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志愿者洪瑞久退休后坚持不懈学雷锋,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18年写下15本日记 记录身边“活雷锋”
文/图 本报记者 徐钧钻
一场电影后,他立下了人生志向
洪瑞久,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小东镇人,周围的人都叫他“洪姥爷”。
退休前,“洪姥爷”是当地工会电影放映队一名放映员。1965年,电影《雷锋》上映。洪瑞久回忆说,看完电影那一宿自己久久不能入眠,立下了终生向雷锋学习的志向。多年来,他一直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时,当地64个自然村,洪瑞久跑遍了,为当地的基层群众带去优秀的电影作品。“他还经常带上剪刀、推子为当地村民理发,带上快板去义务表演,有时还去当地帮村民劳作。实际上,在退休前他就在做志愿者了。”老伴张娟自豪地说。
2001年,洪瑞久正式退休,在当地的学校当了校外辅导员,在孩子们中深入宣传雷锋精神。由于事迹突出,当地电视台给他做了一个题为《雷锋传人洪瑞久》专题片,传播他所作的好人好事。
洪瑞久育有4个女儿,其中有3个在中山定居。2012年春节,他将老家旧房子的使用权捐给社区作为老人文化活动场所后,与老伴定居中山。不到两个月,他便又“重操旧业”——在外孙女所就读的水云轩小学当起志愿者,维持小学生们上学和放学秩序,开展学雷锋宣讲等。8年如一日,成为了一届又一届孩子们共同的“洪姥爷”。
15本日记,乐见好事“孵化”好事
桌面上厚厚的一沓沓A4纸张是洪瑞久从2001年7月开始写下的《我的日记》。去年他将13本日记原件捐给市档案馆后,热心家长帮他复印了一份副本,让他留在身边。日记的内容很杂,里面记载有他多年学雷锋的事迹和感悟、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家书,最近已写到第15本。
他在给女儿的家书上写道“能让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这句带有哲理话,也是爸爸学习雷锋多年心得。”
近8年来,在中山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的日记渐渐多了一些身边的好人好事。比如刚刚写下的《点赞3个小雏鹰》,记录了他在水云轩小学当志愿者时遇到了乐于帮助别人的孩子们的事迹。
如今学雷锋与过去有什么不一样?面对记者的提问,洪姥爷想了想后说:“过去做好事提倡不留名,如今做好事要传播,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学雷锋。”虽然已经77周岁高龄,逢周一、周五洪瑞久依然风雨不改地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服务。“雷锋精神永不退休,我也不会言休,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将学雷锋坚持下去的,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
新闻推荐
3月5日,团市委、市青志协联合市看守所,为在押女青年带来一场包括游戏、讲座、做肥皂等内容的特色主题活动。本报记者孙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