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智造” 扬帆远航 从工业立市到创新强市,从“一镇一品”到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中山不断夯实基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山勇立改革开放的潮头,凭借不断改革创新,让中山的制造业闻名海内外。
1984年起,中山市属工业企业进入上项目、扩规模的技改扩产密集期,以国有、集体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十大舰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了“船大好冲浪”的强大力量。20世纪90年代,中山通过发展“一镇一品”,诞生了一大批行业冠军,涌现了一大批中山品牌和企业名家。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中山老牌制造业企业仍在搏击冲浪,华艺努力延续着创新,把灯光工程扮“亮”国家体育馆、国家博物馆、国家会展中心;一批龙头企业引领新一轮智能制造的风向;新兴的制造业项目也崭露头角,一批破解了国际行业难题的技术项目亮相“第五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珠洽会”),它们将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孕育新的动能。
本报记者 隋胜伟 黄凡
■声名鹊起的中山货
在老一辈的中山人眼中,创新基因根植于中山制造业的发展脉络之中,为中山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山抓住了机遇,一批制造业企业成长起来。
1979年12月底,中山县第一台洗衣机在石岐农械厂试产成功,取名“洁白牌”。次年初投产,全年投入市场约2000多台,工厂易名“中山洗衣机厂”。随后的两年间,普及型单缸洗衣机共发展了6个型号,品牌易名为“威力牌”。1984年产量约5万台,供不应求。
在“威力”的示范带动下,一批原本围绕“农”字做文章的企业,开始大胆改革,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勇闯市场,掀起了后来中山工业发展的巨浪。
1984年起,中山市属工业企业进入上项目、扩规模的技改扩产密集期,以国有、集体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十大舰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了“船大好冲浪”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中山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占据半壁江山。
1989年,由市政府正式发文,工商登记认可的10个工业集团公司(总厂)先后诞生:精细化工工业集团公司、玻璃工业集团公司、包装印刷工业集团公司、威力集团公司、千叶家用电器工业集团公司、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咀香园食品工业集团公司、钢管工业集团公司、粤中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电子工业集团公司,号称“十大舰队”。
1989年出版的《广东企业改革风云录》一书中提到:中山当时有13个拳头产品,在产量、质量和出口创汇上,跃居全国同类产品的前列。
■创新驱动迎新契机
中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招商引资从“村村点火”到“全市一盘棋”,产业转型从“小舢板”到“大舰队”,不少专业镇拿下了“国字号”金字招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节节攀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崛起。
2008年以来,中山紧紧把握产业转型升级主线,调整招商思路,搭建新的产业平台,吸引了一批高端装备、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中山以装备制造为契机,提升产业的“后发优势”。创新,仍然是不变的主题。2011年到2017年,中山高新技术企业从236家增至1700家。2017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456件,增长35.2%。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全覆盖。
除了包揽众多“国字号”工程,华艺集团的产品还出现在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国际顶级盛事的展馆中,并同步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了灯光工程“大满贯”。
在华艺集团执行董事卢伟林看来,这背后的支撑是华艺集团三十多年的品牌实力和技术沉淀。通过参与一个又一个的标志性工程,华艺集团在灯光工程上练就出从灯光工程项目的概念设计、图纸深化、样板制作、测试认证、大货生产、安装施工、联调联试、应急保障、售后服务一条龙的服务能力,也带出了一支高水准的服务团队。
■装备制造“智”的变革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2018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76.32亿元,占规上工业35.55%;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增加值380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4.7%,其中工作母机制造业增加值51亿元。全市已成功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11个,其中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100亿级产业集群8个。
在近日举行的“珠洽会”上,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集中亮相,展示自主创新发展成果,展现出中山制造的新风向。
一切变化,围绕着“智能制造”在展开。在中山成长起来的本土龙头骨干企业中,联合光电展示了公司新的研发成果——安防机器人。具备新型红外功能的机器人,可在夜间工作,并通过人脸识别,发现可疑人员并及时发出警报。高倍高清变焦镜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联合光电,将领先技术应用延伸到机器人领域。以通宇通讯为代表的多家企业,集中展示了各类5G应用产品,通宇通讯的5G天线技术目前领先全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洋电机展示的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系统已实现产业化,并用于600辆物流车上。明峰医疗也展示了填补国内多项空白的“高灵敏度高分辨PET”设备。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中山市在装备制造领域集聚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中山市通过扶强培优,推动明阳智能、蒂森电梯、大洋电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目前,中山市在境内外上市的装备制造企业共有18家。
除此之外,在本届“珠洽会”上,即将在中山落地的制造业新项目也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院士团队研制的共焦显微仪器,曾一度突破了国内探测器芯片生产工艺上线宽测量的难题。在工业检测和生物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相关项目已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中山双创基地立项,推进产业化。
据了解,目前,全市装备制造领域拥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5个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光电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物联网装备、通用和专用设备、健康医疗器械、电梯、游戏游艺设备、新能源汽车及汽配等领域,培育壮大了蒂森电梯、明阳智慧能源、大洋电机、通宇通讯、联合光电、江龙船艇、中山金马、立信门富士、奥美森、广新海工、哈工大机器人、明峰医疗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
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企业总数超过3200家,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838家。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山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正在经历“智变”的中山制造品牌,正在逐步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对话奋斗者
企业和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
●人物:中山市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盟理事长、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
○记者:在推动中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您对中山制造业的发展有怎样的认识?
●张帆:中山一直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为制造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氛围。从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一直以来,中山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增强体量,提升质量。目前,全已集聚了7万多家工业企业,集聚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记者:当下企业创新的关键在哪里?
●张帆:民营企业逐渐成长为中山经济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企业家个体的能动性也很关键,在产业升级迭代过程中,中山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领跑者。
○记者:中山经济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帆:要抓住机遇,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新型高端产业集群。目前中山已出台了“三大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扶持现有的龙头骨干企业,促进一批带动性强的的企业项目在中山落地。同时,对提升存量的质量、效率也非常关键。
新闻推荐
9月21日,2019年中山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普集市在中山市树木园广场举行。现场共有40多个科普展位,并开设多项科普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