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中山日报 2019-01-25 19:26

作者简介梁士伦博士,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教授、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厅级奖项15项等。扫一扫看微视频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强调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在实体经济中,中山目前支柱产业仍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随着近年来传统产业增速放缓,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步下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成为新时代优化实体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重点;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研发资源不足,创新平台力量薄弱,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在现代金融方面,存在金融供给约束和资金配置扭曲,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风险投资活跃度不够,致使新兴产业发展得不到金融供给的有效支持;在人力资源方面,传统产业、小微企业为主的市场结构造成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产业土壤相对缺乏,新兴产业领域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主要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严重缺乏。

新兴产业具备高创新性、高成长性、战略先导性,代表着产业结构转换的新趋势和新兴科技产业化的新水平,成为引领一国或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新兴产业既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最集中的领域,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中山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重点布局对中山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长期支撑和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成为产业体系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形成一批新增长点,不断增强中山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是着力选择一批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结合中山产业发展基础和实际,选择一批增长率高、技术先进、产业扩散效应强的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从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制造装备、主导产品生产、系统集成、售后服务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树立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跨越发展,力争成为全省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先行区和产业集聚地。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要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动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促进以科技强市、智慧中山、数字中山等为内涵的现代化创新体系的形成。建设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验检测,到品牌营销、认证服务、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全覆盖的服务平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通过任务众包、生产协作等方式,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鼓励小微企业以专业化分工、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型骨干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促进大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三是加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整合市属国企金融资源,发起成立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并以主导、参与、PPP等多种方式加快壮大资金规模,畅通产业融资渠道。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推广科技贷款融资、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担保、保险等机构为新兴产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风险保障。不断优化调整充实上市企业后备库,不断完善上市优惠政策,推动中山科技实力强、发展前景好、成长性高的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中山板块”。

四是培育引进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亟需人才分类列入中山紧缺适用人才、高层次人才目录,加大新兴产业引才力度。鼓励国内外一流的职业技术名校到中山以校区、专业、培训、联合培养等形式开展合作,建立高水平人才培训(培养)基地。推广柔性引进和利用人才的方式,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整合利用市内外人才资源,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山城市定位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能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中山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三个定位”为指引,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依托中国(中山)电子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市级产业平台等,对接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核心的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承接深圳、香港等地区高端产业外溢,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产业项目,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独具中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闻推荐

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结业 边学边干深化落实把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本报讯(记者吴森林通讯员钟祖彦)13日下午,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结业,市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