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平台 助推湾区要素流动融合发展 中山市通过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平台、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等措施,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和承载力
近日,记者深入一线走访看到,社会各界对大湾区发展充满期待,积极推动湾区融合发展;向存量要增量,推动城市更新平台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
推动融合发展 建粤港澳青年创业平台
《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今年中山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强化与港澳科技创新创业交流,吸引青年人才来中山创新创业。
中山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情感相融,目前在中山的港资企业有2000多家、澳资企业有600多家。中山正着力推动“1+1+N”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布局,以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携项目来交流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动能。
3月初,记者来到位于中山市中心的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这里曾经是电子、五金旧厂,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舒适、现代的创业孵化空间,易创空间为进驻的港澳青年创业者提供免场地租金和全生命周期的创业服务。成立两年多来,累计为24个港澳创业团队提供孵化服务。入驻项目可以享受免租金待遇,还可以免费享受创业培训、项目规划、创业导师指导、融资对接等服务。
易创空间由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汇智电子商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建,是一个具备公益性、示范性的创业孵化基地。澳门青年程锐聪2017年就入驻了易创空间,他们公司通过建立自营的电商购物服务商城——“杂货铺”,以买手模式引入产品,为澳门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本地化平台。
3月11日-12日,科技部火炬中心李有平副主任率队到中山火炬高新区调研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建设情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致力于打造成澳门中山两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联合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载体。
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区将高标准打造创新创业环境,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快推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建设深港高端创新资源纽带,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化拓展港澳深中合作。同时,积极引入转化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优质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负责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建设的澳中致远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澳门特区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山火炬高新区开展创新创业等领域合作,该基地建成后,将着力打造成澳门中山两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葡语系国家特色产品展示中心,中山特色小镇及中山与澳门合作项目和成果展示中心,澳门企业投资中山、中山企业投资澳门和葡语系国家的咨询窗口,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联合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及传播火炬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实践与展示基地。
向存量要增量 积极推动城市更新
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土地开发率已经非常高,只有向空间要效益,向存量要增量,推动城市发展转向以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为主的模式,南头镇宏基e谷就是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如今的南头镇宏基e谷·国际企业港已经建起一座座高层标准现代工业厂房,昔日的3.8万平方米锌铁棚不见踪影,作为市工业地产试点项目,这里已成功引入生产研发、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及高新技术企业70多家。预计三期建设完成后,工业产出可达150亿元以上。
2017年入驻南头镇宏基e谷的汉邦科技是一家专注金属3D打印装备的企业,项目落地之初,该公司遇到了资金难题,宏基e谷园区成立了3亿元基金,低息帮扶进驻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宏基e谷平台的牵线,汉邦科技引进了一些创新团队,高技术人才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另外,宏基e谷园区还给了汉邦科技经营管理方面的个性指导。入驻一年多后,汉邦科技已经位居国内金属3D打印行业前三。汉邦科技的成功落地,改变了南头传统产业工艺和生产,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推动了产业升级。
市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是破解城市发展瓶颈,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要选择。城市更新就是要通过存量用地的开发利用、存量空间的有机修补,实现从物质空间层面到非物质层面系统更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新生机。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今年中山将继续加快低效、低端、地质旧厂房改造,有效解决旧厂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改善生产环境,支持工业上楼,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拓展空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开展《中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0-2035》编制,找准城市更新的突破点,灵活运用全面改造和微改造,着力解决旧城区交通堵塞、配套设施不全、消防治安隐患突出等问题,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通过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大力盘活城乡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在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完成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确保生态空间不被压缩、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加快推进生态优美的宜居精品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城市品质也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一直注重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美化城乡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3月12日,翠亨新区全体职工干部到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西岸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作为中山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是珠江流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预计年底前建成开放。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巩固和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多途径实施国土绿化,大力开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河岸绿化、乡村绿化美化等城乡绿化建设,构建以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为核心的生态格局,营造更多的生态空间,为中山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大绿色生态竞争力。
据了解,中山将重点建设三个“国字号”招牌,夯实生态安全基础。高规格、高质量打造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等三个“国字号”招牌建设。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严格保护森林、湿地等重要资源,进一步提升生态质量。
另外,中山也将加快公园建设,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今年将全面加快金钟湖公园群建设,金字山公园、金钟湖公园、市儿童公园、气象公园等建设完成,继续推进组团体育公园和儿童公园建设,完成剩余的坦洲、沙溪组团体育公园和三乡、南朗、小榄、沙溪组团儿童公园建设,争取早日开放投入使用。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中山坚持规划刚性引领,绘就乡村振兴蓝图。中山市将推进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严格划定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调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用于安置地、留用地、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市自然资源局将指导镇区开展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已完成五桂山长命水村、龙石村等4个试点村规划成果,今年继续指导镇区开展93个村土规编制工作,推动农村发展“一本规划、一本蓝图”。目前中山已经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2018年底,中山市264个需编制规划行政村全部完成编制规划,其中109个行政村已编制村庄规划,成为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完成覆盖率达100%的四个城市之一,有力促进了乡村布局优化、人居环境改善。
访谈
新兴重大产业平台优先保障用地
——访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吴伟强
粤港澳大湾区为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新机遇、新使命,但也为土地利用和管理带来新挑战、新要求。中山在资源统筹、土地利用上有什么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高起点完善全域各功能区规划,加快优化市级产业平台规划和建设,推动各区域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集约节约高效用地,提高依法用地意识,开展国土和规划领域专项治理。加强土地资源统筹,优先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最大限度地保障产业发展需求。
记者日前采访了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吴伟强,他表示,中山将优先保障重大平台用地规模,着力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拓宽产业用地保障渠道。
○记者:中山如何推进组团式发展?
●吴伟强:2017年,中山市全面启动组团式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将25个镇区划分为中心、东部、东北、西北、南部五大组团,通过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组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组团发展工作。
目前已经全面启动一系列组团发展规划编制。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成果基本完成,明确了市域统筹管控的重点内容和各组团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空间管制、交通指引、公共服务设施要求等。此外,各组团的产业、交通、生态等十多个专项规划编制也正在同步推进。
同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跟进落实深茂铁路、中开高速等重大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协调工作,推进城轨中山北站、中山站等周边地区交通详细设计,强化枢纽地位;优化组团内部快速连接通道方案、促进组团融合发展,构建高效快捷的干线道路网体系。
中山以重大平台为抓手做实组团工作。重大平台成立了“园区管理中心+开发公司”的管理架构,建立健全了重大项目、土地规模、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向重大平台倾斜的机制,将重大平台打造为组团的经济增长极,以点带面促进组团整体发展。
○记者:怎样通过规划更加有效地解决资源碎片化的问题?
●吴伟强:首先是强化规划引领,形成以组团为核心的统一目标与行动。强调市域统筹、中心强化、向湾集聚与协同竞争,提升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地位与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优化规划布局,明确全市和五大组团的目标定位、空间与生态结构、重大交通、公服与市政设施、重大平台与项目。
三是协调规划实施,市级政府与部门重点统筹组团发展,实施强心战略与向湾集聚,推进市级重大平台与项目建设。组团重点统筹镇区发展,推进组团中心建设,完善组团级重大平台与项目。
○记者:产业用地是如何向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平台倾斜的?
●吴伟强:首先是优先保障重大平台用地规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后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近2.5万亩支持市级产业平台,其中安排民众沿江产业区1万亩,翠亨新区起步区1.1万亩,三角镇产业平台1400亩,坦洲镇精密制造业平台2000亩,黄圃镇临港装备产业平台500亩。
在保障产业用地落地建设方面,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高端装备、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强项目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年度土地储备开发计划进行对接协调,避免因土地指标不足、规划用地性质不符等影响项目落地。
最后着力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拓宽产业用地保障渠道。分类细化政策措施,大力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障产业用地,向存量要空间、向存量要效益。通过加大财政奖补力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善历史用地手续、保障企业用地权益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旧厂房改造升级,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保障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平台用地供给。
数据
1. 2018年中山市完成“三旧”改造项目84个,用地167.8万平方米,处置闲置土地928万平方米。
2. 2018年中心城区新增、改建道路长度4725米,新建改建污水、雨水管道11490米,新建改建绿化面积283904平方米。
3. 2018年全市新增建设绿道19.7公里,维护翻新绿道56.3公里,累计建成绿道904公里。
4. 2018年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为主攻方面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全市各村居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居)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30463处;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22953.357吨。
文/本报记者 李丹丹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新闻推荐
3月26日上午,中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中国银行中山分行联合举办“中行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揭牌仪式,位于中山市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