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胎记未必是“天使之吻” 提防婴幼儿血管瘤或鲜红斑痣 影响容貌或身体功能,可采取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
有人给红色胎记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天使之吻”。这些记号有可能迅速消失,也可能长久存在;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医师金玉丹介绍说,红色胎记是由于新生的血管畸形,或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常见类型包括婴幼儿血管瘤、鲜红斑痣等。胎记出现的位置不佳,可能终身影响孩子的容貌;也有红色胎记会给孩子带来身体功能损害,对此应及早治疗干预。胎记在儿童期获得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好于成年人。
“顽皮”的血管
提防中高度风险婴幼儿血管瘤
据介绍,婴幼儿血管瘤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该病一般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1岁以内处于增殖期,1岁左右逐渐进入消退期。
按照出现的部位、面积等,婴幼儿血管瘤可分为低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三个等级。中度及高度风险血管瘤,可能产生功能损害、毁容性风险的危害,应及早给予治疗干预。
医生表示,血管瘤可生长在头面部、眼眶及眼球后、呼吸道、椎管内、会阴部、腋窝及全身多处;亦可发生在内脏器官,如肝脏、大脑及肺脏等。头面部出现血管瘤,有毁容的危险。
至于影响身体功能的血管瘤,表现形式多样。例如,眼眶后血管瘤,可压迫眼视神经;呼吸道血管瘤,可引起呼吸困难;椎管内血管瘤,可压迫脊髓;会阴及腋窝等处的血管瘤,受排泄物及汗液的浸湿,容易发生溃疡,不易愈合,让患儿感到痛苦;内脏出现血管瘤,可引起压迫、出血等症状,危及生命。
治疗手段多样,必要时实施手术
记者获悉,婴儿血管瘤的治疗主要以局部用药和系统用药为主,辅以激光或局部注射等,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促进瘤体消退,减少瘤体残留物。
据介绍,局部外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类、5%咪喹莫特等,适用于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
至于局部注射治疗,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主要适用于早期、局限性或明显增厚凸起的血管瘤。
此外,局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常用于浅表型婴儿血管瘤增殖期,可抑制瘤体增殖、防止血管瘤破溃。处于消退期后,可减轻血管瘤的颜色。
至于系统用药,目前口服普萘洛尔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荐的婴幼儿血管瘤一线用药方案。
记者了解到,部分患儿经过及时的非手术治疗,仍有可能遗留明显的外观问题,或血管瘤依然影响身体功能,在必要时应实施手术。目前,血管瘤外科手术在改善外观、快速去除病灶、美容性重建、改善身体功能障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烦人”的毛细血管
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畸形
除了血管瘤,“天使之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鲜红斑痣。
这是发生在真皮浅层的异常毛细血管扩张畸形。通常,患儿在出生时就有这类红色斑块,多发于面部、颈部。
医生指出,鲜红斑痣表现为粉红色或紫红色的血管扩张,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表面平滑。随着患儿年龄增长,鲜红斑痣的颜色将加深,约4成患者的病灶逐渐扩张,65%的患者在40岁前后出现皮损增厚。
鲜红斑痣不会因时间推移而自动消失,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此外,其形成的结节容易破裂出血,诱发感染、瘢痕等。
医生表示,鲜红斑痣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以免影响患者的发育成长。婴幼儿的皮肤比较薄,血管位置浅,有利于激光的穿透、吸收和血管的代谢。从临床效果来看,儿童明显好于成年人。
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对于已经出现增厚的小结节,可以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于激光治疗效果不佳的鲜红斑痣,也可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
(范展颢 张桃花)
新闻推荐
从汽车下乡到“触电”新能源 消费观念不断升级书写中山车市“进化史”
|关键词:新出行|过去15年,中山车市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每一次行业大事件,都促进并见证了中山汽车市场的蓬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