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用好中山绿色资源 绿色宜居 建设大湾区宜居精品城市

南方日报 2019-01-29 06:20

去年10月,中山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图为中山市金钟湖公园。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总投资约9.9亿元的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请验收。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翠亨新区横门水道的咸淡水交汇处,规划面积625.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95.44公顷,湿地率达63.21%。公园内设置了3个观鸟塔,以及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儿童乐园。儿童乐园设有船形游乐设施,还有鸟巢、树屋等一系列特色游玩项目。

统筹用好绿色资源,打造高品质城市绿色空间。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高水平用好五桂山片区、金钟湖片区、长江水库片区、翠亨湿地公园片区等绿色空间,推动一批城市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去处;不断美化城市环境,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拳出击整治黑臭水体,打造大湾区宜居精品城市。

力争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镇”

去年10月,在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中山获得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山正在加快融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未来还将全力推进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全域森林小镇、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动城市森林与生态产品提质增效。

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分别是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不同于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城区型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99%。

该公园是由树木园、金钟湖公园、大尖山森林公园、古香林公园等旅游资源组合而成,按地域特点分为游憩休息、森林康养、生态保护、览胜观景及科普教育5个功能区域,可为市民提供多功能多生态的休闲场所。去年12月,在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上,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授牌。

“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事项已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香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野生土沉香为代表的珍稀物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林,在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基础,一致同意建立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抢抓融入大湾区发展先机,就要积极发挥中山生态宜居优势。”市林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全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完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更多更优质生态产品,把中山打造成为生态系统更为完善、生态安全更为稳固、生态优势更为突出的国家森林城市。

中山计划依托市内森林、湿地资源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森林公园建设,着力开展沙溪凤凰山、坦洲铁炉山、神湾丫髻山等森林公园建设;构建湿地保护体系,高标准推进坦洲金斗湾、南朗崖口、神湾竹排等一批省市级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以及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全面系统保护湿地资源。

基于各镇区城乡绿化水平均衡优势,中山按照组团发展、全域联创的思路,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等多层次公园体系建设,以及森林精准提质增效、滨水绿色廊道、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等重点工程为抓手,建设生态优美、各具特色的森林小镇,为镇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强大生态竞争力。

目前,中山共有9个镇成为“广东省森林小镇”,数量为全省最多。它们分别是,南朗镇、板芙镇、古镇镇、南头镇、横栏镇、小榄镇、东凤镇、沙溪镇、坦洲镇。今年,市林业主管部门将继续组织五桂山、三角、阜沙等镇区推进森林小镇建设,力争2020年实现“全域森林小镇”的目标。

“自动监测”与“人工巡河”双管齐下

1月22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项目标前答疑会。从今年起,中山拟投入4亿元建设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覆盖全市25个镇区。平台建成后,布设在全市外江、重点污染河涌、主干河涌的259个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将实现对水环境的实时、即时监测。

“自动监测”和“人工巡河”须双管齐下。中山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市16条外江、15条主干内河、1026条支河已分别落实12名市级河长、242名镇级河长、302名村级河长。

去年4月,板芙镇设立每月“河长日”,将镇村级河长巡河工作常态化。为了防止河长巡河变成形式主义的“走过场”,板芙镇建立起村级河长制工作考核机制,从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日常管理情况、水环境绩效、交办督办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将通报并作为各村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里溪村是板芙镇内面积较小的一个自然村,月角涌和岐江河板芙段流经这里。在市镇两级相关部门支持下,里溪村在月角涌上游清拆了1.6万平方米的非法粗放养猪场,清拆了总面积约317平方米的跨河建筑物,对月角涌的治理初见成效。“在巡河的过程中发现,月角涌里开始出现一条条"小白鱼",水环境逐渐改善。”里溪村相关负责人说。

板芙镇探索的村级河长制建设模式,为中山推进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据中山市河长办统计,截至去年11月20日,镇、村两级河长累计巡河35172次。作为河长制体系中的“神经末梢”,村级河长已成为中山推动河长制工作的中坚力量。

■相关

全面推行“效果负责制”

环境整治按成效付费

1月21日,中山市人大代表前往东区恒大二期排洪渠视察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恒大二期排洪渠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恒大二期排洪渠整治结果满足“不黑不臭”的标准要求。今年,中山将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其中,中心组团147条内河涌将动工整治,目前已进入干河清淤、修复管道阶段。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常务副经理李豪介绍,该公司负责的中山市内重点十条河涌治理项目,均采用“EPC+O”(设计、采购、施工和管养一体化)模式。先期建设工程费采取两阶段付费模式,其中60%的建设费用在实施过程中按工程进度支付,另外40%的费用将按照后期水质提升的实际情况予以结算。

中山正在全面推行“效果负责制”,环境整治按成效付费。除了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外,即将开标的河涌自动监测平台项目,以及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项目,也同样按照“EPC+O”模式推进。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只有在完成建设工程并按计划完成运营与管养之后,施工方才能拿到全部工程款与运维费用。

■数读

中山绿化成绩单

◎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2016—2018年),中山逐年加大造林绿化资金投入,新造林面积3.7万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1.49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从35.20%提高到35.48%。

◎建成开放各类主题公园55个,建设乡村绿化点143处,277个村居基本实现细胞公园、口袋公园全覆盖;打造滨水绿色廊道精品162.84公里。

◎完成国省道路绿化、中山路人行天桥、翠亨翠湖湿地公园、小榄菊花文化湿地公园、东凤莺哥咀湿地公园等市、镇级重点绿化美化提升项目180多个,打造悦来大街街头公园、古镇曹一村口袋公园、永春滨江公园等17个示范项目。

中山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绩单

◎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

◎2018年建成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首期工程共100个大气微观站投入使用。

◎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确定259个监测位点,项目已公开招标。

◎11条黑臭水体完成第一阶段整治。

◎16条外江、15条主干内河、1026条支河共落实12名市级河长、242名镇级河长、302名村级河长。

南方日报记者郭冬冬见习记者廖瀚

通讯员朱育黄锦培肖欢欢陈秋根

新闻推荐

春节临近 寄养宠物店“客满”

本报讯(见习生戴子熙记者张倩)春节临近,记者走访中山多家宠物店了解到,不少家有宠物的市民或是计划外出旅游,或是准备回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