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化作动力 为陆配打造新“娘家” 远嫁台湾的中山女子雷淑葵创办协会团结帮助陆配,带领姐妹回故乡叙乡情

中山日报 2019-08-23 05:47

中山陆配返乡交流团领队雷淑葵讲述回乡感受。8月21日,当为期5天的中山陆配返乡交流活动结束,交流团领队雷淑葵在朋友圈写下此行的感受,“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的,这几天的参访行程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山,了解祖国的变化。”言语虽短,却饱含着绵延不绝的乡愁和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感慨。

自1995年远嫁台湾,故乡及亲人成为雷淑葵最深的牵挂,度过到台湾的艰难岁月后,她怀着爱与乡愁,创办台湾大陆及外籍配偶福利发展协会,与姐妹们践行公益,连接两岸情谊。

文/见习记者 王欣琳图/本报记者 文波

■远嫁台湾,乡情化作前行动力

初见雷淑葵时,她正和中山陆配返乡交流团在小榄菊城酒厂体验特色酿酒文化。中等身材的她背着双肩包,仔细聆听讲解员介绍,沉浸在荼薇酒的醇香里。“虽然在台湾生活24年,但始终眷恋着故乡,乡情给予我在异乡打拼的力量。”走出酒厂,雷淑葵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南区渡头村,是雷淑葵的娘家。1995年,22岁的雷淑葵与家人介绍的台湾小伙喜结连理,虽然当时她对台湾的认识仅来自于语文课文《日月潭》,但她决心为爱远嫁,定居南投县。

初到台湾时,不太习惯当地的生活作息,但其他方面倒很快适应了。由于上世纪90年代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不算多,当地人对她充满好奇,对大陆也不甚了解,“每次我都以中山为例向他们介绍,描述中山人的生活和城市风貌。”雷淑葵说,中山人这个身份让她倍感骄傲,每当说起,大家都知道中山是伟人故里。

婚后的雷淑葵负责打理家庭事务,但逐渐增大的生活压力使她在顾家之余寻觅赚钱途径,心灵手巧又有厨艺的她决定做早市和晚市。“一周做4天,清晨6点多摆早市卖自己煮的广东粥,晚市卖手工艺品,直至凌晨2点收工,每天睡3个多小时。”雷淑葵坦言,为了抚养孩子们,这样起早贪黑的生活持续了10年,“中山人素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时我常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忙碌时,雷淑葵两年回一次中山,每次短暂待几天又匆匆返程,平日里只能靠电话联络。那时台湾与大陆通讯收费为每分钟20元,半个多小时的电话往往近千元(新台币),这对月收入七八千的雷淑葵而言是较大开支,“我一般一个月打一次,我和家人都报喜不报忧,经常边聊边偷偷掉泪。” 雷淑葵回忆道。

■创办协会,团结互助融入当地

2011年,凭着多年做早晚市的资金积累,雷淑葵经营起一家服装店。相比上世纪90年代,此时因婚嫁而移居台湾的大陆及外籍配偶增多,雷淑葵逐渐认识了史雪燕等陆配姐妹,大家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平时相邀相伴,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久而久之,史雪燕、雷淑葵等人体会到“抱团”的力量,萌生创办协会的想法。“陆配姐妹背井离乡,应把大家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一个可以依靠的团体,彼此关心帮助,争取合法权益。”2014年,在史雪燕、雷淑葵等陆配姐妹共同努力下,台湾大陆及外籍配偶福利发展协会正式成立。

协会为大陆及外籍配偶搭建起交流平台,成为姐妹们的第二个“娘家”。 协会在不同地区设立了8个分会,还与台湾其他的陆配协会联盟,最大限度地为大陆及外籍配偶提供帮助和服务,“例如帮湖南姐妹的亲属办理赴台手续,为患癌离世的福建姐妹筹款处理后事等。我们有上千名会员,到目前为止已处理个案五六百宗。”雷淑葵介绍说。

不仅如此,践行公益、为当地社群作贡献也是协会努力的目标。在此次交流团中,有协会内负责公益的志愿者,她们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参与过的活动,例如陪伴各村各社区的独居老人,探访养老院的长者,举行慈善义卖捐给孤儿院等。协会内还成立了文艺表演团队,经常在社区活动中一展风采。公益活动增进了陆配与当地人的了解,消除误会积极融入当地生活,发挥自己的光热温暖身边人。“我们通过公益,获得认同感和价值感,既收获爱又获得尊重和理解。”雷淑葵表示。

■回乡探亲,感受发展延续乡情

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和深入,各类交流活动越来越丰富。2017年,与协会成员组成陆配回乡交流团前往杭州交流的活动给予雷淑葵启发,她决定组织中山籍陆配姐妹回乡探亲。

2018年,雷淑葵带领了中山陆配返乡交流团近30人首次组团回“娘家”,重点参观了中山的学校,了解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全团成员都很兴奋,看到家乡快速发展感叹不已,不停地拍照留念。”雷淑葵笑言。

有了第一次难忘的活动经历,今年雷淑葵继续组织了25位中山籍和个别来自其他城市和省份的陆配及其子女回乡交流,不仅前往三乡、小榄、沙溪等镇参观特色企业、人文景点等,体会中山的经济水平和文化底蕴,还参观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前海经济区等,领略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与发展成果。说起此行的感受,雷淑葵眼眶泛红,“尽管每次回乡我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发展,但此次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中山。”

交流活动不仅受到陆配姐妹们的赞许,还得到中山市台湾同胞台胞亲属联谊会的肯定。在活动尾声时,雷淑葵告诉记者,她希望今后能多带陆配姐妹,尤其是陆配子女回乡,加深对家乡的印象和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延续乡情,搭建沟通的桥梁,“我想让下一代明白,无论身在何处,不能忘记根所在之地,那是寄托乡愁的归处。”雷淑葵脸上泛起笑意。

新闻推荐

南朗镇专职消防中队走进校园 纪中新生上消防“第一课”

8月21日上午,南朗镇专职消防中队消防员走进中山纪念中学,为今年进入高一和初一的新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消防“第一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