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我天地 “舞”动我人生 中山学生啦啦操队的“青春修炼”
文/图 见习记者 陈伟祺 实习生 曾雁湄
■勇敢者的运动,培养团队精神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运动员既需有较强的自身能力,还要强调团队协作。很多人以为,这是女性专属的运动,黄天涛却用自身为例打破了大众对它的刻板印象。他先后考取了啦啦操国家级裁判员、国家健美操啦啦操银牌导师的考核,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练员”。
1982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黄天涛,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体操健美操专业。“竞技啦啦操主要分为技巧型啦啦操和舞蹈型啦啦操,前者有很多托举、抛投等高难度动作,对个人肢体力量和团队配合度要求较高,所以也有很多男性参与。” 技巧型啦啦操也是黄天涛的主攻方向,旋转、跳跃、侧翻、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早已成为他的看家本领。
2006年,在东升高级中学担任体育老师的黄天涛,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山第一支学生啦啦操队。“热情奔放是啦啦操的鲜明特点,它能活跃现场气氛,展现自信。”除此以外,它还培养了团队配合的默契度,“技巧啦啦队的练习及演出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人可能会被抛到离地三四米高,但是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只有上层队友完全信任底座队友才可以做出漂亮、自信的动作。” 黄天涛认为,让学生释放自信的同时,学会建立信任、相互配合,是他建立啦啦操队的初衷。
和所有运动一样,要想成为一名啦啦操运动员,天赋和勤奋是成材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拉伸的过程最不好受,有的孩子会疼得哭出声。而且,啦啦操中的高难度抛接、托举等动作也极易引发运动损伤。”只有强而有力的体魄才能展示啦啦操的魅力,黄天涛说,要做到每一个动作都高度一致、速度相当,需要整个团队坚定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百炼成金”。
■啦啦操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在黄天涛的带领下,十多年来,中山的啦啦操队员先后斩获了全国啦啦操冠军赛五人技巧啦啦操团队第一名、第十四届省运会技巧啦啦操团队第二名等好成绩,还把许多队员送上了国际赛场。
“啦啦操这项运动在我国已很成熟了,运动员以中学生为主,每年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全国性梯级联赛举行,但就中山情况来看,我觉得推广程度还不够深入,很多家长对此不甚了解。”黄天涛说,家长的误解主要是觉得自己孩子练啦啦操“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长质疑和高强度训练的双重压力下,不少孩子打了退堂鼓。“我会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让学生多参加比赛,让他们在团队配合中找到乐趣,在比赛中享受来之不易的荣誉感。”黄天涛总会尽力以鼓励挽留这些队员,“啦啦操是一项团体项目,心生动摇的成员一旦离开,我们就要重新招人,重新训练。”
2017年,黄天涛调到东区中学教书,又在该校培养出一支啦啦操队。
作为该队唯一的男生,一年前入队的成晓波,因为毫无舞蹈基础,萌生过退意。“队里只有我一个男生,刚开始与队员相处有点不适应,而且在日复一日地练习下我仍成效甚微,我偶尔会问自己,这样坚持下来有意义吗?如果不是老师一直鼓励我,我真的会坚持不住。”经过一年的努力,成晓波渐渐克服了心理落差感,融入队员当中。
近年,啦啦操被列入了艺考项目,不少学生借啦啦操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这让啦啦操也慢慢开始“热”了起来。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推行啦啦操,家长的接纳程度有所提升,这是个好现象,但啦啦操专业老师的缺口还很大,难以满足目前的发展需要。”黄天涛说。
■解锁高难度动作带来成就感
柔而不弱,美而不娇,练习啦啦操已有十个年头的吴芷婷看似身形纤瘦,其实力气不小。“我小时候学过舞蹈,虽在身体柔韧性上有优势,但练习的过程充满挫折,一边是家人的不理解,一边是被伤病缠绕,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自己真的很喜欢。”今年22岁的她,曾在全国啦啦操赛上拿过技巧啦啦操团队第一名,并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中代表省队取得了团队第三名的好成绩。
“啦啦操非常有挑战性,我的乐趣来源就是解锁新的高难度动作,每一次突破,我都能感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喜悦,很有成就感。”即将从广州体育学院毕业的吴芷婷,目前正在东区中学实习,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啦啦操老师。
在黄天涛看来,啦啦操不仅圆了学生的大学梦,还为他们的人生带来蜕变,变得更加自信,学生朱金滢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以前我很害怕和别人接触,甚至不敢和别人说话,但是学了啦啦操以后,我现在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了。去年我到广州、东莞比赛、表演,也不觉得怯场了。”落落大方的朱金滢现已摆脱了当年内向的影子。
对他们而言,啦啦操不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精神的锤炼。在学生队员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股坚韧的生命力。现场洋溢着蓬勃朝气的青春气息。
新闻推荐
从广东“四小虎”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中山: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
近年来,中山市抓住历史性机遇,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图为中山市城区。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