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帮扶模式 加速脱贫攻坚 广东脱贫攻坚展圆满落幕,中山精准帮扶成效显著,丰硕成果展现决胜脱贫攻坚的“中山力量”
文/王欣琳 图片由市扶贫办提供(署名除外)
落实制度加强人才支援
在广东脱贫攻坚展中山展区,各前方工作组的成员们在各自负责的展柜前忙碌,他们时而布置摆放展品,时而向观展的人们详细讲解帮扶地区特色物产和资源,如数家珍般介绍当地脱贫攻坚的情况。他们是来自各单位各领域的精英强将,他们是中山市脱贫攻坚的人才力量。
人才支援是精准帮扶的重要支撑。以对口帮扶肇庆、潮州为例,自2016年以来,中山市对口帮扶肇庆市4个县和潮州市2个县(区)、68个镇、131条省定贫困村。截至2018年底,共派出4个驻县组、131个驻村队,抽调345人驻县、驻村,每条村平均2人以上开展帮扶工作。对口帮扶云南省昭通市时,选派支医、支教、农业、国土、住建、规划等专业技术人才543人次,建设24个名师名医专家工作室、工作站,培训昭通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近15000人次。
为了做好人员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帮扶队伍,中山市制定出台了《中山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驻县工作组、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驻县和驻村工作管理的通知》《中山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范化建设指南》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派驻人员的待遇、考核和奖惩机制,将脱贫攻坚作为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和党性修养的主战场,强化党组织对脱贫攻坚的核心领导。
产销联动助推消费扶贫
中山市派驻的帮扶干部致力于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开发特色物产,并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此次展览中,中山展区展示了对口帮扶的肇庆市、潮州市、云南省昭通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新疆兵团第三师41团草湖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等地37家企业80多个产品,同时以图文和视频展示、推广当地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合作成果。
饶平县枕头岽高山茶种植有限公司展柜茶香四溢,吸引不少人来品茗。据了解,驻饶平县工作组针对饶中村的实际情况,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引入公司与当地茶农和贫困户合作开发“高山茶示范园”项目。通过购置改良茶树品种,改造整合分散茶园,加强茶园规划管理等程序,配置自动化加工制作设备,统一品牌包装,拓展珠三角销售渠道,延伸脱贫产业链。该项目为贫困户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保障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在展区后方,映入眼帘的是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松措景区图片。自2016年中山对口支援工布江达县,着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巴松措景区逐渐成为林芝市极具代表性的景点。记者获悉,巴松措景区目前日接待游客近3000人,已有的景区正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而新的景区也正在打造中。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的消费,特色文创产品、藏族手工艺品、藏香等产品陆续推出,使得藏族文化成为工布江达县致富道路上的垫脚石。
创新帮扶模式注重“扶智”
在推动被帮扶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力,帮扶模式也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强化党建引领是肇庆市德庆县双华食品厂的新探索,也是展馆的亮点。德庆县双华食品厂以加工腌制酸豆角和酸菜为主。该工厂实行“工厂+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与种植户签订农产品回收合约,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支持,带动300多户农户和15户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每户增加年收入约2万元/亩。
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一些贫困户之所以长期贫困、久扶难富,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脱贫致富的“门道”,举办具有实效的技能培训和指导是帮助脱贫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在肇庆市封开县新农夫农产品加工厂展柜,一盘热气腾腾的封开丑番薯让许多人垂涎。据该厂工作人员黎颖钧介绍,中山的帮扶使加工厂受益良多,每年派农业专家教授帮助解决种植难题,提供先进种植技术,教授种植技巧,使丑番薯产量大幅增长,品质和知名度大幅提升。
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技术也给精准帮扶注入新活力。中山帮扶封开县第六产业农业有限公司建立电商平台“封开购”,帮助三礼村杏花鸡、土茯苓、油栗等土特产“出山”,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2018年,公司带动三礼村贫困户5户20人,人均增收3500元。此外,中山通过打造便利快捷的线上销售平台“扶贫微商城”,以及设立“帮扶盒子”等,激发市民通过消费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
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改善民生
纵观中山展区所呈现的图片、文字以及实物展示,人们不仅能领略到被帮扶地区的特色物产、旅游资源和产业合作成果,还能从中看到中山在精准帮扶中对于改善民生的关注。
如何摘下“贫困帽”?解决就业很关键。对此中山出台了《中山市就业技能社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劳务合作平台、完善劳务对接机制、支持自主创业发展,实现增收有基础。通过展览综述的数据及介绍,大致能了解中山在解决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方面所作的努力。
从对口帮扶的肇庆、潮州两市情况看,2018年开展技能培训4913人次(累计14497人次),帮助解决贫困户实际转移就业4586人,长期稳定务工人数3938人,稳岗率达86%。不仅如此,中山将进一步抓好就业帮扶,落实好“春风行动”,加强与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联网和劳务输出合作。
从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昭通市情况看,今年年初,中山为促进转移就业,利用春节期间劳务协作黄金时期,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33期,12643人次参与培训,帮助6891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其中昭通市3849人到东部结对省份就业,2511人就近就地就业,531人到其他地区就业,在东部地区稳定就业贫困人口数达6058人。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山注重精准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据悉,目前已完成131个帮扶村规划编制工作,自筹资金投入5579万元,帮助对口帮扶村开展民生设施项目545个,极大改善当地村容村貌和贫困户、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发展产业、构建生态美丽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西区拟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 凝聚社会组织力量,打造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平台
本报讯(记者徐钧钻)记者从西区全民公益园获悉,近期西区正招募社会组织会员,拟成立西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凝聚社会组织力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