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公众号成“不打烊”的群众意见收集站 “中山人大”微信公众号“回应市民”栏目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推动基层人大发挥作用
“中山人大”微信公众号从去年6月5日起,开辟“回应市民”栏目,一年来认真搭建代表联系群众的移动网络平台,成为“不打烊”的群众意见收集站、群众服务工作站。通过这种移动优先的新渠道、新方式来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推动基层人大发挥作用。
本报记者 陈慧 通讯员 钟仁
●每期阅读量过万
留言甚多
上周六,最新一期的“回应市民”栏目发布,共计回应了24个问题,包括交通道路坑洼、水管老化、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涉及多个镇区的各种民生问题。其中,第一条就是网友“YOONGHYOON”留言反映的问题:“沙港路中山港大桥方向的那个路口实在太烂了,下雨天雨水淹没了那些坑,开车很容易刮底,摩托车走更危险!最近看见施工人员在修补中山港大桥红绿灯那边的路面,能不能顺便把那个路口的坑也填一下啊?万分感谢!”
对于这个网友的留言,公众号回应:“公路总站已派人员到现场察看,据悉,准备委托单位进行修复”。这期栏目回应推出不到一天,马上又多了40多条留言。其中一条就是网友“YOONGHYOON”对回应的感谢:“人大代表为人民,谢谢中山人大。希望沙港路转入中山港大桥西引桥的坑坑洼洼能早日修复,拜托了。”这样“留言——回应——留言”在回应市民栏目中常见,市民对栏目的信任也不断增强。去年6月5日的第一期回应市民栏目推出,也是因为留言而引发。
当时,人大公众号中发布了人大代表调研儿童公园的一则信息,没想到却引来众多留言。许多网友留言问,自己家门前啥时候建公园?于是,中山人大公众号的后台工作人员,通过和镇区人大办了解相关情况,并进行统一回复,并介绍了一些镇区在公园建设的进展。这个认真的回应,立即受到了网友更强烈的反响,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留言。这次互动,让人大机关看到了与市民互动、了解社会热点的方向。于是2018年6月5日第一期“回应市民”正式推出。栏目开篇语中承诺:“凡是市民留言要求解决的民生民计问题,将尽力进行回应。”
栏目推出至今,已回应50多期,回应的市民网友留言600多条,实际解决问题400多件;每期的阅读量从几千到过万,最多一次留言甚至超过2000条,让后台小编应接不暇。
●市民线上“派单”
代表线下“跑腿”
在栏目中留言,市民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了。可这涉及到各镇区、各部门、各种疑难杂症的问题谁去梳理、谁去跑?人大公众号的小编能跑得过来吗?小编只能将这些市民问题“派单”分发给所在辖区的镇人大办。在这个栏目背后最直接负责为市民“跑腿”的是市、镇两级的人大办和人大代表。
以火炬区的沿江东路为例。这条路是火炬区的主干线,每天有大量车辆通行。如今我们看到的路面干净平整,交通标示明晰。但在去年,这条主干线的多个路段路面破损严重,危及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市民黄建滔就住在附近,他指着这条路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不断经过的各种工程车都把路面压坏了,坑坑洼洼。而且因为没有交通信号灯,车速比较快,“就是横冲直撞了,所以它在那里经过的时候,我们都是提心吊胆的。”为此,有多名群众在“回应市民”栏目中留言反映情况,强烈要求尽快修复路面,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火炬区人大工委接到中山人大公众号转来的信息后,马上组织代表去调研。驻站人大代表侯洁平和联络站的几位代表一起来到沿江东路实地调研,发现路况确实如群众所言,路面坑坑洼洼,还有个别信号灯损坏,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于是代表们又找到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如何修复路面和治理车辆超载。“既然人大参与了,具体怎么办,并不能由职能部门一家说了算。”侯洁平介入后,多次到沿江路察看,监督修缮工程进度。在调研过程中,侯洁平还收到了其他群众提出的意见,“例如有市民希望增加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和摄像头,避免修路期间因缺乏交通管制、堵塞严重而造成小事故不断。”
火炬开发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听取人大代表的建议后,积极回应,不仅协调增加信号灯及监控摄像头,还按新国标来建设交通信号灯,实现信号灯、监控全覆盖。交警部门还表示,今后将定期针对这些重型车辆超载超限问题进行整治行动。火炬开发区住建局则着手修复路面,对这条路大概400米长范围破损的路面进行修复。今年1月上旬,临时修缮工程完工,原本坑洼泥泞的道路得到平整修复。如今,这一路段已明确为大修项目,计划投入2800万元,将改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困扰沿线企业、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从设立至今,“回应市民”栏目几乎都是在一周内回复留言。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各镇人大办组织在一周内牵头各部门想办法解决;已列入政府工作计划的,则公开将工作进展告知市民;短时内无法解决的,也要说明工作计划和安排。众多市民留言所提问题,就是这样通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人大办牵头跑腿,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后得到解决或透明的回复。当然,也有少部分留言涉及的问题,是有关部门与市民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但也必须有所解释回应。定时、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市民,不仅是人大监督政府部门工作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解疑释惑的过程。如今栏目的“回应”也从一年前简单的文字,增加到“有图有真相”。许多镇人大办会将代表们现场调研、与部门沟通等过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让问题的解决过程更透明。
●推动基层人大
发挥作用
目前中山市各镇区、部门都有各自的政务网络、微信平台等渠道收集群众意见。人大公众号这个平台,与这些政务平台的区别在哪里?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唐颖表示,人大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主要是聚焦合理合法且具有共性诉求的民生民计问题,不具体回应涉及个人利益的纠纷或是信访投诉,以及适宜司法解决的事。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涉及公共利益、有关部门能办应办的事情上。“人大的协调监督和人大代表的介入,是"回应市民"栏目与其他反映民意平台最大的不同。一方面,人大对职能部门的交办机制,形成有效制约,增强了办理答复的刚性;另一方面,人大代表以相对超脱的身份,跟进办理全流程,根据实地调研发表独立意见,成为职能部门与群众之间沟通的纽带,在无形中增添了中山人大"回应市民"栏目的公信力。”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关切,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代表联系群众的终极目标。唐颖表示,这一年来50多期的回应,不仅实际解决了400多件民生民计问题,还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推动了基层人大发挥作用。栏目中所收到的群众的呼声和需求,通过各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调研活动,由人大途径反映并监督推动政府部门对有关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同时通过督办的过程,进一步推动基层人大发挥作用。选民和群众有序表达诉求,代表调研和提出建议意见,人大机关协调督办,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能真正通过代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很好地体现和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了对代表联系选民与群众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感,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
据了解,未来人大公众号还会对留言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将问题分门别类,对其中高频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市人大层面组织代表与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期待形成“治未病”的功能,提升社会微治理能力。
新闻推荐
中山首个环保体验空间正式对市民开放 首期展出“中山生态地图”,介绍全市各镇区生态环境资源
本报讯(记者唐益文波通讯员卢展欣)3日上午,市环境科学学会在“学荟·空间”举办2019年“六·五”环境日环保嘉年华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