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挺有趣

潮州日报 2019-08-18 09:56

□陈其浩

对联古称对子,写对联叫做对对子。历代文人墨客,皆热衷此道。对高妙对子,顶礼膜拜,对蹩脚的对子,嗤之以鼻。

早年我当插队知青那阵子,同一村(梅山村)同一生产队有一从小学校长任上被遣返回乡务农的小个子半老翁吴炳光,早年曾就省报“何武公诗社”出的“中秋”第一唱为题征联,对出:

秋瑾英灵垂百世,中山武勇耀千秋。

对毕,为求稳妥,吴求教于邻村(新楼村)比他年长的土郎中陈紫星,遂被改动数字,气势骤增:

秋瑾英灵昭日月,中山大勇传乾坤。

当时在我看来,吴炳光之对已够厉害了,但强中更有强中手。陈紫星的诗才在乡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但传说有一回与邻村(西书村)的一位姓叶的写诗高手以山与老妪为题旨比试对子,陈紫星却甘拜下风。二人对子如下:

楚霸力强犹可拔,江洲泪湿总相怜。(陈紫星)

久抛针线花双眼,小筑亭台傍一丘。(叶某)

此二联高明之处在于,均未出现山与老妇字眼,但于读书人而言,一眼就能看出包含其中的浑然天成的借代指的是谁;而若论巧妙典雅,后者显然胜过前者。以上亲闻的民间对子故事,早年我曾专门撰文刊于《福建通俗文艺》杂志。

下乡插队的第二个春节,我根据吴炳光的品性与经历,携景入字,撰一联赠送:

志趣高一把阳锄几束诗草;

心怀广三竿青竹数株红梅。

横楣:小斋朱曦。

也许是二者经历颇似,便多坎坷人生之感慨,兼之有些惺惺相惜,因此,吴炳光对这副对子十分喜欢,一直将这副对联贴于他书斋门框上,期间几次更换新联,皆亲笔挥毫书录。

前几年,曾在《岳阳楼楹联选》中见到吴炳光一联,对得精美大气:

挂席来游,五岭烟霞携袖底;

凭栏远眺,六朝风雨落楼前。

于此顺带提一笔,陈紫星生于1913年,20年前作古;吴炳光生于1922年,于今年5月仙逝。今日特意提及此二位与我交往数十年的老深究及其精深对子,一是表露对这二位乡野诗人的缅怀之情;二是不时浮现此二公的诗联,可以参照高下,自省内敛。三是机缘巧合,昨日有一年纪已不算小的文友求助于我,称有个征联,她试对一个,感觉不满意:

不忘初心强国梦(征联)

扶贫济困惠民生(应对)

应对联硬伤显然是对得不工整,“惠/民生”对“强国/梦”,节奏乱了;若硬视作“惠民/生”,则词语搭配失当。指出缺陷后,见其一时半会难以巧对,我不再卖关子,遂代其对曰:

犹怀夙愿富民心

昨天替人作对之后,忽然记起每每从其面前走过、夺人眼球的那幅励志对联,就挂在某中学大门口:

舜日尧天胸怀弘毅拿云去;

栋材椽笔学业精深折桂来。

此乃4/4/3节奏。看似写得大气磅礴,但终究经不起推敲。问题就出在下联的第2节上,名词“学业”对动词“胸怀”是大败笔也。出于对联句瑕疵的不忍,遂私下试改了下:

舜日尧天胸怀弘毅拿云去;

栋材椽笔目眺远山折桂来。

“远山”指代锦绣前程。“会当凌绝顶,一阅览众山小。”前程的获取,需要登攀拼搏,“目眺”便有将前景尽收眼底的从容与轩昂。或者也可改成:

栋材椽笔目眺中原折桂来

“中原”泛指天下,含有“逐鹿中原”之意。作为有一考成名冀盼的众多考生,应当不缺这份目含人生大格局之豪气吧!然自忖以“远山”或“中原”应对“弘毅”,也非精当。遂自嘲:“技止此耳!”

某年我有一副对子参加上海举办的征联活动:“人因诚实高雅,商以信誉发达。”后来入选《百条诚信箴言》。对比他人写得好的对子,我这个“敝帚”勉强可划入雅致一类,但平淡无奇,输在深远寄寓。

对对子,有文字功底还不行,有时须有“天助我也”那个幸遇。换言之,好的对子有时候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灵光一现,那也得有输送电光石火的超常能源。

新闻推荐

读书更“读城” “中山书房”点亮城市文化之灯 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三乡镇自助图书馆内一角:不同年龄层的阅读爱好者沉浸在书香里。叶志文摄港口镇自助图书馆外观建筑风格新颖,内部环境明亮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