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 构建中山扩大开放新格局

中山日报 2019-01-25 19:27
□熊晶

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时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同时,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深化改革开放。

中山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开放基础,积累了较好的开放优势,同时,孕育了富有中山特色的开放文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中山更应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旗帜,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加快改革攻坚,构建中山全面扩大开放新局面。

■加快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建设开放的立体交通体系

中山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90公里半径内有5大机场和4大深水港,中山应充分利用好周边机场和深水港的优势,推进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打造对周边海港和空港的无缝连接通道,从而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通,提高对外开放的畅通度。同时,要作好“东承”和“西接”文章。“东承”方面,要衔接好中山到深圳的交通,主动吸引和承接深圳、香港的高端资源要素,通过借道深圳,更好的与香港互联互通,利用好香港的国际贸易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打造开放新格局;“西接”方面,要强化中山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连通粤西的战略地位,做强枢纽城市功能,增强对珠江西岸各市的辐射。

■加强与其他城市产业融合和错位发展,形成对外协同发展机制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粤港澳合作的模式进入3.0时代。在过去,由于缺乏区域功能定位和统一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产业同质性突出,市际间的竞争多于合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湾区内各城市间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的不同,形成错位发展和协同分工,打破城市间的经济分割,加强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实现湾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员,在湾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进行单兵作战,应该与其他城市进行抱团发展,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核心城市形成开放合作的共生发展,与佛山、江门等其他同级城市形成产业互补的错位发展,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共同打造世界级的开放型湾区。

中山作为深圳产业辐射珠江西岸的首站,可以瞄准深圳产业布局,牢牢抓住深圳产业向外溢出的机遇期,根据中山原有基础,选择深圳重点发展的两到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全面对接,打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同时,中山可以加强与深圳金融产业的深入合作,为中山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多渠道、开放式的资金支持。可以探索与深圳合作打通金融资本的“深中通道”,由政府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掌握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全周期的融资需求,与深圳形成对接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利用自贸区资源,建立健全开放式合作体制机制

中山周边环绕着南沙、前海、横琴三大自贸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中山应加快对相关自贸区政策的研究,深入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服务业开放、人才培育引进、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举措,将区位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形成具有中山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品牌。

中山可以主动与三大自贸区协同对接,通过与三大自贸区建立开放式合作的机制体制,建立联动开发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合理利用自贸区的政策红利的外溢作用,把区位优势转化为政策红利和发展优势,构建中山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今年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其中大部分商品属于高端制造行业,主要针对“中国制造2025”。目前,先进装备制造已成中山支柱产业,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山的制造业必然受到巨大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山应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扩大中山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拓展对外贸易新通道。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产业内、企业间,可以拉帮结队,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一起“走出去”,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的形式推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抱团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以收购、兼并、重组、控股等方式向外发展。如在研发端可以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吸收国外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从而促进中山制造的转型升级;在生产端可以在国外收购工厂或者建立生产基地,合法规避关税问题,在中山发展总部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销售端可以借助互联网、国际会展、国际推介会等产业对外发展平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改革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形成国际化人才聚集高地

扩大开放离不开国际化人才交流。中山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缺少大院大所,高端人才没有“落脚地”,高层次国际创新人才、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缺少能有效组织开展产业国际合作和国际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应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大力引进国(境)内外高水平综合大学、高质量特色学院和应用型技术大学,提升教育国际化合作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合作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搭建新型研发机构,为引进高端国际人才搭建平台载体;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容错机制,吸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创业团队在中山进行项目试点、推广。大力开展人才发展政策的研究,要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的人才政策对有关条款进行优化加强,制定出具有中山特色的、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

同时,应充分发挥中山的“侨乡”优势,研究制定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人专业人才回国创业的政策,为来中山工作的优秀海外专家和研发团队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降低港澳居民在湾区内地就业创业的成本和门槛,积极争取港澳青年来中山创业,让港澳居民在中山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待遇。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乡村医生

村道上,黄超明的身影匆匆而过。给乡亲们民讲解医学小常识。与村民聊天。到田头了解村民的健康情况。给小孩看病。给病人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