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险! 中山一院十余学科联手施救,患者入院两周后终于化险为夷

信息时报 2019-05-30 01:19

目前,患者已经顺利康复并已出院。 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摄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实习生 潘贤珍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近日,一名在广州工作生活10多年的外国患者Michael 突发心内膜炎,短时间内病情急转直下,5个脏器接连衰竭。中山一院心脏外科、心内科、CCU、MICU、麻醉科等十几个学科紧密合作下,终于成功抢救了这名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性命。原来,患者曾患口腔疾患,从而引发了极为凶险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迅猛发展的病情令他险些丢了性命。

感冒发烧,多脏器出现衰竭

4月5日晚,Michael因高烧到中山一院急诊科就医,急诊室医生诊断他并非普通感冒发烧,建议其留院观察。其后,Michael的病情发展迅猛,由最开始的呼吸功能出现异常需要用无创呼吸机通气,到肾脏、心脏也接连出现状况。翌日晚7时,患者转入急诊ICU病房。当晚,心血管医学部董吁钢主任指定心内科陈艺莉教授作为总协调,组织了第一次全院MDT(多学科会诊)讨论。参与会诊的各专科专家仔细研究了病情后,初步诊断是心内膜炎,但病因仍未十分明确。

为了抢救病人的性命,医护人员们对患者采用了IABP、CRRT等高等级生命支持手段。然而,Michael的病情却依旧逐渐加重,至4月12日凌晨,已经出现了5个系统脏器的功能不全,甚至出现了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危在旦夕。为此,十几个学科的专家们再次进行了MDT讨论。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与超声医学科副主任林红将患者入院后的所有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进行一帧一帧地追查,发现患者的二尖瓣形态和开合情况有改变。

结合病史,患者曾患口腔方面的疾患,两位专家认为,造成患者严重病情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简称IE)。IE在心血管专科领域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手术,病人死亡率高达30%~50%。吴钟凯当即决定进行急诊手术。

多学科联手,术后1天心功能恢复正常

手术当天,该院体外循环科主任荣健亲自坐镇,麻醉科安排了有丰富心脏手术经验的袁宝龙教授主麻,手术室也迅速安排好了急诊的手术间和人员。晚上8点钟,吴钟凯主任主刀,熊迈副主任医师担任助手开始了急诊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患者的房间隔上有一个小孔,是卵圆孔。原本它本该在出生后自行关闭,但是它没有。这造成了右心系统的血液以及感染源,可以通过小孔进入左房,继而破坏二尖瓣。打开房间隔后,医生发现患者的二尖瓣瓣叶间出现了细小的赘生物(由细菌、白细胞和炎症组织形成),其中一些甚至将原来瓣膜的腱索都吃断了。

确诊是IE后,吴钟凯开始清除赘生物和毁损瓣叶腱索,保留其余的健康瓣膜结构,进行人工瓣膜置换……不到1小时,心内操作完成。很快地,患者的心脏重新跳动了起来。术后,患者进入了心胸外科ICU,一周后从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恢复过来。入院两周,患者经历了九死一生后,回到了心脏外科二区病房,走上了康复之路。

作为主刀医生,吴钟凯坦言当时压力很大。“如果没有MDT的力量,这个病人是救不回来的。因为有MDT,很多其他学科的医护人员都在帮我们。”据悉,Michael已于5月28日出院,而他太太的预产期也马上到了,他们将会一起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新闻推荐

考试季在即,医生给出调节压力具体建议 大脑保持适当“转速” 每天做腹式呼吸

各校各年级的“考试季”陆续拉开帷幕。6月7-8日举行的高考,距离当下只剩1个多星期。对于考生各类共性的心理压力调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