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试用期就是“老员工”? ●新生代工人“说辞就辞”现象普遍,令企业颇感头疼 ●业内呼唤加强“职业精神”培育,让年轻人找到职业荣光

中山日报 2019-03-19 03:32

“职业精神”回归,需要教育体系改革、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等多方合力。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每年过了正月十五, 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就陆续南下中山,通过应聘进入各种工厂,为中山产业发展补充了新鲜的劳动力。

然而 企业纷纷感叹新生代找工作越来越“挑”,一份工作难做长久,少则几天多则数月便辞职现象普遍,甚至会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就“一辞了之”。企业负责人感叹,如今员工过了试用期就是老员工 。专家认为,社会应大力呼唤“职业精神”的回归,这需要教育体系改革、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等多方合力,从而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劳动力。

本报记者 黄启艳 黄凡 程明盛

现象

“一言不合”就辞职,过了试用期就是老员工

过了正月十五,本应是中山市恒正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剑韫最忙碌的时候。在劳务派遣市场做了17年,每年为火炬区的企业招聘成千上万的工人,但坐在记者面前的赵剑韫显得有些无奈。她感慨近几年来应聘的工人越来越少,工人对工作越来越挑,而且入职后普遍做不长久,颇让劳务派遣公司头疼。

赵剑韫回忆, 2006年是劳动力市场高峰期,当年正月十五后的一天,前来公司应聘的超过300多人,但最近几年冷清了很多,最高峰一天也不超过100人,而且来应聘的工人比较挑,对待遇、管理制度、生产环境和宿舍都有要求。“以前至少做半年以上才能被称为老员工,现在过了试用期就是老员工。”

这种感受和在板芙镇一家港资制衣厂做人力资源部主管的熊小姐一致。“95后特别是00后已经进入工厂上班了,但流动性比较大,没那么能吃苦。”熊小姐跟记者介绍,企业很难招一个年轻的固定工。

熊小姐表示,这不是待遇的问题,如今工厂待遇都不低,但年轻工人换工比较随意,说不干就不干。比如去年曾有一位95年生的新员工上班第三天就找到她,问她车间为什么没有无线网。熊小姐解释考虑生产线安全问题,车间内不能开通无线网、员工也不能玩手机。结果过了不到一个月,这个年轻人辞职走人了。熊小姐说,还有一部分年轻工人由于不愿忍受工厂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宁愿选择辗转于多家工厂做时薪较高的临时工。

赵江平是中山市一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经常热心为学生介绍实习和就业的单位,这几年企业的反馈让她左右为难。“有的学生一个借口就可以辞职,比如有家大企业新厂宿舍还没来得及装热水,我说再坚持一会就解决了,结果学生还是走了。技能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这样说辞就辞如何成长起来,如何顺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赵江平感慨,因为学生的流动性大,自己也不好意思以私人名义再跟企业推荐自己的学生了。

探因

生存压力较小,不愿吃苦忠诚度低

20岁的彭苏已换了几份工作,如今在中山一家电子厂打工。“之前在水果店工作要看销售成绩,有点压力,我受不了。听说广东打工待遇好点,我就来了。”她告诉记者。彭苏认为,工厂打工乏味,也不是长久之计。

22岁的唐梅现在已是在第三家工厂工作。第一份工作需要两班倒,她感觉上完班又累又困;后来换了一份玩具厂工作,但要加班受不了。现在这份新的工作每周有一天假期,暂时没有换。“我也不用养家,工资够花就可以。”对于未来,她说还年轻,没想那么远,下班就玩。

对此,赵剑韫分析,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普遍改善,现在的95后、00后大多数没有生存的危机感,承压能力弱,更愿意选择一份较为舒适或者自由的工作。赵江平则认为,除了经济条件变好以外,新生代工人从小接受的挫折教育少,也没有受过系统的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所以大多数人走向社会后,既没有职业规划,也缺乏一定的职业忠诚度,换工作成了“家常便饭”。

“谁愿意在流水线上当"没有脑袋"的手?所以年轻人会不断地换工作。”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对此持一定的理解态度,他说新生代产业工人有思想,喜欢挑战,想对自己的工作和身份有认同感,才愿意留下来。

熊小姐表示,本企业也有忠诚度高、上进的年轻员工,但比例偏小。年轻人流动性大,除了员工个人的原因外,熊小姐认为企业也有原因,企业的管理制度大多严格而刻板,生产线上每个工位的工作重复枯燥,企业文化无法满足新生代工人的诉求,所以无法留住年轻人。

声音

呼唤“职业精神”回归

赵江平认为,年轻人对职业的态度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培育年轻一代产业工人,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就注重引导年轻人素养的提升。目前的职业教育普遍追求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但缺乏职业精神教育,也没有相关的培训体系,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滞后,没有为年轻人对自身职业和企业的认同提供较好的环境。她认为,如今我们提倡“工匠精神”,这是职业精神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应将学生职业素养、现代企业的员工素养和技能培养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出产业需要的“现代化产业工人”。

张帆认为,企业要增强年轻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就应该通过一套培育体系在提升他们能力的同时,体现他们的岗位价值。“如果年轻人到了企业,能发挥他所学和所长,收入上能体现他的价值,社会上能认同他,他工作有了自豪感,自然不会说走就走。”

在熊小姐看来,工作长期处于流动状态不利于个人成长,厂线的工作虽然枯燥,但积极学习也有上升管理层的机会,“新生代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同还得建立在自己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要通过时间为自己增值,简单地换工作并不会提升个人价值。”

中山市第三届十大工匠之一叶勇进致力灯饰工业设计人才培育,平时跟年轻人接触较多,他说如今很多年轻人还是想干事的,但普遍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遇到点事就辞职,因此一方面年轻人自己要沉下心来锻炼,掌握本领,另一方面社会要完善培养机制,让年轻人做好职业规划,让员工看到未来,愿意为工作吃苦付出。

新闻推荐

中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已完成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4月22日前完成光荣牌悬挂任务

本报讯(见习生戴子熙记者徐钧钻)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实施细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