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山市社科规划优秀课题

中山日报 2019-03-11 05:00

2018年初,市社科联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和对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和重大部署,以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发展大计等热点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并重的宗旨,确立了50项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当年底,全部课题完成研究任务。为了推介社科专家,宣传社科成果,体现三个意识即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推动三个转化,即知识转化成常识、经验转化成先验、历史转化成理性,我们选取了其中5项优秀课题成果予以刊发(本期刊发3项),撷取创新点、闪亮点,希望为中山市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实现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提供智力服务和决策参考。

本版文字整理:冷启迪

“互联网+”环境下中山市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路径选择及竞争力提升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课题组

摘要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在“互联网+”环境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不仅可以摆脱对资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加附加价值,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业态和商业模式,更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本研究从“互联网+”环境下服务化转型的视角,通过对中山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调研和访谈,分析中山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与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中山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制约因素,对中山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路径进行设计,提出促进中山市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和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旨在为推动中山市装备制造业进行服务化转型、提升中山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等提供参考。

■综述:

中山经济已经进入了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增长动力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中山造”,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极,促进了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已成为中山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及竞争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中山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关系到中山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及快速有序的发展。当前,“互联网+”促进了各种新业态的发展,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进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全流程服务客户需求的生产制造方式和新型商业模式,这不仅有利于中山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对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山大部分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理念还没有建立起来,观念还停留在过去,认为企业只需要关注生产环节,进行技术革新和质量监控以保证生产合格产品是企业的全部内容,而与服务有关的环节不应在企业考虑的范围,因而企业没有必要在服务方面投入相应的资源,只要产品好不怕没市场。虽然多数装备制造企业意识到了服务化的重要性,但有些企业认为服务业务只是附加的,仅仅免费提供。

其次,顾客需求信息平台和与顾客有效交互的途径比较缺乏,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不断深入,用户不只是购买最终的产品,更希望能够事先参与到装备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来,进而让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这要求装备制造企业拥有能让用户全程参与的有效交互途径和方式,需要建立一个与用户交互的信息平台,通过该交互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并进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在被调查的装备制造企业中只有较少的企业拥有完善的网络交互平台及数据中心,与客户的交互还停留在电话访问和售后寻访等传统途径的企业占大多数。用户参与装备制造企业业务流程的程度较低,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要求用户能够参与到其业务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目前有一部分用户完全没有参与装备制造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全程参与装备制造企业业务流程的非常低。

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能力还比较弱,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用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且在服务创新方式方面更多的是依靠内源式创新来进行,加上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资源有限,不少装备制造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主要还是传统的安装操作服务、维修服务等低级阶段,针对系统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建设-运营-专任等高端服务的提供能力还比较弱,因而难以达到用户对装备制造企业期待的服务要求。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不成熟,装备制造企业自给自足服务比较严重,不少装备制造企业对生产性服务及相关企业了解不充分,对外包服务没有考虑或还只停留在考虑阶段,服务仍有企业内部提供的企业还占较大比重。同时,装备制造企业这种内部提供服务又反过来进一步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使装备制造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变得陌生,装备制造企业自给自足的服务将更趋严重。

而“互联网+”环境下中山市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也面对很多制约因素:企业服务化转型意识比较淡薄、互联网技术发展应用水平较低导致服务化转型乏力、服务化转型的人才支撑不足使得服务化转型乏力、产业集中度较低,服务化转型缺乏引领力量、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服务化转型缺乏核心竞争力、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等等。

■对策建议:

首先,装备制造企业要搭建一个互联网交互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装备制造企业不再是仅仅通过销售产品来获取利润,还必须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了解用户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并且让用户参与企业相关业务活动中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其次,装备制造企业要进行企业战略的调整、组织结构的重构、组织资源的重新整合及组织能力的提升,而装备制造企业战略要转向服务化转型,必须变革原有的企业组织架构,对传统的“中心化”和层级制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服务化转型的要求,进而实现企业员工与企业客户或者用户的直接对接,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资源的重新整合,提升企业组织能力,让用户参与前端创新设计和产品制造,参与创新和产品制造,实现产品服务系统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中山市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及竞争力提升需要实施培育壮大工程,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实施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平台和基地建设,加快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集聚,要以服务战略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挖掘顾客需求,创造顾客价值,推进装备制造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并拓展与用户有效交互的途径。整合外部资源,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加大对服务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对服务化转型的政策引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新媒体视域下中山市高校宣传阵地建设实效性研究

——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课题组

摘要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领域,宣传阵地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环节。高校是人才聚集地,其安全和谐稳定,对地方的稳定和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新媒体以形态丰富、信息海量、实时更新、便于阅读、黏着性强、贴近受众需求等特点成为了高校新型的主流媒体。积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宣传阵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针对当前中山市高校新媒体建设的薄弱环节,从新媒体内涵、高校宣传大格局、新媒体载体、人才队伍、新媒体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综述:

中山市现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5所本专科院校。这5所院校均投入了一定的人财物力量开展新媒体建设,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格局。如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宣传部成立了以运营新媒体为主的“新闻中心”,学生工作部成立了“学生全媒体中心”,均并配备了专业素养过硬的指导教师。该校利用往届新闻专业大量媒体从业毕业生的资源优势,组成了有利于协助学校宣传工作的“媒体校友群”,聘请了《羊城晚报》资深主编为兼职教授,这些人员均定期进校开展各类培训。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则成立了“媒体中心”,内设多个职能部门,各基层组织均设有各自的“媒体中心”,各负其责,形成了较完整的校园媒体网。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则从中山市电视台引进了专业人员负责学校媒体应用和推广工作。各高校新媒体建设成果是丰富的,成效是显著的。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新媒体管理的精细度和覆盖面不足,表现为针对新媒体的制度化建设力度不够,对新闻采访、发布等审批环节的监管存在薄弱点,新闻成品的质量参差,对媒体人员的管理较粗放,专项工作的指导和引导欠缺。主流思想舆论需进一步壮大,普遍存在学生活动宣传多,基层单位改革发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宣传少;新闻通讯多,深度报道少;事件新闻多,理论宣传少。总的说来,聚焦中心工作不足,大局视野欠缺,发力点还不够精准。联动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学校领导和师生存在对新媒体建设的理解误区,观念陈旧,还没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媒体观;二是校内媒体融合尚处于初始阶段,“各自为战”的情况普遍存在;三是校外媒体联动机制不健全,没有很好形成内外宣传合力;四是基于联动机制基础上的舆情应对工作薄弱。

在当前新闻舆论受众群体从大众化、全面化向分众化、差异化发展,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日益提升的态势下,高校以新媒体为主流的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分层出击、满足需求;在纸媒等传统媒体效能消减,新闻传播趋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的情况下,高校新媒体建设如何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受众对微信公众号出现审美疲劳,而当前更优质更新的媒体尚未出现或不成熟的情况下,高校新媒发展何去何从;面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管理等瓶颈问题,如何突破等等,这些,都是摆在中山市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

■对策建议:

提升新媒体建设内涵,以新媒体矩阵建设构建高校宣传大格局,高校新媒体平台链接师生和学校,建立校内各大新媒体平台组成的“校园新媒体联盟”,对获得“内群认同”的微信规范体系和管理制度将大有裨益。“校园新媒体联盟”在校内通过信息交流互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在校外,各大高校的校媒也可结成联盟,以形成校内外各分散媒体平台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校园舆论共同体,壮大舆论声势,形成传播合力。

探索层次鲜明、功能各异、形式多元的新媒体载体,做好视听融合的传播形态建设,打磨内容,树立精品意识,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在宣传推广、活动投票管理、活动现场直播等功能,将校园活动和微信推广相结合,进行线上线下紧密合作,从而达到提升高校微信公众号知名度目的。也可以将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工作环节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如,建立学生“微事务中心”,让学生能够在微信客户端上轻松办理各种查询业务,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知名度,扩大其使用阈限。与此同时,打造适应新媒体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大数据背景下中山网络舆情的研判与治理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课题组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网络的发展及网络舆论工作高度重视,强调必须要牢牢把握主流思想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以及话语权,必须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控。本研究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通过分析中山网络舆情治理的现状,总结了当前中山网络舆情治理已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建构了反映网络舆情传播深度和广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科学系统的网络舆情研判理论模型与方法,分别从政府、媒体、网民和非政府组织四个网络舆情主体层面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山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综述:

中山社会治理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中山市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山实践、中山经验。中山市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工作,2010年7月在全省率先开通了中山网络问政平台,并于2015年中山市12345新业务系统上线,实现原12345服务热线平台、市政府投诉中心、网络问政平台三大投诉平台的完全整合,把其视为“政通人和的推进器”精心经营。同时,为了解中山市网民媒介行为特点、意愿需求及中山网络问政平台运营情况,中山统计局于2014年对201位网民开展了“网民媒介行为与网络舆情”调查,并到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掌握网民媒介行为习惯及意愿需求。但是,目前中山网络舆情治理主要局限于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理等常规治理方法,而不能把舆情事件扼杀在萌发之前。数据管理“碎片化”增加了网络舆情治理的难度,政府数据管理碎片化是指不同政府间、不同部门间、部门内部的数据应用和数据平台建设相互分割、独立、不协作、不沟通的状况,最终导致了“信息孤岛”产生。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已成为政府网络舆情的监测、管理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战略资源。但现阶段,中山市各级政府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还普遍存在,各数据平台还是相互割裂,政府部门数据管理“碎片化”增加了网络舆情治理的难度。中山市目前的网络舆情规范机制还不完善,政府领导力整合的目的还无法实现。中山市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时,呈现出“哪个部门出了问题,哪个部门负责应对”的单兵作战应对模式,其他相关部门均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情况。由于责权不明,有时候会出现责任单位为了推卸责任而隐报、瞒报关键信息的现象,导致网络舆情治理流程和应急机制形同虚设。有的镇区宣传部还没有正视网络舆情的负面功能对全市工作的消极影响,在发现负面网络舆情后,不能第一时间掌握主导权,没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澄清事实真相,也不注重运用媒体来引导网络热点,发挥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更没有建立信息网络定期发布机制。

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决策和导控,积极推进和重构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发现+事后处理”的全程化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对中山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策建议:

提升中山政府部门的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树立以大数据为载体的治理理念,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核心也就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基于预测的基础上,正确判断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传统网络舆情治理流程遵循的是逆向思维模式,从突发事件倒推,进行逻辑分析,寻找因果关系,做出应急决策的过程;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舆情治理流程遵循的是正向思维模式,从预测风险开始,挖掘和量化分析数据,寻找相关关系,最后做出决策。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创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将推动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进步,也有助于加快创新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设,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升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在网络舆情治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需要提升:一是舆情数据监测技术,及时对各类网络平台信息数据进行监测和搜集,尤其要提升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识别能力,重点是对视频、图片和音频等数据的识别能力;二是舆情数据储存技术,构建舆情数据平台和舆情数据库;三是舆情数据挖掘技术,及时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四是舆情数据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趋势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倾向性分析,揭示舆情演化规律。

健全大数据网络舆情治理机制,提高整体效能,构建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完善政府内部信息流转机制,建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建立政府部门间协作交流和工作保障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平台,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和处置能力,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平台,加强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网络媒体把关作用,打造主流网络媒体,强化网络媒介的“把关人”角色,打造主流网络媒体,设立“新媒体观察员”,构建理性网络阵地 。鼓励网民参与网络舆情治理,培养意见领袖,打破“沉默的螺旋”,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的协同作用,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网络舆情治理的力度。

新闻推荐

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发布,中山情况如何? “硬指标”排名靠前 过半学生中山就业

上周,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分析了全省高职院校办学、招生、学生就业质量等情况。中山火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