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们的歌都去哪儿了? 专业人士称:儿歌需以儿童视角创作
文/见习生 陈伟祺
■儿歌创作要回归到儿童本身
“很多人觉得现在没有好儿歌,其实不是没有,只是现在整个社会都有种娱乐化趋向,加上网络的催化剂作用,很多好的、甚至经典的儿童歌曲都被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充斥着娱乐性、成人化内容的网络热曲。对我们的孩子而言,这不是一件好事。”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营说。他从2010年至今已创作儿歌作品60余首,部分优秀作品还在《儿童音乐》《词刊》等国家级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获奖无数。谈及当下的儿歌现状时,他不禁显得忧心忡忡。
“儿歌通常都是词简易记、朗朗上口。看似简单,但经典的儿歌常带有育人和传承民间文化的作用。譬如《一分钱》教导孩子的是诚信、拾金不昧;像《落雨大》《月光光》这类融合广府特色和人文情怀的儿歌,就很好地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黄国营告诉记者,儿歌需要娱乐性,但娱乐至上就会导致本末倒置,而且创作儿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创作,“儿歌、儿歌,是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参杂成人思维进去,孩子们根本理解不了。”
对于儿歌未来的发展,黄国营还指出另外一个问题。“当前儿歌的风格大多数着眼于刻画儿童天真快乐、活泼可爱的精神面貌。这么做大体上是对的,但也透露出一种单一的倾向。儿童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多彩,其性格状态、感情倾向、生活环境的不同,都可以分成许多层次。”黄国营忠告,进行儿歌创作,还是要走到孩子们的身边去,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守住正能量的底线
“中山的儿歌创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创作但不多,而且高质量的作品也比较少,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谌勇告诉记者,儿歌创作看似简单,但是要创作出一首广受欢迎的作品,并非易事。
“现在的孩子通过手机、网络,就可以轻松浏览大量未经筛选的成人化、娱乐化的信息,在这些过载的信息和市场娱乐化的导向面前,创作者要守住正能量的底线,才能为孩子们创作出好的儿歌。”谌勇表示,除了面对外界的种种冲击,创作者要想创作一首好的儿童歌曲,要换位思考,抛开成人思维,学会运用儿童语言进行创作。
“在创作手法上,也要与时俱进,譬如融入少儿阿卡贝拉、咸水歌、饶舌、爵士等元素,创作出形式新颖的儿歌。”在儿歌的教育作用方面,谌勇则认为,儿歌不宜过分强调“寓教于乐”,否则容易导致一些作品“教”多而“乐”少,从而缺乏童趣和童心。
信息链接
“世界儿歌日”由来
1976年,“世界儿歌日”于比利时国际诗歌会上创立。每年春天到来之际,13岁以下的儿童都要在这一天举行主题庆祝活动。后来,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支持,1999年,3月21日被正式确立为“世界儿歌日”,希望通过儿歌搭起各国儿童的友谊桥梁,传达和平与发展的理想,寓教于乐,充分发展少年儿童的才智个性和身心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民族语言和价值的认同及对祖国文明的尊重与热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蔡伟强通讯员郑倩娜)3月19日,三乡镇商会开展每月走访企业活动,商会副会长郭桂棠及理事等一行18人,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