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 “中山红”敢过黄河斗天寒
回望大涌红木家具的历史会发现,红木家具业之所以在大涌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既有时代赋予的机遇,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同时也与大涌人机智勤劳、务实创新、执着坚守的品质和精神分不开。
本报记者 吴森林
通讯员 李亮 蓝天
■大涌镇红木产业发展大事记
到1985年
大涌全镇办起了30家简易的家具店、厂,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
2008年9月
大涌参与起草并修订了由国家发改委公布实施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QB/T2385行业标准。
2013年12月
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中山市大涌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这是中山市首个镇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纲要。
2015年
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入选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5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成为中山市唯一一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并被中国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共同推动艺术红木产业发展。
2016年
设立的协同创新专项资金的扶持和推动,2000万元年度资金撬动了无限的技术创新空间。
传承
大涌人的木工技艺传承千年
创建于1982年的中山鸿发家具有限公司,是中山大涌镇第一家红木家具企业。创始人萧照兴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刚刚改革开放,民间对明式家具的需求几乎呈现出饥渴的状态”。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明式家具没有继续生产,改革开放后,民间对款式简洁大气、冬暖夏凉的明式家具有一种很深的“情怀”。此外国家借贷政策的出台,对个体工商户有了很大的扶持。这些大环境对喜欢家具行业、利用农闲时学会木工制作各个环节并在中山市藤厂等地做过多年木工的萧照兴来说,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1982年,萧照兴的“大涌镇南文鸿发家私厂”顺应诞生并蓬勃发展。
鸿发家具的发展轨迹,是大涌红木家具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历史长河中梳理大涌红木家具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这个产业与大涌结缘并非偶然,而是勤劳的大涌人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积淀孕育出的必然。
据《大涌镇志》记载,宋元年间,大涌一带居民把建房剩下的木材边角料,用于制作家具和木雕。到了明清时期,大涌各乡村兴起建造祠堂、庙宇,这些祠堂、庙宇的拱台梁柱, 刻画着翔龙彩凤、菩提花卉、亭台人物,栩栩如生,展现着大涌当时民间工匠家们的木刻、石刻艺术风格。
对木料的精选,对艺术的追求,再到对家具的追捧,大涌人这些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从根本上铸就了大涌红木在国内市场的起源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20世纪80年代,是大涌红木家具业起步并迅猛席卷全国的重要时期。正逢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农户洗脚上田,考虑如何发掘商机。萧照兴回忆,有几个农户用水利工程淘汰下来和在船厂购入的红木,凭着自己的木工手艺,制作了简单的原色仿古炕床、直背靠椅。到1985年,全镇办起了30家简易的家具店(厂),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
发展
奋斗20年摘得“国字号”荣誉
20世纪80年代,生产资料缺乏、产业链不成熟等隐忧仍然给创业者带来诸多挑战。 萧照兴现在公司新址就位于大涌城区最繁华的中心位置,透过明亮的落地窗户,依然可以望到不远处的旧式厂房。“那个地方就是30多年前鸿发的小作坊,当年自己生产的第一套产品——明式沙发就在那间破旧的厂房里面生产出来的。”创业初期的酸甜苦辣,萧照兴历历在目,现在回想起来难免令人唏嘘。
“刚做家私,全靠手工,很多木工工具都是我自己做的,工厂几个人分担了锯木头、制作、包装、运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没有机器,全靠一双肩膀扛。几乎每天早上7点出门,深夜甚至凌晨才睡觉。”萧照兴说,那时到广州买一条做家私的坤甸木要耗时一天一夜。他第一间厂房是搭在鱼塘上的松皮房,工人搬运家私时,地板咯吱咯吱地响,有几次工人的脚居然踩破了地上的木板。与生产制作相比,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是跑业务。“家具太大,不可能带着家私跑,我们都是拍几张照片,带着照片到商场去推销。”萧照兴说,这种状态直到1986年,产品逐渐有了知名度才结束,那时“鸿发”不仅有了固定订单,很多商家客户还会自己上门订购,同时厂里也引进了大型锯木机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这一年,“鸿发”的员工增加到70多人,厂房也得到增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开始鼓励开办私人企业。短短10年间,红木家具厂商先后添置简易的常规设备,扩大红木家具生产。1992年,大涌有红木相关企业9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近四成。
大涌红木家具的企业家们从“人才、木材、管理、质量、开发”等方面提升红木家具的品位, 产品既要发扬中国红木家具的优良传统,又要融入现代家具时尚理念;既是富裕人家、高雅人士收藏与欣赏的工艺精品,也是平民百姓家休闲、憩息的舒适家具 。2003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联合授予大涌镇“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称号,这也是大涌红木家具行业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创新
成为中山专业镇转型升级试点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处于深度调整的状态中。当前大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面临困难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大、地均产出效益不高、分工协作程度较低、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等。
如何推动大涌新一轮发展,成为摆在大涌面前的重要课题。不管是政府姿态还是企业目标,创新、融合、改革,成为共同的关键词。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无疑是中国红木产业的航空母舰。红博城总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总投资48亿元,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打造成古典的中式建筑群落。红博城是大涌特色文化旅游的一大旗舰景区,也是大涌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将探索和带动业态创新,带动产城融合发展,加速人才集聚,对红木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2013年12月31日,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中山市大涌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这是中山市首个镇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纲要。这也意味着,大涌镇是中山市镇区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发展的第一块“试验田”。 另根据《大涌镇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实施意见》,到2020年,规上限上企业达200家,发展成百亿产业集群。
30多年不过是历史的一瞬间,但对大涌来说却是巨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涌镇红木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在专业镇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大涌人民依旧目光如炬,步履铿锵。大涌人的智慧和汗水,将会迎来红木产业的又一个辉煌……
人物访谈
萧照兴,现任中山市鸿发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中山大涌镇第一家红木家具企业的创始人,曾经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可谓是大涌红木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
20年前的“打工仔”
如今大部分成老板
○记者:大涌红木发展这么多年,在行业内产生怎样的影响?
●萧照兴:20世纪80年代,是大涌红木家具业起步并迅猛席卷全国的重要时期。 一些农户洗脚上田, 凭着自己的木工手艺,开始了红木家具的生产。
当历史车轮驶入2000年,大涌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红木生产销售基地,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当时的旗涌路两边都是家私制造企业,一大批江浙地区有技能的木工来到大涌。当年的那些打工仔,后来大部分都成了红木企业的老板, 当前红木产业发展正猛的浙江丹阳、福建仙游等地,也是受大涌影响最近十年八年才起步发展的。
○记者:在破解红木烘干方式技术方面,大涌进行过哪些尝试?
●萧照兴:20世纪90年代,大涌红木家具受天气、气候影响,发往北方的成品容易出现爆裂。很多人都认为南方家具过不了长江,过不了黄河。1997年,自己开始对红木烘干技术进行开发。为了找到最好的烘干方式方法可谓交了很多学费。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试验开发,鸿发通过采用先进的第五代全电脑智能化木材干燥处理系统,不仅让制作的红木家具越过了长江黄河,还远销世界各地。2000年年初,鸿发家具正式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红木家具企业。2008年9月,自己参与起草并修订了由国家发改委公布实施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QB/T2385行业标准。
○记者:进入新世纪,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推动着各行各业自身变革,大涌红木在这方面取得哪些成绩?
●萧照兴:红木产品检测也有了新技术。现在,只需打开手机微信,扫描一下粘贴在红木家具上的二维码标签,就可查看鉴定报告和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大涌红木家具质量信用平台的新功能,相对于传统的红木产品检测技术,具有不会破坏家具完整性,准确快速且费用极低的优点。这项新技术的诞生,得益于市科技局2016年设立的协同创新专项资金的扶持和推动,2000万元年度资金撬动了无限的技术创新空间,短短几个月间就有首批16个协同创新中心得到认定,这种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山市多个产业领域以往单一主体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新闻推荐
中山市雍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根据建设部《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暂行办法》及中山市《关于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活动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