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克早产儿患20多种并发症 经中山一院多学科团队救治83天康复出院

南方农村报 2019-01-28 11:52

1月24日,黄越芳教授(左)、冯霞教授(中)、吴钟凯教授(右)三位“救命恩人”抱着肥肥合影。南方农村报记者方壮玮

通讯员彭福祥容丽萍何秀芳

29周的胎龄,700克的出生体重,20余种并发症,83天的治疗,这些数字记录的是早产儿肥肥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历程。1月24日,出生5个多月的肥肥回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诊,身体状况又比刚出院时改善不少。

“这并不是中山一院新生儿科救治过的胎龄最小的,也不是体重最轻的,但却是在同等胎龄早产儿中病情极严重、宫内发育最差的。”中山一院新生儿科副主任黄越芳表示,这一切得益于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及患儿家人的理解与信任。

双胎输血综合征

严重贫血呼吸困难

肥肥的母亲在妊娠中期B超检查时便发现并发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这是一种由于单绒毛膜双胎间通过胎盘“动脉-动脉”“静脉-静脉”和“动脉-静脉”间血管交通支转运血液的不均衡引起的,血液从供血儿输向受血儿,分别导致供血儿血容积过少、受血儿血容积过多,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未经治疗的TTTS胎儿预后差,围产期病死率高达70%-100%;而存活患儿中,脑受损、心血管系统、肾脏及其他脏器损伤发生风险很高,新生儿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2018年8月16日,肥肥的母亲诞下这对双胞胎。受TTTS影响,双胞胎弟弟在生后不足24小时离世;而肥肥作为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供血儿,出生时体重仅700克,全身皮肤苍白如一张白纸,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只有正常新生儿的1/4,属于极重度的新生儿贫血,伴有严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困难,需要马上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治疗。

更危险的是,医生还从母亲的胎盘中发现有耐药性的致病菌。不久,只有巴掌大小的他又出现严重早发败血症表现,反应很差,同时合并低血容量和感染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致命的并发症,尽管医护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他的生命体征仍极不稳定。

动脉导管未闭

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危机一个接着一个。在生后3天监测心脏彩超时,肥肥又被发现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大分流PDA,进行性增大,最大直径5.5mm),这意味着患儿体循环血流大部分分流到肺循环中,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严重不足,出现心力衰竭,并严重影响肺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

因肥肥存在禁忌症,不能用药物方法关闭动脉导管,手术治疗成了唯一的方法。然而此时患儿在呼吸机支持下仍有血氧不稳定,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出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病情很危重,手术治疗对于这出生体重仅700克的早产儿有极大的风险。

医务科组织了新生儿科、心外科、心儿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会诊,充分评估病情并做好术前准备,由心外科吴钟凯主任亲自主刀。术中发现患儿动脉导管几乎与主动脉弓大小相近,但凭精湛的医术,最终顺利完成动脉导管结扎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新生儿科主管教授黄越芳副主任、刘王凯副教授和麻醉科冯霞主任、肖颖教授一直密切监护患儿生命体征。

然而,更多难关接踵而来。肥肥后来又相继出现肝功能不全、严重胆汁淤积、败血症,合并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依赖机械通气支持长达一月余,病情反复变化。严重宫内发育不良又使肠道营养迟迟未能建立,需长期静脉营养,直到出生10周后,才能够经口吃奶。

视网膜病变

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就在他病情一天天好转、体重一天天见长的时候,医生们又发现肥肥的双眼出现严重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可致失明或长期视力问题。

ROP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很窄。在儿科蒋小云主任、新生儿科李晓瑜主任协调下,众多医护放弃了自己的国庆假期,为肥肥完成手术。

2018年11月7日,肥肥终于迎来了出院的一天。他捱过了长达70余天的辅助通气,经历了2次手术,用小小的身躯扛住了20种并发症,其中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极重度新生儿贫血、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出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动脉导管未闭和心力衰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胆汁淤积、喂养不耐受等致命疾病。出院时,肥肥的头颅MRI未见异常,听力未见异常,复查眼睛未见异常,达到临床治愈。

尽管孩子还很瘦弱,但父母仍为他取名为“肥肥”,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陈云:寄情于山水之间

陈云本报记者柯颂摄本报讯(记者柯颂)日前,中山书画家、中山一中老师陈云的专著《山林闲境》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