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加快城市建设更新步伐,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宜居宜业 优质生活圈

南方日报 2019-04-02 06:46

中山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入1400亿元打赢大交通建设攻坚战。图为广澳高速、广珠城轨从火炬开发区穿过。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2年前,胡云从北京南下到中山创业,带领团队一起研发能应用于建筑、包装、电子高科技产品等领域的纳米级新材料。现在,他的公司已逐渐走上正轨,在火炬开发区有了自己的生产车间。“中山的生态环境不错,人文氛围也比较好,我的父母和弟弟很早就到中山定居,我也正在考虑落户中山。”胡云说。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2019年中山投资经贸洽谈会暨中山人才节期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中山市政府顾问李晓江说,中山应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从园区(街镇)的产业发展转向综合性功能、高品质服务、高质量生活的城区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进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中山正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实力。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同向推进,着力提高城市品质和能级;提高规划质量,提升城市、建筑和景观设计水平;加快城市建设和更新步伐,塑造特色风貌,营造宜居环境,创新管理服务,让中山更生态、更人文、更有韵味。

●南方日报记者郭冬冬罗丽娟

强化交通衔接水陆快捷路网进入全面升级阶段

站在翠亨新区马鞍岛的前沿码头工地现场,可以看到中山港马鞍区新客运码头工程的港池雏形初现。目前,新客运码头工程的前沿码头项目完成投资近90%,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与现在的客运码头相比,新客运码头拟建设12个泊位,比原来增加8个,解决了旅客运输量规模限制的问题。其中,10个客运泊位中包括8个港澳线泊位、2个国内线泊位。

未来,新客运码头建成后旅客通行能力可达277万人次/年,比现有码头翻一番。最为重要的是,新客运码头建成后,所有航线的航程将比现在缩短20公里,可节约时间20分钟左右。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区域性的交通互联互通,给了中山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贵才说。

当前,中山正积极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着力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大交通网络。

根据计划,中山将在3年时间内,投入1400亿元打响大交通建设攻坚战,全力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半小时可达广州、深圳中心城区,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中山正积极推进深茂铁路建设,谋划推进广中珠澳高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广州地铁18号线、佛山地铁11号线延伸至中山进度,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在高速公路方面,中山市将新增东部外环、西环高速、中开高速、香海高速、南中高速(中江高速东延),实现各组团、镇区功能中心15分钟内可联通高速公路;同时规划东、西外环高速对接珠海,联络港珠澳大桥;东部组团与珠海交界处预留与深圳前海联系的高速公路跨湾通道(伶仃洋通道)。

在港口建设方面,中山正加快推进与周边城市在客货运、信息基础设施、能源、水利等方面合作;大力推进中山港智能化建设,提高集疏运能力;同时加快新客运码头建设,实现水上客运1小时到达香港、澳门。

在内部交通方面,中山正大力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构建高质量立体化交通体系。加快快速干线建设,按照全市一盘棋、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主要通道快速化改造。

据悉,今年中山将完成长江路改造并全线通车,加快东二环、西二环、北二环、民众快线、黄圃快线、南朗快线、坦洲快线、岭栏路等干线公路建设,启动大涌快线、古镇快线、坦神北路、坦洲大道、105国道南线等干线公路建设,开展民古路小榄水道特大桥前期工作。

此外,相关部门还谋划打通中心城区与高速出入口、枢纽站场之间的快速通道联系;加快市政道路改造,完成松苑路等23条道路改造,启动富华道、悦来南路等主干道路提升改造,推进兴中道美化亮化并深入研究快速化改造的可行性。

推进生态建设做好宜居宜业宜游的“里子”工程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之际,中山是否还有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公园等城市配套服务建设中?”3月28日,由市政府主办、市自然资源局承办的大美中山规划论坛,在市博览中心举行。在论坛现场,观众向与会的专家提问。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新的趋势变化。现在是人跟着城市走,企业跟着人走。因此,城市的好坏决定了人口的聚集,也决定了高端招商引资的能力。”在论坛上,李晓江建议,为应对这样的新形势,中山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要从如何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上去思考城市建设方向。

和美宜居是中山追求的城市特质之一。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既有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面子”,也有宜居宜业宜游的“里子”。加强生态保护建设,让市民推窗见绿、推窗见花、推窗见果,把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打造成城市“绿肺”,争当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领跑者。

每到周末,山水相伴的金钟绿道,总会吸引许多徒步爱好者。在金钟湖北片区城市设计规划方案中,相关部门计划打造两大板块:以文旅小镇为主题风貌的核心区;以户外徒步为主题的五桂山徒步森林区。核心区规划可承载年游客量480万,高峰期可承载20万人次/天。

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各镇区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在积极协助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省滨海旅游公路中山段)、中山港新客运码头等省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同时,翠亨新区先后投资190亿元加快起步区83.37公里,共计30条道路、22座桥梁的“一环四纵五横”基础路网建设,投资150亿元推进学校、公园、综合管廊、滨海水利整治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据翠亨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翠亨新区将加快推进起步区内外交通基础设施、北部临海科技金融新城、南部翠亨科学城和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及现代综合体建设,加快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环岛滨海城市风貌塑造。

当前,总规划面积达625公顷的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加快建设,计划在年内通过验收。湿地公园建成后,将和南沙湿地和淇澳岛共同构成国际候鸟的迁徙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好家园怎么建?就是要保护好自然山水,整合碎片化布局、孤岛式园区,构筑生态城市。”在李晓江看来,除了宜居的生态环境,城市文化遗产、文化价值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且潜力巨大。

下一步,中山将充分发挥与港澳乡情浓厚、人文相通的优势,打好中山文化侨牌,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建设,推动岐澳古道与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步行系统连接,将城乡历史文脉以及古驿道文化自然景观串珠成链。

挖掘人文资源到2022年打造24个特色精品村

当前,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营造宜居环境来说,美丽乡村建设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地区的吸引力正在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向往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李晓江说。

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加强村居水环境和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改善村容村貌。

同时,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创建一批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制定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和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人文资源保护和开发。

南朗镇左步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村里还保留着大量碉楼住宅、祠堂、村庙、历史街巷等特色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是中山的特色古村落之一。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左步村推进“围墙改造”,在主要道路沿线以及重要节点的空地上实行通透围墙建设。

这些围墙以低矮的灰砂砖墙体为主,搭配简易窗花。这种方式建设的围墙不但通气、透绿,风貌协调统一,而且建设成本低,有效减少房前屋后积存垃圾的产生,环境提升效果显著。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小建表示,中山正按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三个梯度层次,全面建设“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美丽乡村。据悉,到2022年,中山力争创建190个以上美丽宜居村(社区),打造24个特色精品村,形成一批示范带动强、村庄规划建设有序、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美丽乡村。到2027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

此外,中山计划依托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及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连线连片推进乡村旅游;选取重要交通干线、南粤古驿道、沿河临海区域,规划建设若干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美丽田园综合体和农业公园。到2020年,拟引导扶持5个休闲农业景点创建国家3A级以上景区,创建3个省级2A级农业公园;到2025年,拟建成各级农业公园10个、休闲观光农场100家,建成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5个、示范点30个。

如今,岭南水乡民众镇,已经成为了中山及周边城市乡村旅游的热点目的地。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民众镇镇内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3.9万人次,其中伟丰生态农场接待3.53万人次,占全镇接待游客数的90%。在交通方式上,游客以自驾游为主,占总接待游客数的85%以上。

根据《中山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中山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统筹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镇),着力改善休闲农业景点及周边的基础服务设施。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将更加注重保护、留住乡愁,保护好桑基鱼塘、骑楼碉楼等富有岭南特色的乡情美景,持续提升村容村貌,让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人人向往。

■观察

规划先行:翠亨新区的产城融合实践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东部临海区域,自规划以来迈入第8个年头的翠亨新区建设迎来新的发展背景,其区位优势在新的发展语境下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中山市委、市政府对翠亨新区提出了“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对标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要求”的高度,以此作为规划建设起点,进一步提升翠亨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城市发展质量。

坚持规划先行,翠亨新区先后开展了发展总体规划、城市空间与概念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起步区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综合交通、水利工程等7个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2016年在全市率先开展起步区城市设计和6座景观桥梁设计方案国际竞赛,2017年开展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及现代综合体初步设计国际竞赛,2018年因应大湾区建设新要求和湾区时代新区的新定位,高标准开展起步区控规修编和南部片区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目前已进入最后成果整合阶段。

交通路网建设方面,在积极协助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省滨海旅游公路中山段)、中山港新客运码头等省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同时,翠亨新区先后投资190亿元加快起步区83.37公里,共计30条道路、22座桥梁的“一环四纵五横”基础路网建设,投资150亿元推进学校、公园、综合管廊、滨海水利整治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配套方面,围绕新城、新业、新人、新貌的“四新”要求,翠亨新区将推进孙中山故里旅游区、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翠湖公园、金水湖公园、金山公园和起步区滨河水利整治景观工程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范围,着力建设最宜居、最低碳、最现代化的滨海新城。

从翠亨新区的规划理念看,该区产城融合脉络比较清晰:围绕融入大湾区“一小时”通勤圈,目标是加快构建区域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依托现有海岸线、岛屿,突出近海区域城市功能布局和滨海城市天际线塑造,以逸仙湾为核心空间,海岸线、岛屿为拓展空间,目标是加快打造水贯中城、灵动变化的“飘逸水城”,建设在水中央的“水蕊城市”和水城街区;依托伟人故里的文化优势,挖掘孙中山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整合现有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和华南中医药城、火炬区健康基地等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此外,翠亨新区还开始实施中山翠亨人才发展“展翅计划”,进一步拓展港澳和海外人才交流合作渠道,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通过营造现代时尚城市环境、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人才发展环境和宜居宜游生态环境等五大环境建设,翠亨新区将打造成一座生活舒适、生产活跃、生态优美的宜居宜创宜业宜游滨海新城。

■声音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梁士伦:

既要注重创新也要保有特色

最近这几年,很多朋友到中山后总会跟我说,中山真的太美了。大美中山,幸福家园。从根本上讲,一切问题都要通过发展去解决,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有美好的家园,就不可能有优美的环境。

实际上,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山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始终特别注重保护绿水青山。比如,在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中山仍然坚持把五桂山作为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

正因为这样,既注重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同时也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改善,才有了现在的大美中山。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山的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功能定位等等,确实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理清。

我认为,未来中山的发展,既要注重创新,也要保有特色。也就是说,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比如一系列的城市公园配套,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也许,这正是中山的综合优势所在。

新闻推荐

中山渔政捣毁一电鱼窝点 现场查扣3艘涉渔“三无”船舶和一批电鱼工具

本报讯(记者梁东麒通讯员陈广钊黄忠)进入珠江禁渔期以来,广东省渔政总队中山支队持续加大巡航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