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典当业忆旧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振捷
旧时年关近,当铺忙通宵
在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内,有一间迷你克隆版的当铺。青砖墙上,写着大大的“当”字,大门竖着一块红底的“押”字水牌。高高的柜台空出一个半圆形的小洞,柜台上严严实实架着铁栅栏,铁栅栏内光线不怎么明亮,一位泥塑的活计正在算账,隐隐透出森严氛围。其场景,再现了旧时中山典当业的概况。
在中山及港澳地区,规模稍大的当铺还有一些特别术语。譬如,司理指的是当铺经理,俗称为“二叔公”的朝奉则是鉴别估价的人;至于票台,则是负责填写当票及当簿登记等事务的人。
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人,常去这种地方?
古龙小说代表作《欢乐英雄》里头的郭大路和王动,便是一贫如洗、经常去当铺的主儿。
两人初次照面,奇懒无比的王动便忽悠郭大路:“你从这里下山,往左走,有家利源当铺,那里的朝奉虽然是个刮皮鬼,倒还很识货。你趁他们还没有打烊,赶快去,这柄剑至少还可以当二十两银子。当铺的斜对面,就是家麦老广开的烧腊店。”
古龙之笔在嬉笑怒骂间刻画了旧时当铺经营者的悭吝刻薄。典当行业最为悭吝刻薄的,便是“九出十三归”的行规:即议定押品价值后,当铺付当户九成钱银,到期时当户赎取当押物,则要交回全价加三成款才能赎还。此外,不管当户当什么,物品都会遭到各种词句的一通贬损,甚至贬得一文不值。譬如,一块成色上好的金表沦落为“旧破铜表”,一幅名家手笔的字画会变成“烂纸片”,一块较为珍稀的玉石红木则是“滑石杂木”。
个中详实,《中山文史》第30辑文章《历史上的中山当铺业》及《中山方志档案》文章《昔日典当的运作方式》均有谈及。综合史料来看,中山的当铺可分为以下门类:门前挂着葫芦形牌子写有“当”字的,当期一般为3年,收的是古董、玉器、屋铺、田契等;挂着长方形牌子写有“按”字的,当期一般为2年,收的是金银饰物、皮草、钟表等;挂着四方形牌子写有“押”字的,当期一般为1年,收的是衣物、棉布、家具等。物值贵贱有别,当期长短不一。这些当铺的营业时间随季节和节日有所不同,特别是临近年关之时,有的会通宵营业。
值得一提的是,当铺入门处正中央,往往设有一块大屏风,借以遮住过往路人的视线。只因当东西不是体面的事。在交易的过程中,由于高高的柜台所隔,双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小榄当铺首屈一指,交易用“暗语”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山典当业历经近200年发展。期间,其行业态势随着时局政令、经济环境、银行信贷、网络借贷的变化浮浮沉沉。时至今日,市内不少地方依然可以见到其影踪。以城区为例,孙文东路、民权路、湖滨路、翠景道、起湾道、方基涌大街、富湾南路、城南一路、中山二路等处均有典当行,有大有小,有新有旧,以应急性融资方的形式而存在。
追根溯源的话,中山典当业的“老字辈”,当属小榄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源泉堂。《中山市金融志》对此谈及,小榄历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典当行数量在中山首屈一指,历史较为悠久。“1939年小榄沦陷前夕,全镇较大的当铺有12家,私押100多家”。
源泉堂位于小榄兴仁里,是一座镬耳式四层碉楼,总面积248平方米,由用料规整的红米石与青砖砌成,山墙上部饰有祥云纹灰塑。现已被列入中山市历史建筑,为中山境内现存年代较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当铺旧址。如《小榄镇志》所述,除了源泉堂,旧时当地较大规模的当铺包括裕隆、顺隆、天成、有信、均宜、源德、仁和、中和、祐兴、安成等。
《小榄镇志》谈及,小榄当铺老板善于在当票(收据)上作文章,除用木刻印明店名和当物金额外,还书写着“天灾人祸,各安天命”字样。除此之外,小榄当铺的暗语(俗称为“暗切头”或“背语”)同样有意思,有着各自对应、颇为隐蔽的用法。具体来看,数字1—10的暗语分别为“由(1)、中(2)、人(3)、工(4)、大(5)、王(6)、夫(7)、井(8)、羊(9)、非(10)”。打个比方,待朝奉高叫“人、非”的时候,票台会据此登记入账30元。
石岐方面,恒昌大押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名气也很盛。此处旧址位于孙文西步行街附近的仁里街,楼高四层,其所当的物品种类繁多,包括衣服、手镯、金银、古董、玉器、家具、屋契、铺契、田契、票证等。目前,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正在举行《中山老行业》展览,其中一幅名为《褒贬当押话恒昌》的水墨画作品,描绘的正是石岐恒昌大押的往昔容颜。
上世纪50年代初,当物以衣服为主
另据《中山市志》记载,“20世纪40年代,由于国民政府的币值不稳定,苛捐杂税甚多,加上天灾人祸日军入侵,农村经济不景气,导致典出资金难以收回,当铺纷纷破产。抗战胜利后虽有所恢复,但为数不多,中山解放时,全县留下当铺21家”。上世纪50年代初,中山典当业更为低迷,据1953年6月中山县人民银行调查,全县仅剩黄圃、小榄的4家当铺。
是时,黄圃这家名为恒昌的当铺,资本金只有3018元,在旺季一个月典当数量为929笔,金额为1689元。数据显示,其当物以衣服为主,当户之中工人占28%,农民占30%,商贩占18%,家庭妇女占22%,其他占2%。此后不久,这仅剩的4家当铺均无力经营相继歇业。自此,中山典当业处于停顿状态。直至198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个体经济迅速发展,融资领域不断扩大,销声匿迹多年的典当业才在城区民权路及民生路等重新出现。
新闻推荐
市民代表在东区竹苑市场了解中山市“保障食品安全”情况。本报记者文波摄“保障食品安全”是2018年度中山十件民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