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变游船 渔民吃上“旅游饭” 横门老渔民花巨资改造渔船升级休闲渔业
登上梁荣生改造后的休闲渔船,宽敞的甲板上摆放着可容纳十多人的餐台,船身长20多米,功率79千瓦,分上下两层,船上配备了空调、卡拉OK、电动麻将桌等现代化设备,还有三间卧室地铺。“有珠江水利委的人过来租我的船去海上观测,一去就是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有个地方休息也符合了他们的需求。”自18岁起他就以出海捕鱼为生,1993年横门成立旅游公司,开始从事休闲渔船出海旅游项目,梁荣生是当地首批转向开发休闲渔业旅游的渔民之一。
“旧的渔船已经不能继续服役了,我在2017年4月份向渔业部门申请更新改造新的出海渔船。一共筹集了100多万元更新旅游船,但依照"先建后补"的国家政策,这艘船也得到政府40万元的政策补贴。”梁荣生告诉记者,“新的渔船可以同时容纳10名游客出游,而且环境等各方面更好了,出海游也更安全了,所以客流量明显提升,旺季的时候天天都要出海,有时还要加开一班。”出海旅游一趟来回大概4个小时,一次1900元,周末是2000元,节假日2200元,上个月梁荣生的船出海20趟。“收入相对稳定,也没打鱼那么辛苦,更不用在茫茫大海中为随时出现的恶劣天气和不测担惊受怕。”梁荣生说,26年前推出出海游时,一条船出海一次的收费是1100元,算起来,26年只上涨了百分之六十多,以价格论,横门出海游也许是最具良心的行业,背后是一代渔民最后的坚守。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休闲渔船一年中只有8月至11月是旺季,靠出海收费和海洋科研人员租船费用,加上国家柴油补贴挣点钱,一年大概能有十万元左右纯利润,开船一般是夫妻档,人工平摊,说不上特别富裕,但生活还算无忧。
2012年,政府帮助渔民转产转业,给予每位渔民6万元补贴,半数以上家庭利用这笔钱建起了新房。2017年,中山市启动了渔民减船转产工作,数百名渔民告别大海,上岸打工。两次转业的机会,梁荣生都没有上岸,经常风里来雨里去,问他是否有厌倦感。他说习惯了出海,感觉比其他工作好一点,年纪大了也不想改行。
实际上,像梁荣生一样选择留在海上的人基本都是这个岁数,这般想法。横门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黄志伟介绍说,这百来人都是渔民的后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小榄、民众、黄圃等地迁至横门,如今都已经是40岁以上,离开海上作业,再就业遇到了一定困难,有些人文化水平低,有些人受条件限制初中就辍学了。
在梁荣生船上采访时,随行的横门社区居委会组织委员赖江峰问起梁荣生儿子的近况,梁荣生说,儿子这几个月跟着自己在船上。“以前在渔政部门做合同工,没有公务员身份,一年只有几万块钱工资,不如做旅游船悠闲,他就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准备跟着我干。”话语间,梁荣生有些无奈:不想儿子那么快接班,成为新生代渔民,毕竟自己还能做,“等我做不了,他再接班,家庭收入也多点”,不过他话锋一转:“迟早也要做这一行的,比打鱼和打工好。”
话语间,梁叔渔船旁边的空位上,另一艘刚刚出海捕鱼游的休闲渔船也轰鸣着马达靠岸,十来位游客兴高采烈地分了船上的渔获。“休闲渔业还是有得做,以后横门发展起来,有名气了,游客应该更多。”梁荣生笃定地说。
文/本报记者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新闻推荐
3月26日上午,中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行联合举办“中行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揭牌仪式,位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