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远去的民俗回到身边
■曾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年俗
中山市隆都地区过年有一个让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习俗——印“开门大吉”。过年前几天,村里的小孩们就会翻箱倒柜找出一个木质印模,拿着墨汁、红纸开始捣鼓。这块巴掌大小的木板上一般会竖着刻上三句过年的吉祥话。如开门大吉、恭喜发财、丁财贵寿、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之类,但正中间那句必须是“开门大吉”。三句话外面还会有一个类似门框的图案框住。当然各处乡村各处例,又因以前多是手工木刻,整个隆都地区的孩子们印模会略有不同。
用墨汁把木板涂黑,印在红纸上,就能得到一张“开门大吉”的印刷版。除夕吃过晚饭后,孩子们就会拿着一叠印好的红纸、自家煮的浆糊,挨家挨户上门去贴。 到了大年初二的时候,贴过红纸的孩子们就会带上自家的印模,逐户敲门喊着:“叔母伯母,收开门大吉利市钱噢!”来开门的大人们这时候必会笑脸相迎,对照印模,给贴过的孩子一个小利是。 俊文说,小时候五分、一毛、五毛的利市都收到过。利市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群小伙伴一路喊叫一路敲门的乐趣。
■年俗式微印模难找
但随着经济发展,这个传统曾经有一段时间近乎绝迹。俊文说,自己上初中后,也没有再去贴过“开门大吉”。直至出来工作后,关注文化保育方面的内容后才惊觉这个传统日渐式微,到2012年, 已找不到当年的木刻印模了。
为了解决印模问题,俊文与身边的伙伴一面发动村民一起找,一面想办法找工厂。
本以为作为红木之乡的大涌,要刻这样的印模是小菜一碟。可俊文找了两三家工厂都不太顺利。“在这么小的木板上手刻这么多字,很麻烦,而且只刻几块小板,雕刻师没空做这种小事。”情急之下的俊文除了发动身边朋友,还在微博、QQ上到处发布信息。终于有一个年轻人愿意帮助俊文。“他在木厂里做,小时候也贴过开门大吉,答应帮我找人做。我赶紧用手画了一个大致的纸模板给他,他找人用电脑刻了两个模出来。”对于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青年,俊文已忘记名字,但心里十分感激。
两个电脑刻出来的模,加上从村里收集回来的两个旧的手工印模,俊文带着这四个印模走进了青岗村的“隆都学堂”,开始教小孩子们印、贴“开门大吉”。
■让民俗可以“挂”在身上
近年来,沙溪的圣狮、龙瑞等村也都有年轻人主动站出来,与老辈一起组织活动,教小朋友人一些过年的习俗,如写对联、印“开门大吉”等。此时的俊文又有新的思考,这些传统民俗的重新恢复,不仅是小孩子喜欢,许多隆都地区的年轻人也喜欢。若不分年龄的人们都可以一起同喜同乐,这才是民俗真正的回归。
今年,抚摸着手中那几块印模的俊文又有了新点子。若把巴掌大的印模缩小成点,制成木质的钥匙扣,这样大家不分年节、地点都可以接触到。不过,将巴掌大小的印模缩小成钥匙扣大小,还在上面刻上十来个字,这事比刻一两个印模难度更大。屡屡碰壁的俊文只好先来个折衷,将红纸印的缩小版“开门大吉”在淘宝上找厂家制作成塑料的钥匙扣,自己拿来玩一下。因为一批制作几十个,于是他就发了一张图到微信朋友圈,看还有没有朋友喜欢,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一天内被预订了200多个,他只好又赶紧找厂家加单制作。
这让俊文重新燃起希望,现在他继续找红木厂家制作木质的缩小版印模,让这一民俗就能时刻挂在身上。
本报记者 陈慧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横栏华文学校十年铸就“花样跳绳”特色品牌 共获世界和全国冠军129个
“花样跳绳”让华文学校声名鹊起。记者陈吉春摄十年磨一剑,跳绳闪金辉。2018年12月28日,中山市横栏华文学校举行建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