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人叶卓华眼中的“三幅图” 作为中山40年围垦事业的参与者,他见证了翠亨新区所在地由滩涂到高新区的时代巨变
同心协力
让滩涂变良田
1978年起,叶卓华便先后到珠海三灶湾、白滕湖参与围垦工作。25岁那年,叶卓华从珠海回到中山参加围垦工作。
20世纪60年代末永宁围开启了中山围垦的历史 。“我们过来时,永宁围已成围了,现在的翠亨新区起步区一带那时还是一片海面、滩涂,我们过来后才开始围的,那时还不叫围垦总公司,是中山市围垦指挥部。”叶卓华慢慢打开记忆的闸门。
“走,我带你们去会议室看看,那里有一幅统计图。”
为了更形象地讲述围垦的历史,叶卓华带着记者来到会议室。
一幅 “围垦总公司历年围垦面积统计图”颜色显得有些发黄。图上显示:到1980年时,围垦总面积累计只有4157亩,到2003年时,历年累计面积达到了44485亩,增加了十倍多。在1980年到2003年间,围垦面积最高的年份的1992年,当年面积数达到了11616亩。
“我们是从西方向开始围的,最大一个围差不5000亩。”叶卓华介绍,1992年有好几千人参与围垦,不仅是围垦,还有工人运石头、加泥等,大家都很配合。
当时的围垦地主要是轮番着用来种莲藕、香蕉、甘蔗等农作物。周边的茂生、马安、十顷等村民时常是划着小船登上围垦地种下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由于围垦地很肥沃,种出来的莲藕个头大,一亩地可以产出4000多斤,种下的甘蔗,每亩产出上万斤,经常是丰收年。除了承包给中山、番禺等村民种植外,还吸引了贵州、广西、云南等外省村民过来承包种植。
叶卓华在陈旧的图纸上指划着,时而提高嗓门,时而轻声细语。
他在触摸图纸也在触摸时光。作为围垦的全程参与者,那段岁月的艰辛,已写满在他脸上,但如今忆起往事又是幸福满满。
建设新区
围垦地变身科创高地
除了“围垦总公司历年围垦面积统计图”, 办公室的墙壁上还挂有另两幅图:中山市横门口滩涂围垦规划图、翠亨新区起步区项目用地图。
在“中山市横门口滩涂围垦规划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西一围、西八围、东一围、东八围等十余个围。这里便是现在的翠亨新区起步区。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在伟人故里建设“翠亨新区”的构想,并成立前期办,开展前期研究认证工作。2012年10月中山翠亨新区建设工作方案、管理机构、发展总体规划先后获得省政府批准,2013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先后被省党代会和人代会确立为珠三角区域合作重要平台和全省转型升级重大平台。2018年12月中山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记者从翠亨新区管委会了解到,2018年翠亨新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9亿元,完成规上企业产值82.83亿元。截至目前,起步区入园企业123家,其中装备制造82家,健康医药17家、新一代信息技术8家,占比87%,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的“3+1”产业格局。目前有16家高新技术企业,1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在“翠亨新区起步区项目用地图”上已标满了各类项目。此时与当年村民种莲藕、香蕉、甘蔗时的土地产值不可同日而语了。一个个高科技项目、一群群创新创业的精英们在这里集聚,抒写着新的传奇。
叶卓华说,他目睹了这里由“零”慢慢地变成现在的模样,相信未来变化会更大。
本报记者 谭华健
新闻推荐
南方农村报讯4月18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广东、福建两地了解到,由于存塘虾数量告急,虾价暴涨,其中福建产区涨幅达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