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中山牌” 谱写新传奇
时代飞速发展,16年过去了,“中山制造”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今,中山市上市上板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1700多家,广东省名牌产品205个,布局了九大产业平台,“中山制造”到“中山智造”的升级成效明显。
11月5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山市系列智能产品进展会。“中山智造”正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以更大的体量和更高的科技含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本报记者 徐世球
图/本报记者 文波
■大事记
1991年
中山提出以名牌带动战略来提高全市工业产品的竞争力,有效体现市场拉动、政府推动、骨干带动、社会互动的名牌带动作用,有效拉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999年
成立了中山十大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
2002年
在省内率先成立中山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制定《中山实施名牌战略意见》和《中山市名牌战略实施工作计划》 。
2002年9月1日
中山樱雪燃气具和华帝燃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名牌暨质量管理先进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2年9月
百威月饼等15种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2002年10月
召开争创中国名牌和广东省名牌颁奖大会。中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5个(此处不含农业类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8个,中山十大名牌产品企业30个。
2004年
市政府奖励每个名牌产品10万元。
2017年年底
中山市共有广东省名牌产品205个,其中,工业类名牌产品167个,农业类名牌产品37个,服务业名牌产品1个。
战略成果 续写“中山十大舰队”传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的威力、凯达、中玻等企业以创新的先锋姿态,在全国声名大噪,被业界称之为“中山十大舰队”。进入21世纪后,“中山舰队”的魅力逐减,慢慢迷失在产业江湖之中 。
2002年,随着中山名牌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山制造”的魅力再次得以彰显。
市质监局锅炉科主任科员杨少铎曾是中山市实施名牌战略的参与者之一。据他回忆,在获悉国家恢复名牌评选工作后,中山市根据企业情况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重点推进,在政策导向上向名牌企业倾斜, 促进名牌产品顺利发展。
2002年第一批省名牌公布,全省共98个,中山有15个,排名全省第三位。一时间,中山实施名牌战略的路线方针吸引周边城市前来参观学习 。这一年,是中山实施名牌战略的丰收年,一年中创下了2个中国名牌、15个广东省名牌、4个国家免检产品、9个广东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30个。
2004年9月公布的名牌产品名单中,“中山制造”魅力十足,共有27个产品获得省、国家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至2004年,中山市共获得省以上名牌、名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140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17个、广东省名牌工业产品64个、农业产品1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7个。中山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初显成效,“中山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竞争力的代名词。
战略升级 培育“好儿子”也引入“好女婿”
杨少铎说,在当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欠发达的年代,“中国名牌和广东省名牌”都是金字招牌,消费者非常认可,洁柔、华帝、华艺、樱雪等在获得殊荣后都迎来了飞速发展。
2002年中山获得的两个中国名牌产品中,创立品牌仅4年、知名度还不是很高的樱雪燃具就一炮而红,当时吸引全国1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樱雪现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华帝股份是中山市较早上市的企业之一。 2002年9月,华帝燃气热水器获得“中国名牌”和抽油烟机获得“国家免检产品”。2004年9月初,华帝双喜临门。一边是华帝灶具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收获了第三块“金字招牌”;另一边,华帝在深圳证券交易正式跃过中国厨卫业资本门槛,成为上市公司。
华帝灶具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及成功上市的战略意义,已经超越了华帝这个企业本身。此后,华帝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品牌营销的投入越来越精准。2008年,借力北京奥运会;2018年,赞助法国队并最终世界杯夺冠,都显示了华帝利用全球重要体育赛事进行营销,促进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方针。
名牌带动战略有力地带动了企业发展。中山市一方面积极培育乐百氏、华帝等一批本地名牌,另一方面大力引进长虹等国内外著名品牌,这些著名企业的带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对企业技术进步和质量振兴的推动、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量的贡献以及对建设诚信中山的推进作用,通过它们的辐射效应,使中山市的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市质监局质量发展科科长张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实施名牌战略以来,中山市工业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中山市共有广东省名牌产品205个,其中,工业类名牌产品167个,占比达82%,在全省(不含深圳市)排第四位,紧随佛山、广州和东莞之后。农业类名牌产品37个,服务业名牌产品1个。工业名牌主要分布在家用电器、家具、燃气器具、灯具、锁具、服装等领域,同时呈现出“一镇一品”、产业集群的特点。中山市现有18个省级专业镇,其中,以五金为主的小榄镇和以家电为主的南头镇、东凤镇,其工业名牌产品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战略思考 以区域品牌推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强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企业靠单打独斗树立品牌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塑造区域品牌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尤其是中山一镇一品的产业特点更适合培育区域品牌,企业积极主动,政府全力推动。
区域品牌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如以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以佳能等为代表的日本电子品牌,以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等为代表的德国汽车,以阿里巴巴为带动的杭州电子商务。也可以是不同产品的集中展示形式,如义务小商品、虎门休闲服、深圳礼服等,都是区域品牌的佼佼者。
打造中山区域品牌靠什么?如今,中山一镇一品的产业特色有很好的基础,适合发展区域品牌,而质量提升是关键,中山已走出一条特色路子。如大力发展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今年3·28引进的德国VDE鉴衡综合检测基地项目,已经运作三年的硕泰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等,2017年搭建的智能家电平台等,成为中山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如今,小榄锁具已成为国家锁具示范区,南头小家电很适合发展区域品牌,已于2017年申报广东省家电品牌示范区,还可以努力打造大涌红木品牌示范区、港口游戏游艺产业示范区、南朗孙中山故居旅游示范区、东升办公家具、黄圃腊味、横栏灯饰配件等示范区。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要真正认识到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品牌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加大力度扶持集群品牌建设。中山集群品牌的建设这几年有了一些举措和成绩,但总体上的认识还不到位,推进力度还未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三方合力。中山品牌的建设既要企业自身发展单个品牌,也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区域品牌建设,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人物访谈
摸着石头过河,打响第一炮
——专访市质监局锅炉科主任科员杨少铎
○记者:您是2002年中山市实施名牌战略的参与者、亲历者之一,当时中山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名牌战略的?
●杨少铎: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彼时的中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多停留在加工的层面。世界工厂付出的代价很大,包括人力、资源、土地等,还要牺牲环境,但蛋糕分得少,国际品牌获取了大部分的利润。大力发展民族品牌才是出路,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站在链条的上层,对经济发展进行良性推动。
2001年,国家推出了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名牌产品政策,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非常敏感,从省质监局到市质监局马上行动。当时中山市工业立市已有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停留在星星多月亮少的状态,产品附加值不高,市政府提出了从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
○记者:名牌战略刚实施的时候,如何保证各项工作稳妥推进?
●杨少铎:2002年,市政府发布了中府(2002)57号《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对中山市获得名牌产品企业进行奖励和政策扶持。
在省质监局发出关于开展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评价的通知后,市质监局到各镇区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等进行发动。小榄镇政府率先行动,出台激励政策,发动了全镇较大型企业以及有兴趣创品牌的企业积极申报。市领导高度重视,将30个中山名牌产品纳入争创省以上名牌名标内,有些是隐形冠军,如华帝,当时的总盘子不大,但炉具全国做到第一。企业上报的申报材料是评审专家们了解企业优势的窗口,市质监局非常重视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由于是第一年开展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的评价工作,其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几乎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市质监局工作人员主动与市统计、税务、海关等部门沟通,协助企业顺利取得相关部门出具的企业销售、纳税、出口等证明材料,努力研究吃透省质监局申报要求,逐一指导企业组织申报材料。
2002年,在广东省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上,全省98个产品当选,其中,中山有15个,仅次于广州和佛山,排名全省第三,可谓一炮打响。入选的品牌包括创尔特、华帝、樱雪、鹰唛、咀香园、百威、华艺、欧普、华锋、固力、凯达、澳雪、爱浪、中顺洁柔以及沙溪凉茶。最终,中山送到省里的材料受到表扬。周边城市也纷纷到中山学习创建品牌经验。
○记者:实施名牌战略对中山市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少铎:名牌战略是以质取胜,质量不过关一票否决。企业在获得国家名牌产品荣誉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如樱雪、欧普等企业,可以说滚雪球般发展,大大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2003年,中山市燃气具、热水器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数量占全国三成以上。并在2003年和2006年两年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也为今天中山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打下了基础。
新闻推荐
三名老法官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山法院40年间的沧桑巨变 骑车下乡判案 挂上国徽开庭
81岁的陈雁英(右)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做书记员的点点滴滴,一些下乡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10月30日,76岁的罗玉辉等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