诗词里去挖掘,表现形态多种多样。“这个系列不止是表现当下,更是跨越时间,带有历史的厚重感”。许钦松介绍,按照计划,该江河系列作品将于明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作品还要面向世界,要让来自不同文化根系的人都能看懂中国画。我希望,我的山水画展览能在国外重要美术馆举办。”
中山美术人才辈出底蕴深厚
10月15日至11月1日,“野旷天遥 许钦松山水画精品展”在中山利和国际金融中心39楼举行。许钦松表示,举办这个展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动机,只是在过了六十岁之后,突然感到要稍微停下来,“毕竟67岁了,急切地赶路,也应该有歇息的片刻回望,把自己对于山水的一些想法、思考记下来,但这个回望也只是短暂驻留,对于一个处于创作黄金期的中国画家而言,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埋头赶路”。
年少时与山水画结缘的许钦松,山水画成为他寄托与抒发内心性情的主要工具。“在我看来,当一个艺术家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抒写自然的时候,心境会慢慢地跟自然互相交融。在山水的世界里,画家可以凭借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纸与笔穿梭过去、飞向未来,在山石间刻录下自己的人生百味,我认为这种精神上的交融是可以超越短暂的人生,跨越广袤的空间”。
“把前辈给予我的爱心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许钦松自掏腰包帮助母校广州美术学院收藏优秀毕业作品,并由此设立“许钦松创作奖”,旨在促进艺术传承,激励更多青年艺术家坚持创作,11年来“许钦松创作奖打破地域之见、门户之别,为大批青年学子进入专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敲门砖,成为既具专业学术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全国艺术盛典,颁发奖金累计达730万元,受益获奖者共计1230人。
谈及中山的美术发展史,许钦松表示,中山美术届人才辈出,涌现出方成、方唐等大家、大师级的人物,除了美术馆中山还有自己的漫画馆,有着深厚的美术底蕴。对中山美术未来的发展,许钦松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有足够的美术方面的人才,形成氛围,当人才积累到一定的量,创作、交流的平台会更宽广,利于涌现一些名家、名作;其次是要留得住人才,只有深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其次是有更多的空间来展示美术作品,多举办好的美术展,来提高民众的欣赏水平,反过来促进创作者的思考、进步,从而带动整座城市的美术发展”。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新闻推荐
10月16日,2019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在大涌红博城开幕。本报记者黎旭升摄本报讯(记者黄启艳)10月16日上午,2019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