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改革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 满足“上好学”需求
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们在认真听老师讲课。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摄
扩充教育资源,系热点民生话题。近日,中山相继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快速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更好地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大力推动幼儿园、中小学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郭冬冬
集团化办学
推动市域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
去年12月底,为推动市域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快速扩充和共享,中山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快速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以市镇(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名校(名园)为龙头,组建一体化、集约化名校(名园)教育集团,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快速输出、快速生成的办学新模式和发展新机制。
据了解,集团化办学是指以一所龙头学校为中心,以数个学校为成员,以统筹优质资源为手段,以共同管理、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其龙头学校应是办学规范、管理高效、质量上乘、社会美誉度高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实施意见》提出,根据中山实际情况,集团化办学组建模式暂定为托管型共同体和重组型共同体。
托管型共同体,适用于市镇(区)跨层级、跨区域合作办学。镇区将所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交由市属名校(名园)托管,以市属名校(名园)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龙头学校为集团总校,托管学校为分校或校区。集团内部采取一体化管理,由总校派员到分校担任校长,全面负责分校(校区)的日常管理,并根据实际需要由龙头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分校(校区)任职。
重组型共同体,适用于镇区所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资源重组,以镇(区)属名校(名园)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龙头学校为集团总校,其他学校为分校或校区。集团内部实行“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的运行模式,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一体化集约发展。
在具体的改革措施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创新跨层级跨区域合作办学机制,支持市属普高名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跨区域、跨层级托管镇区公办中小学,组建名校教育集团;支持市属优质小学、幼儿园跨区域托管镇区新建公办小学和幼儿园,并组建教育集团;创新镇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模式,鼓励镇区依托域内名校名园实行集团化办学,实现一体化发展。由市属普高和镇区初中组建的教育集团,普高招生时将托管学校统一纳入“指标生”招生计划,并适度提高“指标生”比例。
据悉,中山计划在今年积累体制机制多点突破的改革经验,基本形成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2020年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市推广,以市名校(名园)为龙头,组建若干个跨层级、跨区域市级名校(名园)教育集团;2022年集团化办学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品质卓越、品牌卓著的名校(名园)教育集团,基本形成基础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中考改革
适度降低随迁子女入读普高限制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下简称“中考”),是衔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重要枢纽。中考改革的取向和效果,直接影响每个中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日前,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一直以来,高中学校招生录取都是采用同一种总分模式进行投档。此次,中山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普通高中录取科目将实行“4+2+N”模式,招生计划分为A、B两种类型,分别按不同的投档总分(简称总分A和总分B,满分值均为600分)进行录取。指标生按A类计划执行,B类计划采用独立志愿、考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录取,其比例由各普通高中学校自主确定,一般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总量的30%。
其中,“4”为基础计分科目(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体育与健康50分),总分A和总分B相同;“2”为比例计分科目,总分A按物理100%(100分)、化学90%(90分)计入,总分B按历史100%(100分)、道德与法治90%(90分)计入。“N”为等级科目,除计分科目之外的其他录取科目,不计入总分,只计算等级总分。
“中考改革实行两种投档总分模式,其中总分B是对现行中考总分(总分A)模式的有益补充,既解决了计分科目过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又增加了文科偏向学生入读普通高中的机会。”据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B类招生计划不超过总量的30%,也就是高中录取仍主要是A类计划,这既是防止初中分文理科教学倾向,又兼顾到文科科目优秀的考生,确保升学公平。
此外,中山进一步完善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政策。新的中考制度改革方案规定,适度降低随迁子女入读普通高中限制性条件,探索实行面向全市与分片区相结合的招生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学生入读普通高中。非中山户籍招生计划投档时,遵循学业成绩优先原则,招生计划可根据不同招生区域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进行动态调节。
“积极推进随迁子女在中山参加中考,最大限度满足随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建设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1月中旬,中山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办学理念、体系结构、体制机制、设施设备、专业与课程、手段与方法、师资队伍等现代化,建设人人有技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城市,逐步形成具有中山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中山计划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做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将中山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系列(保持现有中技教育办学规模),建设1-2所现代化民办公助高等职业院校;支持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建设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教学区。
到2025年,中职、高职院校学历教育在校生预计比2018年增长约50%,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预计达到6万人左右,高职在校生规模预计达到4万人左右。《意见》还提出,发展应用型本科,通过“省市共建”“强特色”等措施,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建成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支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德工程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支持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将探索建设与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积极参与大湾区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主动参与大湾区教师资质互认、学生学分互认和就业创业一体化合作;探索职业院校境外合作办学,共建海外院校、特色专业、培训机构,为中山产业参与国际布局培养各类技能人才。
新闻推荐
1月10日晚,由市总工会主办的“术业专攻技冠群雄”2018年“寻找身边好员工”之寻找中山工匠新星事迹分享会在市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