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农药地” 今朝“生态园” 五桂山旗溪农场从种植无公害蔬菜转型销售香草,探索升级之路

中山日报 2019-10-03 05:57

郝冠辉9月26日,五桂山旗溪生态农场60多亩洛神花正开得茂盛,茁壮的香茅草长满田野。2014年,中山三分地生态农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旗溪村租下这片土地,“新农人”开始了无公害生态农场的探索。如今,旗溪生态农场因地制宜,挖掘出土地适合种植芳香作物的特点,在农场里种植着十几亩香草,并推出了10个香草产品,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三年“排毒” 农场成“世外桃源”

茂密的竹林,长满青苔的老树,婉转的鸟啼,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正是五桂山旗溪村的旗溪生态农场。农场靠近旗溪村与桂南村的边界处,一条清澈的潺潺小溪把两村隔开,农场正坐落在小溪边上。

2014年以前,旗溪生态农场及周边的土地被村民们租给外地农民耕种。为了提高产量,获得更大利润,代耕农们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化肥。农地渐渐成了“农药地”,甚至因为刺鼻的农药味,村民们途经该处都“敬而远之”。2014年,中山三分地生态农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分地”)租下这片土地,开始进行生态农场建设。

为了生产无公害的产品,农场专门进行了三年的“排毒”。

下午5点,西斜的阳光照在农场上,农场执行董事郝冠辉挎着竹篮站在路边摘着熟了的洛神花苞。现在这里再也闻不到那刺鼻的农药味。村民把篮球场修到了附近,老人们也放心地牵着孙子走过。

■从种植蔬菜到销售香草

“三分地”用三年让土地“排了毒”,如何在土地上变出“钱”是摆在“新农人”们眼前最迫切的问题。2017底,“三分地”公司开始参考很多生态农场的经营方式,在旗溪农场种植无公害蔬果线上销售,并向游客开放,承接家庭体验式旅游。

初期,这种经营方式生意红火,一段时间过后,农场配套住宿缺乏,游客零散等问题开始出现。“新农人”们逐渐发现,要靠蔬果维持农场一年70多万元的经营费用实在吃力。为了保证盈利,生态农场只能选择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2019年初,郝冠辉和员工选择了姜黄、香茅、洛神花等热带、亚热带香草作物在农场里种了起来。不久,香茅草成熟,一家在北京的东南亚餐馆购买了农场的香茅,经过与北京市场销售的香茅对比,发现农场的香茅明显香味更浓郁,做出的菜品也更入味。在与外地产品比对之后,郝冠辉终于能够确认,这块土地长出的香草有着更浓的芳香烃。于是,他组织团队在农场种下了洛神花和香茅各五亩,还有一小片姜黄和甜菜根。

■“新农人”乡间唱响田园牧歌

如今,旗溪农场的生态旅游已作为副业发展。“为了保证足够的产品生产时间,我们不再收门票接待游客,而是推出长期的农场义工项目,喜欢田园生活的人可以来到农场,以工换食宿,体验原生态的生活。”

记者9月26日在旗溪农场采访期间,30多岁的香港人苏文晋正拿着小刀,坐在玻璃房里剥洛神花。“我很喜欢做农场义工。旗溪农场家庭氛围很浓,四周环境也很好,大家一起做农活感觉很温暖。”刚到旗溪村第二天,苏文晋就和来体验的韩国游客一起爬了山。“田园牧歌的生活很难得,我打算在这里待上三个月。”苏文晋说。

除了农场,“三分地”在目前的旗溪规划中,还开拓了158亩的采菊博览园、35亩的自然教育农园、75亩的旗溪生态牧场,传递原生态生活理念。

文/见习生 文露漪 本报记者 张房耿

通讯员 陈结婷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新闻推荐

全力保障平安祥和欢乐国庆佳节

》》》上接01版要针对节日期间安全生产规律特点,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水上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和烟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