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4小时“总住在医院”;他,织就密不透风的救生网 在他们身上读懂麻醉医生的十二时辰

信息时报 2019-08-20 01:16

被称为“生命守护神”麻醉医生在工作。通讯员供图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通讯员 简文杨 李饶尧) 昨日是中国第二届医师节,记者走近“生命保护神”麻醉医生,了解他们的十二时辰。

中山六院麻醉医生郭婧总是步履匆匆,年轻的她却被喊作“老总”,因为她是今年的住院总医师,24小时“总住在医院”。中山六院麻醉科靳三庆主任平日总是笑眯眯的,但一谈到治疗,他就是最严肃的老师。他总说,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麻醉医生,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要拥有最灵敏的头脑、最及时的应急反应,才能为患者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救生网。

郭婧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7:30,规定交班时间前20分钟,郭婧已经开始准备当天第一台手术的所需事项。核对信息、检查器械、确认各种麻醉急救药品……7:50,全科交班会上,他们还要总结经手过的疑难病例,与大家分享。

8:30,郭婧准时等候着她的第一位患者。麻醉可不是简单的“酥麻一针”,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第一步。麻醉机和监护仪是郭婧的“第二双眼”,时刻不漏每一个跳动的数字,不仅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同时还要留意手术台上的动况。麻醉医生的战场,表面或许平静,却同样密布看不见的硝烟。

12:10~15:00,原本郭婧有20分钟的吃饭时间,按例结束上午工作后,她的午休时间是到2点半。但由于上午的肝切除手术一直延续,郭婧的午休又“泡汤”了。但她习以为常,直到3点完成交接班后,冲回休息室喝一口水,连手术帽也来不及摘下,马上又踏着急匆匆的步子赶去病房访视明日手术的患者。

17:30,疑难病例会诊结束,她再一次赶回了手术室。这一天里每一步都踩着点准时上岗,不准时的只有排班表上的正常下班时间。因为需要手术的病人太多,完成对自己手上病人的保驾护航后,如果别的手术室需要帮忙,医生们也都是延迟下班。郭婧数了数,“一天就有一百多台手术呢,晚上12点到凌晨1点多下班,其实也是常事。”

靳三庆主任从医近30年,参与救治的患者多不胜数。但有一例手术始终令他难以忘怀:那是一例肿瘤紧贴大动脉的晚期食道癌,手术难度非常高,尽管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术中还是难以避免地发生了动脉破裂。患者严重失血,血色素急剧下降,靳三庆记得,当时动脉里“泵”出的都是“水”般稀薄的液体。紧急抽调的血液还在路上,在心脏骤停的凶险关口,靳三庆当即披挂上阵为患者进行胸内心脏按压,全体医务人员扭成一股绳,最终将几乎被宣判死刑的患者硬是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手术成功后的患者总是充满感激地握住医生温暖的大手,麻醉医生的手却紧握着冰冷的麻醉监护仪、给药泵……大部分患者甚至不太清楚他们的存在。这群可敬可亲的“生命守护神”,总是伴患者“入睡”,守患者“醒来”。

新闻推荐

中山市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基本成型 300个微观监测站让污染源无处遁形

本报讯(记者唐益通讯员肖欢欢)17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中山市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二期项目已通过专家验收,新增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