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行天下 多元外贸多措并举拓市场 中山市千方百计为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提供便利,目前已与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上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支持广州、佛山、中山市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山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396.3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1126.7亿元,同比增长12.6%。进出口、出口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从营商环境、资金扶持、政策宣讲等多方面做好稳外贸工作。
本报记者 徐世球 通讯员 唐勇义 齐宪凯
今年来中山市新增5个贸易伙伴
目前,中山市与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个贸易伙伴。中山市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有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机电产品带动出口整体增长。1-7月,全市出口机电产品818.7亿元,增长11.5%,占出口总值的72.7%,为出口增长贡献8.4个百分点。二是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稳定。1-7月,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686.1亿元,增长7.2%,占同期中山市进出口总值49.1%。三是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中山市利和灯博中心自2018年获批成为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市场采购出口稳步增长。四是多元化市场稳步发展。1-7月,中山企业对欧盟、东盟和香港分别增长16.9%、12.4%和4.9%。对新兴市场的拉丁美洲、非洲、中东进出口分别增长13.4%、59.1%、16.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10.9%。五是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2.8%,占比37.4%。
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兴市场
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巩固提升欧美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建设境外展示展销中心,扩大中山品牌影响力。深化完善海外经贸代表处建设,搭建国际化招商联动平台。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鼓励镇区、商协会组成联合体,推进灯饰、家居、五金、小家电等特色产业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中山市“走出去”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共有69家东道主国投资促进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进驻平台,530多家企业在平台注册,对外投资领域从设立境外传统贸易公司发展到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平台等,海外并购从获取生产要素升级为完善产业布局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光源制造业等领域。
中山金利宝胶粘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胶纸、离型纸、粘性纸、标签纸、胶膜等产品。在今年6月19日市商务局联合越南、柬埔寨举行的投资合作政策宣讲会上,该公司董事会秘书萧光砚表示,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热情高涨,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了许多中山企业投资的热土。目前金利宝在江苏常州和中山小榄均设有工厂。“我们最近在做东南亚市场的相关调研。就调研情况看,我们更看好泰国的发展机遇,有在泰国设生产基地的可能性,进而建立覆盖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地的销售网络。”
宏福集团是一家大型鞋业代工企业,总部位于中山。宏福鞋业(中山)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协理告诉记者,集团于2006年到越南设厂,截至目前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越南海防、清化、南定等北部城市共有18家工厂,员工人数接近15万人,年产值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陈协理表示,宏福集团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看中的正是越南劳动力和土地的成本优势,相关手续的办理流程也在不断简化。据悉,宏福集团在缅甸的工厂也即将投入生产,接下来,还会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
从金融和信保方面
鼓励外贸进出口
2018年,中山市对商务发展(促进对外贸易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加大对促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境外展示展销中心、进口平台创新项目、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公平贸易等项目的扶持力度。目前正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加大对跨境电商、企业海外营销体系建设、进口贴息等的支持力度。
中山市从金融和信保(金信)方面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设立市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信保、跨境电商、促进进口和公平贸易等。鼓励企业自主抱团参展,提高一般企业出口信保市级保费扶持比例。
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山市与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投资合作,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机遇,6月19日,市商务局联合工商银行中山分行、越南河内分行、柬埔寨金边分行以及越南BW园区、越南康洋工业园、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联合举办越南、柬埔寨市场机遇及投资合作政策宣讲会。
工商银行目前在 “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设立了130多家海外机构,通过全球化网络资源优势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跨境金融、境内外商务信息以及投融资咨询等服务。为帮助企业了解新形势新政策,进一步防范“走出去”投资合作风险,市商务局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分行加强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及时向企业和商协会进行政策宣读,本场政策宣讲会是双方合作的首场活动。宣讲会上,工行中山分行、越南河内分行和柬埔寨金边分行分别介绍了越南、柬埔寨的投资环境及相关配套金融政策,越南BW园区和越南康洋工业园介绍了园区政策和配套服务。
据悉,近年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年与中山企业合作走出去的项目都以100%以上的速度递增,产品涉及到海外投资土地、新建厂房、成套设备以及在海外销售应收账款的保障,实现了“一个窗口”全球海外贸易和投资的保障措施。2018年全市共有1300多家出口企业选择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出口总额高达5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新兴市场约21亿美元,为企业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提供了保障。2018年,中国信保共受理中山市报损案件316起,涉及金额5665万美元,同比增长82%,赔付金额1626万美元,同比增长81.1%。
为加强风险防控,市商务局还依托省外经贸运行监测系统机制,加强对全市215家重点外贸进出口企业监测跟踪,收集企业政策诉求,加强外经贸形势研判,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斗争,针对全市受影响重点企业,成立应对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制定“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困难,提振企业信心,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便利
为扩大进出口,中山市支持企业培育国际品牌和加强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对企业海外并购境外品牌、营销网络给予支持。完善市级境外展示展销中心政策,积极培育境外展示展销中心,重点扶持企业入驻境外展示展销中心。
在品牌培育项目的支持方面,主要支持企业收购国际品牌和创建国际品牌。其中创建国际品牌包括设立境外品牌营销网络、品牌境外宣传推广等。
●单一窗口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2017年8月7日,中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正式上线运行。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与推广,提高“单一窗口”标准版覆盖率。深化自贸区政策复制推广,完善自贸区政策复制推广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外贸便利度。加强港口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口岸提效降费,持续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扎实推进提效降费工作。2018年开始,中山市积极推进进出口通关环节降费提效工作,实现了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2以上,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升通关效率。
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山市大型贸易企业,近两年扩大和深化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服务的生产企业也越来越愿意发展这些国家的市场,特别是灯饰的生产企业,一些生产吊灯、壁灯、LED 灯具的工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长显著。该公司副总经理蔡月开表示,公司2017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约为1.5亿美元,目前正在试用商务部门推行的贸易通关便利化,可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实现各个单位(商检、海关、码头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了申报效率,缩短了通关时间,原来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通关,现在几分钟即可搞定。“这种综合审批窗口真的大大方便了我们企业,一些外贸相关证件,像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能力证明、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这些,现在一般两三天就可以办结了。”
中山海关驻民众办事处主任潘立滨表示,去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后,成为了中山企业进出口货物通道的新选择。“中山海关为进一步发挥港珠澳大桥物流优势,促进粤港跨境物流运输发展,将"跨境快速通关"模式与香港海关"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对接需求相结合,全力推进"跨境一锁"项目落地实施。就在7月29日,我们的中山企业纬创资通已经成功通过"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从中山保税物流中心报关出发,经过港珠澳大桥直达香港机场,用时只需2个半小时。这种模式,最多只需一次查验。”
据了解,利用“跨境一锁”模式的出口货物通过应用同一把电子关锁及全球定位系统设备,以“跨境一锁、分段监管”为原则,减少同一批货物在两地入境及出境时被海关重复检查的机会,简化清关手续,加快货物转关流程。接下来,中山海关与中山市商务局将密切联系配合,加强政策宣讲,深入了解中山企业对“跨境一锁”的实际需求,重点向企业宣传该模式的优势和便利,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今年6月26日,香港海关到中山海关实地考察中山温控冷链高端货物物流的需求及具体通关运作情况,商讨温控冷链货物通关便利相关措施。拱北海关、中山海关、香港海关达成一致共识,希望合力为中山、珠海、香港三地的生物医药、冷冻冰鲜、物流企业,打造经香港转运的一次通关、一次查验、一锁直通的口岸模式,促进三地口岸跨境贸易便利。7月31日,粤港海关便利跨境温控冷链货物联运通关座谈会在中山市召开,正是粤港海关了解企业需求的良好沟通平台。
●利和灯博中心已进驻116家外贸企业
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是上半年进出口贸易双双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2018年12月18日,中山市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利和灯博中心正式启动,成为第四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是广东省三个试点之一。这标志着中山在培育外贸新业态、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试点自启动以来,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试点业务平稳运行,目前,平台已进驻并备案商户1134家,外贸企业116家。
据悉,中山市自2018年12月获批成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市场采购出口稳步增长,今年1-5月,市场采购出口达51.5亿元,拉高全市出口7.4个百分点。
近年来,中山市积极组织企业申请国家和省级进口贴息资金,增加资金市级配套,鼓励企业进口优质设备和技术。出台扶持进口平台的资金政策,鼓励以进口商品的展示交易、国际采购、物流配送、贸易服务、培训教育为主要功能,依托进口商品集聚地建设的“国际采购—进口—销售”一体化现代交易平台开展公共服务,积极扩大进口。
记者观察
多元化发展的中山外贸
中山是一座外向型经济城市,历来有“货行天下”的传统,如今,中山企业开拓新型市场已不单单停留在贸易方面,而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1992年,为让中山货更好地“走向”海外,节省运输成本和时间,中山港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成为珠三角较早在海外设立分公司的运输企业。实践证明,较早走出去的港航集团占尽先机,不仅解决了中山货的出口问题,还在香港拓展了大批业务,业务量年年攀升。
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已成为中山走出去企业战略布局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也是帮助“中山货”行天下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山电子、家电、五金等产业集群特色鲜明,随着国内要素成本的上升,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东盟、非洲等地区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以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就地抢占市场。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走出去是中山市保持经济上行趋势、扩大经济总量、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途径,具备走出去条件的“实力派”企业,应更早走出去,掌握主动权。
中山企业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与原有的外贸业务可谓并驾齐驱,而中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往来更为密切,贸易稳步增长。上半年,中山市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29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中山市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中进出口总值排行前五位的国家有马来西亚、越南、印度、泰国、新加坡等,主要贸易商品有“多元件集成电路中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器及组件、电讯设备用的具有变流动能的半导体模块”“空调器”“灯具及照明装置”“液晶显示板”“微型机的处理部件”和“微波炉”等。
新闻推荐
长江路孙中隧道主线通车 长约1.26公里,系中山目前最长隧道,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及行人禁入
8月27日,长江路孙中隧道主线通车。本报记者缪晓剑摄扫一扫看视频中的最长隧道本报讯(记者何淼)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