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栏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建成资源化处理中心 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与处理
在垃圾收集环节,横栏镇投入5000多个垃圾分类桶、60个垃圾分类亭。图为位于宝裕村的垃圾分类亭。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横栏镇资源化处理中心,操作人员将垃圾倒入设备中进行处理。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摄
每天上午9时许,3辆垃圾清运车先后驶出横栏镇资源化处理中心,分别前往西冲市场、茂辉市场等垃圾分类试点单位。资源化处理中心内的两台大型处理设备,将带回的可腐烂垃圾进行粉碎、挤压、发酵和烘干,并生产成一袋袋有机肥,用于市政绿化苗木的种植。
《中山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全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村保洁、生活垃圾收运的专业化管护和市场化运作,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从去年开始,作为中山市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镇区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改革试点镇区之一,横栏镇大力整治镇容村容黑点、清拆养殖窝棚、治理河涌污染,加快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巩固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选取9个单位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1月3日,横栏镇举行人居环境整治暨垃圾分类主题党日活动,并为横栏小学、鹿茵华庭小区、宝裕村等18支新成立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授旗,吹响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文明城镇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实施垃圾分类是横栏镇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二者密不可分。”据横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横栏镇常住人口约20万人,每天产生固体废弃物近400吨。其中,生活垃圾约为300吨,分类之后的可腐烂垃圾约为100吨。
借鉴江浙地区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横栏镇提出采取源头分类减量、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思路,选取政府机关、横栏中学、横栏小学、横栏医院、五沙村、宝裕村、西冲市场、茂辉市场、鹿茵华庭等9个单位作为全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单位,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
元旦假期过后,气温开始缓慢回升。位于跃进路旁的宝裕村委会,仍显得有些冷清,正门处的几个停车位都空置着。这些天,宝裕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纷纷下沉,挨家挨户派发垃圾分类桶。
“我们还会随身携带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给村民们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做法。”宝裕村党委委员何翠媛说,“生活垃圾应该怎么分类?分类后又如何回收?这些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了解,横栏镇将生活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即两分类法;再将不可腐烂垃圾细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即四分类法。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家居和办公室环境采用两分类法,户外公共环境采用四分类法。
“由于两分类法的做法简单,方便大家理解和投放垃圾,因此村里也主要采用这种方式,由村民自行分类投放,收集员每天上门收集。”何翠媛说。而在试点住宅小区,由政府发放垃圾袋,收集可腐烂垃圾,实行定点定时投放。在每天的早、晚两个时段,居民将垃圾分类后送至指定的地点,进行分类投放。
为了保障源头分类的效果,横栏镇要求分类收集员将每天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按照“好、中、差”进行打分统计,掌握情况并及时开展上门指导和纠正。同时,在农村、住宅小区设立村(居)民垃圾分类红黑榜,通过树立典型和积分形式进行奖励,以提高居民参加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目前,横栏镇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在收集环节,投入5000多个垃圾分类桶、60个垃圾分类亭,还引入社会资本在试点单位和镇内住宅小区投放60个旧衣物回收箱;在清运环节,购置了10辆可腐烂垃圾分类清运车,按照“村收集、镇清运”的模式对可腐烂垃圾进行清运;在中转环节,建立了一个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仓库。
为解决垃圾分类后无法处理的问题,横栏镇对西冲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一个占地达1200平方米的资源化处理中心,并购入2台垃圾处理设备。每台设备每天可处理可腐烂垃圾5吨,经过粉碎、挤压、发酵、烘干等环节后,可生产成有机肥,用于市政绿化苗木的种植。
上午10时许,3辆垃圾清运车已经返回资源化处理中心。操作人员开始进行二次分拣,金属、塑料、玻璃、石头等物品要一一筛选出来,再将一桶桶垃圾倒入设备中进行处理。从工作人员按下“进料”的启动键开始,整个流程基本上都是全自动化操作。
“通过处理可腐烂垃圾,再生产成有机肥料,这个转化率大约为10%,暂时是先用作市政绿化,后期将逐步推广使用。”横栏镇资源化处理中心负责人覃柳音透露,今年还计划再添置一台大设备,日处理能力为10吨左右,专门用作处理餐厨垃圾。此外,横栏镇还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园林垃圾和大件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垃圾分类,从小做起。从去年开始,横栏镇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以横栏小学为例,该校在教室、办公室推广生活垃圾两分法,在校园内的室外区域推广生活垃圾四分法,还设置垃圾分类亭。此外,专门成立了教师和学生垃圾分类督导志愿队,时刻督促和指导全校师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各班会利用唱歌、小品、相声、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横栏小学德育处老师卢玉冰介绍,学校还积极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动家庭垃圾分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们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以实际行动带动邻里。
据统计,就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做法,横栏小学已经先后组织了4次专题培训与讲座以及6次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使垃圾分类理念在校园里扎根和践行。“学生们的意识的确在逐步增强,每次在扔垃圾前都会想一想该放在哪里,懂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卢玉冰说。
“中小学生对讲座的内容很感兴趣,从长远看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陈念,曾到横栏小学做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在他看来,横栏镇垃圾分类工作因地制宜地采用“四分法”(适合公共机构、户外公共环境)和“两分法”(适合农村、城镇及一般家庭垃圾)相结合,这种做法值得其他镇区学习。
■声音
横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永华:
党员干部争做表率
积极发动全民参与
2018年,横栏镇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深入基层。2019年伊始,举办人居环境整治暨垃圾分类主题党日活动,目的是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文明城镇吹响集结号和冲锋号。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久久为功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横栏镇已经在这项工作上迈出了第一步,还将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在营造宜居环境上取得新成效。
未来,横栏镇将继续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坚持每周二、周六,在党员干部、群众及社会志愿者中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主题创文志愿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文品牌,为改善人居环境添砖加瓦。
同时,希望全镇党员干部和垃圾分类志愿队伍在日常志愿活动中争做表率,通过一言一行将垃圾分类理念普及到社会各界,积极发动全民参与,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群众接受度和社会影响力。
南方日报记者郭冬冬
通讯员吴玉婷黄卫梅
新闻推荐
“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证明”今年起取消 生产能力经营状况“自己说了就算”
本报讯(记者徐世球)“取消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能力证明,意味着又少了一道程序,是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的福音。”中山市瀛海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