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过半,中山发展成绩如何? 南方号“中山发改”用一张图说清楚了
2018年,中山市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图为中山市孙文纪念公园。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政务新媒体已经将“一图读懂”这种方式用得很溜,无论是重要信息发布,还是政策解读,一张长图就可以将几十页的文件内容浓缩起来,让网友看得清清楚楚。
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候,南方号·中山矩阵中“一图读懂”的内容也渐渐多了起来,南方号纷纷用这种方法发总结、做展望。其中南方号“中山发改”1月9日发出的《中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这张长图分量更重,清晰明了的图解将中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效果展现出来。
这两年多的时间中山取得了哪些发展成绩?扫描二维码一起来“一图读懂”。
●南方日报记者孙嘉琳实习生符梦雅
17项指标提前达到期末目标
“十三五”从2016年开始,至2018年上半年走完半程。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市发展改革局牵头组织各镇区、部门开展了《中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用半年时间形成了《关于中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实施情况评估及部分指标和重大建设项目调整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已于2018年12月28日经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报告》,“十三五”前半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中山发改”南方号用长图介绍,中山市在“十三五”前半期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规划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类49项指标,17项指标提前达到规划期末目标,20项指标达到均衡进度或规划要求。
其中,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推动下,中山这两年半以来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年均增长6.34%,2017年达10.63万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两年年均增长36.98%,2017年达17.13件。
这两年半以来,中山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包括高起点规划了翠亨科学城,形成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三角迪茵湖和坦洲裕洲岛“两区一湖一岛”区域创新平台格局;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017年的1715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增至5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增至1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增至59家,省级以上28家;2017年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87家(其中国家级7家)市级工程中心67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3家。
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保持全省最低
外地人来到中山,会发现这里的乡镇也宛如城市一样发达。事实上,中山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多年保持着全省最低的纪录,印证了中山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较高。
《报告》显示,这两年多以来中山市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扎实有力,古镇灯饰特色小镇、大涌中国红木文化旅游小镇、东升棒球小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小镇。两年来,中山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8个百分点,2017年达到46%;城乡居民收入比2018年上半年降至1.45,继续保持全省最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553元,两年年均增长10.44%,高于GDP增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14.34万人。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让更多城镇居民共享发展的成效。其中,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提高到97.63%、98%、98%。
“十三五”以来,中山全力落实国家、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部署,成立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区域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通过出台《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中山市“一中心、四组团”发展模式有序展开,强化发展规划、产业平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城市环境提升等五方面统筹。
良好的生态环境向来是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比较优势,根据《报告》,“十三五”前半期中山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再创佳绩。其中,万元GDP用水量、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两年累计分别降低20.75、7.6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17年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达295万立方米、23.08%。
中山在此期间还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和生态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在省级保责任考核中连续十年获评“优秀”等级,并于2018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12个“十三五”重大项目完工投产
“中山发改”在长图中还介绍了中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截至2018年6月底,已有12个重大项目完工投产,103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09.89亿元,占“十三五”期间投资计划的42.44%。
以产业平台、重大项目为依托,中山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近两年来,中山市陆续推出“实体经济十条”“工业用地十条”、公共技术服务一站式对接、企业“管家式”服务等一大批惠企政策,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目前,包括淋浴房、五金锁具、灯饰光源、红木家具、游艺设备等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五个产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40%、60%、60%和70%。为持续提升中山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山在“十三五”期间部署了市级九大产业发展平台,成功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健康医药等四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此外,现代服务业发展也相应提速,至2017年底,中山市共有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7个,累计完成投资796.7亿元,主要业务达627.4亿元。
中山具有比较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特征,近年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报告》指出,“十三五”以来中山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企业投资便利化、审批要标准化、审批信息透明化、主体行为规范化。对外开放新格局也得到进一步优化: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中山新增非金融类境外投资项目90宗,投资目的呈多元化发展,涉及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新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4宗;外贸发展转型升级方面,古镇、小榄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外贸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闻推荐
流感攻击幼童脑部?卫计部门回应该传言不实 预防流感,接种疫苗最有效
中山正处于冬春流感高发期。本周,“本次冬春流感专门攻击幼童脑部”、“这次EB流感很严重”等传言在互联网流行。1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