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一线当助手给旅游规划提建议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8名师生走进云南昭通开展“三下乡”活动
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生 陈家浩
■柿子镇:同吃同住收获感动
在盐津县柿子镇,实践小组协助开展了脱贫攻坚档案台账的规范化处理工作。实践队员们与驻村扶贫工作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同时高质量完成近200户农民危房改造档案资料的录入、整理和制作。
即将升入大三的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陈洁虹是该支线的志愿者之一,她表示,刚开始接触这份工作时遇到不少的困难。“要走进一户户贫困户家中了解人口情况、建筑结构以及周边居住环境如何,一丁点都不能错。光问一个名字就问了5分钟。”陈洁虹说,当地要在短期内完成该镇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摸底工作,以尽快完成他们的安居梦,来自中山的青年志愿者成了当地干部的“及时雨”和好帮手。可对村里的基本状况不熟悉、不了解,还听不懂方言,青年志愿者要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进入角色,挑战也不小。幸好村里年轻的干部会说普通话,这才解决了语言不通问题。“经过几天的磨练后,我在2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份档案的整理和录入,比刚开始时整整快了一倍。”陈洁虹说。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陈洁虹觉得当地村干部的吃苦精神让她印象尤为深刻。“他们没有周末的概念,每一天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生病也不例外。”陈洁虹告诉记者,期间有一位村干部中暑了,他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爬山涉水去做登记,这让她十分感动。“脱贫攻坚的故事平时在报纸上看得多,当亲身接触了这些可爱的人,与他们一起努力完成某个短期任务才发现,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人人动起手来才能给贫困户多一份希望,他们的笑脸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陈洁虹说。
■中和镇:旅游开发不能“误伤”生态资源
另一个支线在盐津县中和镇,实践小组主要协助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工作。队员不畏山路的险峻,调查了镇域范围内大大小小近20个自然和人文景观点,考察了当地三角梅、冷水鱼等特色种养殖基地,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和实际,为中和镇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受到中和镇镇政府的认可。其中,建议中提到旅游开发不要“误伤”生态资源,还受到当地居民代表的“点赞”。
参与该支线调研的学生是2017届旅游2班学生吴旖烙和她的两个学弟学妹。吴旖烙说,当地有多个旅游景点,如大佛山、韦家寨、子溶洞、三角梅种植示范基地和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生态竹林等。然而,当地落后的交通让这些景点明显比其他市镇要“黯淡”。
“实地走了十多天,最欣喜看到的是当地的原生态,没有像其他已经过度开发的旅游景点那样俗气。”吴旖烙举例说,如大佛山,隔着几公里外就已经可以看到起卧佛般的轮廓,其气势恢宏让人惊叹。大佛山内陡峭的岩石也有望成为一众攀岩爱好者的胜地,里面还有野生动物的踪影。
“我们提出要完善交通网络,规划三个核心旅游区。打造以城镇中心为起点,向上清河上游延伸打造一河两岸休闲景观带;打造依托竹笋、冷水鱼、高山腊肉等生态农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利用镇上现在已有的特色环境,打造多样化居住空间。”吴旖烙说,他们建议当地政府要突破旅游景区同质化的尴尬;同时,建议当地政府要在前期做好接待能力和生态环境评估,避免粗放式开发的路子,为了吸引游客牺牲生态环境。
■声音:为脱贫攻坚贡献青春智慧
在实践期间,志愿者还参加了中和镇机关支部组织的党员活动,为当地环境整治出一份力;参加了中和镇异地搬迁户分房活动,见证异地搬迁农户幸福生活的新起点;与延津县团县委共同探索建立易地搬迁安置点“青年之家”,并就联合建立两地青年社会实践基地达成初步意向。
本次活动的带队教师张闯表示,中山职院每年暑假都组织“三下乡”活动,今年首次走出省外、深入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对于志愿者而言颇具挑战性。“首次走出广东省,需要适应的不仅有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当地的艰苦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张闯介绍道,以往的“三下乡”都是开展支教活动、参观脱贫攻坚已卓有成效的地点,而这次要与脱贫干部同吃住、同工作的生活,还让部分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给一个镇的旅游规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刚开始让所有的志愿者都感到不适应。令他欣慰的是,每一名志愿者都坚持了下来。张闯表示,下一年的“三下乡”将会进一步做好沟通工作和行程安排,让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到当地的脱贫攻坚战,让当地的城镇建设、乡村振兴有我们青年一代参与的痕迹,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新闻推荐
大涌青年出征国际田联男子4×200米接力赛刷新亚洲纪录 林俊泓 偶像是苏炳添 力争登上奥运舞台
2019年亚洲田径大奖赛,林俊泓(右二)与队友一同夺得赛事男子4×100米项目冠军。受访者供图林俊泓(戴奖牌者)与他在中山市体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