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胸怀 拥抱人才 中山四年评定408名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占比持续提升
四年来,中山累计评定408名各领域的紧缺人才。图为一新能源企业的工作人员在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图为中山迈雷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中山迈雷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迈雷特”)总经理林守金最近格外忙,在关注公司产品生产的同时,他正着力推进公司新一轮的技术研发。
迈雷特是一家研发生产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已打进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并在航空航天、装置装备等领域实现应用。林守金是公司负责人,也是技术研发带头人。2017年,他被评为中山市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第七层次)。近日,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18年度中山市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结果,67人获评定为第五至第八层次人才,林守金再次上榜,并从第七层次上升至第五层次。
中山从2015年起启动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工作,这是中山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创新举措,与以往重学历、重职称的人才认定方式不同,其更注重能力水平和业绩成果。四年来,中山累计评定408名各领域的企业紧缺人才。从获评定情况来看,如林守金等来自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和健康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占比正持续提升,近两年占比均超过六成。
●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通讯员李思宇
1打通人才评定“绿色通道”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纬联电子科技”)研发部副总经理郑永亮也是获评定的人才之一。纬联电子科技主要研发、设计、生产电子计算机整机、数字视听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通信设备等产品,市场主要面向国外。2006年大学本科毕业后,郑永亮就一直在该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从研发生产一线起步,郑永亮逐渐成长为公司研发设计部门的骨干,在公司工作13年间,他承担了公司多个产品的结构研发工作,并获得了6项国内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公司产品开拓国外市场过程中,他参与设计的产品优势凸显,并在信息技术行业竞争激烈的美国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
“深切感受到中山对人才的重视。”进入中山市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行列,是郑永亮职业发展路上获得的又一个认可,这也增强了他在中山发展的信心。按照2015年出台实施的《中山市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管理暂行办法》,获评定的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可在购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享受相应的待遇。经评定为第五、六、七、八层次的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分层次给予每月1500元、1000元、800元、6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享受期为3年,年审合格后按年发放),其中第五、六层次人才还可分别获得三年20万元、10万元的购房补贴。第六层次以上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随迁子女按就近入学原则,由教育部门优先安排在省标准化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
关注和激励研发生产一线人才是中山开展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作为中山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工作采用了有别于此前的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提出多元评价和综合评审,突出能力导向和业务贡献,这为一些在学历、职称和荣誉方面有所欠缺的一线工匠打通了评定的“绿色通道”。2017年至2018年间,获评定的第七至第八层次人才,90%以上来自企业研发和生产一线,一批能工巧匠获得政府部门和社会的认可。
2人才结构背后的产业布局
2003年,林守金从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就一路向南,来到广东,进入广州一家数控行业企业工作。怀着对数控技术的追求,林守金随后组建了创业团队,开始了他的创业路。从2003年至2011年,林守金与创业团队用了8年时间,最终研发出核心软件——工业安卓智控系统,并于2012年在佛山创立了佛山迈雷特。
随着公司发展,迈雷特发展受空间限制。为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林守金和创业团队先后到广州黄埔、东莞松山湖和中山等地考察。“当时听了中山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蓝图,一下子就被打动了。”他惊喜地发现,中山的产业布局思路与迈雷特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并最终将公司落户在中山。
作为工业母机企业,迈雷特不仅在硬件设备上持续推出新产品,同时在核心软件上实现了突破。该公司掌握工业安卓智控系统及软硬件一体化控制技术,可为工业母机配上“大脑”。目前,迈雷特研发的该系统的多项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行列,并拥有67项知识产权,其中国际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19项。在中山创新创业政策扶持推动下,迈雷特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2017年,林守金带领团队参加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取得广东省先进制造初创组第一名。另外,该公司主导研发的项目“多轴联动智能装备研发及其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应用”,取得2017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西安赛区)二等奖。去年底,迈雷特联合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分会在中山举办了2018年全国齿轮技术研讨会,行业话语权持续提升。
一名领军人才可撬动一个行业发展。中山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检验检测、研发创新、新兴信息技术服务、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商贸、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等目标。以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工作等为抓手,中山正为新一轮产业布局积聚高层次人才力量。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高层次人才评定结果呈现了人才层次的纵向变化,也反映出人才涉及专业和产业领域的横向变化,获评定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综合管理、财务金融、机电机械、建筑工程、化工环保、信息技术、船舶、智能制造、健康医药等领域。2017、2018年评定的第五、六层次人才34人,约占评定总数的8.3%。该部分人才来自健康医药行业的有6人,占比17.6%;装备制造行业15人,占比近五成;信息技术行业8人,约占23.5%,基本与中山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吻合。
3去年新增高层次人才认定639人
在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名单公布之时,备受关注的中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和流动人员积分入学工作近日也在紧张进行中。按照中山于今年初发布的《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入学管理规定的通知》,在中山市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非本市户籍技术人员在申请入学时可享受加分待遇。
近年来,中山持续对外释放引才的积极信号。2010年至2017年间,中山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中山市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意见》(即中山“人才新政18条”)。记者梳理上述三份人才政策文件内容发现,扩大引才范围是其中的重要趋势。
中山2010年颁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下称《意见》),主要聚焦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并划分了六个人才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六层次为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省技术能手、博士、高学历、高职称、高荣誉是这六类人才的共同点特。对于该部分高层次人才,中山采取“认定”的方式进行引进和培育,配套相应的人才待遇。据统计,中山在2010年至2015年间共认定324名高层次人才,但大部分来自事业单位,来自企业的仅占11%。
2015年中山启动企业紧缺适用工作,这是高层次人才工作的重要补充。按照2015年出台实施的《中山市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管理暂行办法》,达到《意见》规定标准的一至六层次人才,可申请直接认定。同时,新办法在《意见》所列的六个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增加第七、第八层次,不符合《意见》规定标准的第五至第八层次人才,可按新办法申请评定。从“认定”到“评定”,新办法引入了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评定指标,其中包括将申请人的“发明创造”情况列为加分项等,这些评定标准更偏重能力和业绩,进一步扩宽了引才育才的范围。
2017年出台实施的中山“人才新政18条”在人才认定、评价、补助、考核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引才灵活度和扩大引才范围。新政提出突出企业的引才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对企业引进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直接认定为第七层次人才,给予为期三年的市政府特殊津贴;对引进到中山工作且年龄在45岁以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博士研究生,分别给予市政府特殊津贴及购房补助;给予在站博士后相应标准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对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相应资助等。
系列政策效果正在显现。2018年,中山共新增高层次人才认定639人,其中第七层次450人,创下历史新高。全年受理人才入户13871人,随迁16159人,占全市入户总量一半以上,人才入户人数较2017年增长近五成。
“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才生态环境。”中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人才工作的思路。建设大学、科研院所、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人才发展平台,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引进紧缺适用的特殊人才,实施青年优才工程……在壮大人才数量规模的同时,中山正加大平台建设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山人才工作迎来新机遇。近日中山市召开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人才、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人才仍将是中山在推动地区发展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争夺的关键资源。
■数读
中山高层次人才梯队
建设情况一览
●2010年至2018年,中山共认定1424名高层次人才。
●2018年,全市新增高层次人才认定639人,其中第七层次450人,创下历史新高;全年受理人才入户13871人,随迁16159人,占全市入户总量一半以上,人才入户人数较2017年增长近五成。
●2015年至今,累计评定408名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来自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和健康医药等产业领域的人才占比持续提升,近两年占比均超过六成。
新闻推荐
今年高考设10个考点520间考场试卷交接整理保管分发全监控,中考全市设37个考点,1166间考场
试卷交接整理保管分发全监控,中考全市设37个考点,1166间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