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博士岳巧云长期扎根基层,创新检验检疫技术 守住初心 护好国门

中山日报 2019-10-16 06:53

岳巧云在实验室中。岳巧云1999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曾两次获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在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后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生物系做博士后、高级副研究员。虽然在国外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但岳巧云回国发展的想法从未改变。

2007年12月,她与同为海归的丈夫一起回国,来到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做起了国门生物安全一线的检验检疫员。岳巧云长期扎根基层,创新检验检疫技术。她提出的“建立外来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的科研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推动国际先进技术在口岸的应用,创新了病媒生物检疫鉴定模式,为护卫国门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岳巧云表示,只有守住党员的初心,方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担当。

文/本报记者 李丹丹 通讯员 宗轩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我们出国学习时,本来就没打算永远留在外国”

2007年,正是她在国外得心应手、大量出成果的时候,但就在这时,她7岁的儿子遇到了汉语交流及中文识字等问题,儿子唯一会写的两个汉字是“中、人”。“不能让小孩将来连汉语都说不好,变成外黄里白的香蕉人,该回家了!”怀着对祖国的眷恋,岳巧云夫妻经朋友介绍,回到中国,来到伟人故里广东中山。2007年12月,她与同为海归的丈夫一起做了国门生物安全一线的检验检疫员。

刚到技术中心时,岳巧云的主要工作是对一些出入境产品进行例行检测。但她在英国高校里做的都是高精尖研究,而当时实验室里做的都是很基础的检测。她认为,应该可以更好地把好“技术”这一扇门,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2009年,为适应愈来愈高的国门生物安全工作要求,她向单位提议建一个卫生检疫实验室。在单位的投入和支持下,从最早只是两间空空荡荡的空房间开始,从唯一一台价值5000元的显微镜起步,她自己测量空间、设计图纸、布置风管等,很快建成了一个集病媒生物形态鉴定和病原体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的综合实验室。每一个地方、每一台仪器,都凝聚了她的心思和汗水。如今,中山海关的卫生检疫实验室,已是海关总署规划的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

■做好本职工作,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

2010年底,她提议建立外来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从而直接推动了“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检疫性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的立项。她承担其中“医学媒介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技术的研究及示范应用”重量级国家课题。

岳巧云意识到这个国家级课题责任重大,仅仅依靠她一个人难以完成,于是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组建了一支团队,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率先走进野外田头,带领团队跑遍了全国大江南北采集各种苍蝇、蟑螂、蚊子、老鼠等生物的标本,确保了数据库所收集的生物种类更丰富。目前,岳巧云的实验室收集了病媒生物500余种,7万余头,获得DNA条形码近2万余条,共计截获32种病媒生物,其中全国首次截获,国内未见分布种8种。承担了全国首个病媒生物DNA条形码鉴定能力验证项目,及首个海关总署举办的病媒生物分子鉴定技术培训班。

■耀眼光环下始终牢记初心使命

转眼间,岳巧云来中山已经12年了,依然奋斗在检测第一线。在此期间,岳巧云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广东省劳动模范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荣誉称号10余项。她带领的团队也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和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岳巧云作为全国58名高级优秀专家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于8月2日至7日在北戴河参加暑期专家活动,工作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

在荣誉面前,岳巧云始说:“我没做出什么,我只是海关基层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回馈社会、服务人民,完成一个党员的初心使命。”在继续开展一线研究的同时,岳巧云还积极投身到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的科普教育。每年都要到中山各大、中、小学开展国门生物安全讲学,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岳阿姨”。岳巧云还以中山海关实验室、中山海关国门生物科普教育基地为课堂,给港澳学生、社会公众教学并和他们互动。

岳巧云希望,今后生物DNA条形码技术的拓展能够应用到农林、食品、医药等方面,最大程度地服务社会;希望国门生物安全成为社会的共识、得到每一个人守护。

新闻推荐

中澳春城(佳景水岸花园)七期31栋入伙通知

尊敬的业主:位于中山市坦洲镇环市南路131号的中澳春城(佳景水岸花园)七期31栋楼工程现已顺利竣工,我司于2019年10月15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