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山”建设如何发挥最大成效?专家建议 配套措施按“健康一揽子”模式推进

中山日报 2019-03-27 04:24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实施“健康中山”建设,中山市先后出台《中山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健康中山2030”规划纲要》等实施细则,将“健康中山”建设放在全市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截至目前,整个系统工程已全面实施两年,“健康中山”应如何发挥最大成效?对此,专家和公共卫生界专业人士提出,全市围绕“健康中山”建设制定和实施的各项配套措施,建议按照“健康一揽子”模式推进,做到立足湾区定位、深挖城市优势、补齐自身不足,切实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本报记者 范展颢 图/本报记者 文波(资料图片)

建言 关注患者背后的社会问题

2017年是《中山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实施首年。当年3月,在原市卫计局等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中山市人民医院联同市慈善总会,成立全市首个由公立医院挂靠慈善机构,引入社会资本,专项运营、公开透明的助医助患的基金,关爱患者背后的社会问题。

昨日是市人民医院慈爱基金成立两周年的纪念日。两年来,该基金从企业、基金会、商会、个人等社会成员处募集善款超326万元;合计救助128位贫困住院患者,最高救助个案金额为5万元,人均救助金额为2.57万元。

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告诉记者:“根据统计,中山市90%贫穷人口的致贫原因是疾病。市人民医院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承担全市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贫困患者相对集中。在"健康中国"和"健康中山"的实施背景下,医院在做好救死扶伤本质的基础上,更需要关注和关爱患者背后的社会问题。”

献策 “健康一揽子”的本质是“健康入万策”

目前,“健康中山”建设处于全市有限发展的战略位置。接受媒体采访的专业人士和专家纷纷指出,举全市之力实施的《中山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下称“《三年行动计划》”)体现出“健康一揽子”模式,从党委、政府、各级部门、社会组织再到社区、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健康中山”建设,层次分明,分工明确。整个《三年行动计划》也体现了“以点带面”的可操作性,明确提出到2019年,全市建设健康镇区试点不少于6个,建设健康村居试点不少于20个;健康城市建设全面达到省级示范城市水平,不少于1个镇达到省级健康镇建设示范镇水平,不少于3个行政村(社区)达到省级健康村(社区)建设示范点水平。

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看来,从“健康中国”战略到“健康中山”建设,根本出发点是让老百姓有幸福感,让市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中山市,实施好“健康中山”建设的关键是把“健康”二字的理念融入全市发展的体系。

梁士伦指出,“健康一揽子”的本质是“健康入万策”。全市围绕发展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政策,要让“健康中山”建设的理念获得体现,努力将“健康中山”打造成这座城市的新名片。贯彻"健康中山"建设应做到立足湾区定位、补齐自身不足、深挖自身优势。”

提议 加强群众获得感 共同参与健康城市建设

中山市健康城市促进会秘书长陈兰兰认为,推进“健康中山”工作的本质是体系化建设。“健康一揽子”模式的体现,包括看病需求转型升级至防病需要,通过个人健康的提升、促进和普及,最终让个人受惠,社会得益。在各级党委发挥“健康中山”建设核心作用、政府实施政策的基础上,整个“健康一揽子”模式需要强调广泛的社会参与。

记者了解到,针对健康城市建设的公众激励措施,国内已有城市在探索。例如,广东省东莞市针对参加健康管理、慢病预防的市民,利用大数据管理手段,对此类人群的社会医保报销待遇提升5%作为激励措施。例如,某位市民因病住院,社会医保的报销额度为医疗总费用的70%。此前,他积极参加了政府主导的健康管理计划,加入防病体系;出院缴费时,社会医保的报销额度就从70%增加至75%,切实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体现了“健康一揽子”和“健康入万策”的思路模式。

陈兰兰表示,健康城市建设的社会参与,关键是发动更多市民,为了自身健康和幸福感主动参与,对健康的关注点从过去的“治病”提前到未来的“防病”。对此,政府制定激励政策,加大资源投入,让健康教育做到深入宣讲和模式创新,建议进一步细化和梳理。

新闻推荐

保护消费者权益 履行社会责任 中山农行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系列活动

3月15日期间,中山农行全辖分支行全员出动,围绕优化企业开户服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票据业务知识等内容开展了形式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