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用蓄电池追剧的岁月

中山日报 2019-03-31 10:58

中山六路上的原中山发电厂(1988年)。文/图 孙幸

你经历过看电视要用蓄电池的日子吗?

你见过要用升压器才能正常工作的电视和冰箱吗?

你用过配备应急电源的普通电脑吗?

曾经,不少中山人都遇到过这些用电难的问题,于是,就有了中山六路旁的它:中山第一柴油机发电厂。

■百姓各显神通应对“缺电”时代

1989年中山路命名时,中山一路至中山三路已相当兴旺,但中山六路两侧基本上还是农田和山野。

你也许想不到,1986年8月,位于陂头村附近的大林山建成了中山第一柴油机发电厂,那是中山六路两旁第一座建筑。这足以说明当时这里仍是郊外,要不火力发电厂怎会选址于此?

到了2008年,这间发电厂就已完全清拆,迅速转型为商业楼盘。这间只有20年寿命的发电厂,在中山经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亦成为了中山电力发展的缩影。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山就缺电达40%,工业用电被迫采取每周轮休2天的方式,有条件的工厂都自己发电缓解缺电矛盾。这一时期,中山县拆船公司从废旧远洋轮上拆下的发电设备十分畅销。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山工业企业迅速增加,各行业用电需求急剧上升,电力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更为严重,工厂出现每周开四停三局面。

民用电亦经常停电,除了有计划的轮停外,由于供电电压长期不足,常因超负荷而跳闸停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视机、电冰箱迅速普及,但由于电力严重缺乏,人们为了能在停电时看电视追剧,纷纷将蓄电池改装成逆变交流电输出。也因长期供电电压不足,家庭的电视机、冰箱都必须配备一台升压器才能保证正常使用。那时学习使用电脑的人都记得老师总是一再强调,每隔一会儿就要保存一下数据,要不突然停电就会丢失数据。后来还发展到每台电脑都需配备一个应急UPS电源。

另一个缺电的例证是,当年中山的华侨、港澳同胞都热心支援家乡建设,而捐建的公益项目除了学校、道路之外,捐赠发电机设备亦较普遍,几乎村村自备发电机,但小功率只够供照明和看电视,一般仅在晚上才发电。

面对全省大电网日益严重的缺电情况,中山市政府成立了地方集体企业中山市电力开发公司,统筹落实地方自办电力措施,筹集资金加速中山地方电力建设。该公司采取四种形式办电:一是为广东省电力部门筹集办电资金,省里则以每万元7千瓦电力负荷配给中山用电;二是由公司筹集资金自办电厂;三是支持各工厂自设发电机组;四是横向联合经营发电厂。

■中山第一柴油机发电厂成立

1985年8月,中山自筹资金首先办起了中山第一柴油机发电厂,其厂址位于今中山六路东方明都楼盘附近。该厂先后从日本、英国引进了四套柴油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主要向石岐、张家边和长江宾馆送电。

随后,中山又自筹资金先后办起了中山糖厂发电机组、中山(华侨)纸厂电力车间、中山火电厂、小榄柴油机发电厂、山海电厂、隆都电厂、港口电厂、永宁电厂机组,以及第二、第三柴油机发电厂等。

至1990年,中山市自办电厂总装机容量达12.75万千瓦,占全市总供电量的67%,辅以参加省集资办电兑现电量和购进香港电力,有效地缓解了中山用电缺口,为中山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01—2005年的“十五”期间,中山电力事业迅猛发展,2005年中山自发电最高41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7.66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大电网供电能力的提高,工厂缺电轮休、居民用蓄电池看电视、冰箱配备升压器、普通电脑配应急电源的情况成为了历史。

社会的发展向电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效益和环保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电力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从2004年开始,中山对横门电厂进行了扩建改建工程,实现发电燃料由燃油向清洁能源燃气的转换,在确保了全市用电的基础上,逐步关停了中山第一柴油机发电厂等七家燃油发电厂,向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跨进。

中山六路上的中山第一柴油机发电厂,从建设到拆除大约经历了20年的发展时间,它的存在为改善市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它的消失亦为中山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中山籍著名导演高志森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高志森在3月22日举行的市电影产业协会成立大会上,一部上世纪90年代初拍摄的电影被重新搬上影院屏幕,全场观众在观影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