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构建食品安全格局 食安中山连续4年获评全省A级或优秀

广州日报 2019-01-04 04:32

▲“全民查餐厅”活动中,由市民代表选取食品进行抽检作为广东省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中山向来把食品安全工作视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保障民生工程,近四年中山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或A级,2018年8月,中山市通过了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中期评估检查。

昨日,笔者从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中山2018年共完成食品抽检17191批次,总体合格率达97.9%;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得分为86.6,比2015年提升了24.4,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向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2019年,该局将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进一步打造“阳光食品”工程等惠民新项目,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吃得放心食品安全看得见

2018年,“保障食品安全”被列入“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10月底办好了“推进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据介绍,全市现有的205家中小学校食堂中有142家被评定为量化A级单位,A级率69.3%,B级及以上100%,“明厨亮灶”建成率100%,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率100%。该局还开展了中高考、“慈善万人行”、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和民间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保障43万人次的用餐安全。

“打工族”和宅男宅女的“外卖”安全也是该局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点。2018年,该局通过发起“平台自查—线上排查—线下整治”,明确了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主体责任,实现了整改工作从线上到线下的无缝对接。2018年该局已督促2447家问题单位完成整改,关停无证经营单位481家,有效整治网络订餐违法违规行为。

2018年,中山推进了全市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作。据介绍,该局2018年建立了“能上能下,规范提升”的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机制,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25054家,量化率96.4%,其中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餐单位和大型餐饮单位、大型企业食堂(800人以上)量化A级率为32.7%、B级率为66.2%。推进餐饮“明厨亮灶”建设,全市20133家餐饮单位实施“明厨亮灶”,覆盖率达80.4%,相比2017年底新增10923家。该局强化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在“中山食安”微信平台设立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自学考试平台,6683名从业人员完成登记注册和学习考试。

该局2018年创新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为“大食会”筑牢了“防火墙”。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机制,即按照“五统一”原则——统一承保公司、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支付渠道、统一责任限额和统一服务承诺,建立了由12家保险公司参与的“共保”机制。4月,中山市小榄镇成功签署了全省首张民间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险保单。至今累计出单11份,保障金额达2110万元。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该局创新开展“阳光快检”工作,在77个农贸市场和24个镇区快检中心的快检室安装摄像头,通过移动云平台实现视频直播和远程监管,提高快检资源利用率和透明度。自9月“阳光快检”云平台试运行以来,全市食用农产品快检不合格发现率大大提升,快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铁腕整治违法违规零容忍

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是一支敢于“动真碰硬”的队伍,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

据介绍,该局2018年持续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治理:开展食用植物油塑化剂专项检查及食品小作坊、白酒生产行业、茶叶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开展酒类食品、学校及周边食品、农村食品、涉校食品、旅游食品及单位食堂、网络订餐、无证经营专项整治,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其中,学校及周边食品专项整治检查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2257家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1416家次,督促1027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的单位完成整改;食品无证经营专项整治关停无证经营单位1799家,督促1268家无证单位办理许可,立案查处19宗,罚没64.3万元。

查处违法方面,2018年全市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917宗,涉案金额近300万元,罚款850多万元,查获重大、较大案件103宗,查处未取得许可或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窝点67个,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8张,对9家企业或个人作出5年至终身禁入的“资格罚”。

值得注意的是,该局2018年深化了“两法衔接”,进一步完善公安、检察部门提前介入、联合办案的两法衔接、行刑直连办案机制,组建“食药警察”,共申请公安提前介入16次。分别就水产品行业整治、冻肉行业整治及个别重要案件的个件的行刑或行政联合协作问题召开各类协调合议13场。

简政便民审批改革再创新

各位街坊请注意!从2018年12月25日起,中山正式推广实施食品药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日前,笔者从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该局在小餐饮“申请人承诺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食品药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实施范围,精简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据悉,现在申请人只需书面承诺符合相应事项的许可条件,并自愿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审批部门将可当场或5个工作日内发放许可证。

如今,中山随处可以感受到食品药品审批事务的快捷便利。该局2018年推进电子化审批,累计对食品药品经营的15个事项实施全流程电子化审批。开展“容缺受理”、“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代理办同城办”服务,网上办理率达100%,实现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部分实现“零跑动”。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与此同时,该局2018年开展“减证便民”服务,清理证明事项,制定便民替代措施,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实行自贸区“证照分离”试点改革,由火炬开发区对50平方米以下小型餐饮实行备案管理,并承接原由市局实施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药品经营许可(零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审批服务事项,优化准营管理。部门镇区试行并联审批,火炬开发区、三角、石岐实现“证照联办”,西区推行“准入即准营,两日即办成”审批模式。

“服务到家”也是该局目前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措施之一。每周二和周四下午5:30至6:30,该局行政服务窗口都推行非工作时间审批延时服务,根据预约情况,加班加点为群众办事。同时,中山市50个大型小区的“政务服务站”均提供食品药品经营许可、食品小作坊登记咨询及申报材料代收、代办服务。

全民参与社会共治出新招

“如何鼓励市民参与到食品安全城市的创建与监管当中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向笔者介绍了2018年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招”——“全民查餐厅”活动。所谓的“全民查餐厅”,就是以检查对象市民点单、检查过程市民参与、检查结果社会公开的方式,对广州市餐饮服务单位开展检查工作。

笔者也曾多次参与“全民查餐厅”,为了让更多市民关注并参与其中,该局以“线上直播+线下检查”的方式开展活动。除了邀请了市民代表走进中央厨房、网络订餐餐厅、“网红餐厅”、学校食堂等餐饮单位后厨参与检查,还结合网络直播、图文直播等方式公开检查过程,邀请网友抽检食品,实时互动,解答网友问题。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全行业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受到市民、网民的一致好评,在行业内也形成了规范提升的良好氛围。

目前“全民查餐厅”活动已开展71期,邀请市民448人次参与,检查餐饮单位145家次,处理问题104宗,取缔无证经营2家,得到新华网、人民日报、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及多家省市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刊发新闻稿90余篇,播出视频报道20余期,共有40多万网民收看“网络直播”。

同时,中山的餐饮企业纷纷关注活动,梳理自查存在问题,自觉提升了管理水平,2018年以来中山新增A级单位164家,新增“明厨亮灶”餐饮单位数10923家。活动让餐饮经营暴露在公众监督的“阳光”下,以“真查、真做、真改”推动全市餐饮业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共治效果显著。

此外,该局2018年还拓宽了投诉举报受理渠道,继续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共处理投诉举报1575宗,发出举报奖励71宗,并按规定发放奖励金。同时建立了“黑名单”、“曝光台”等违法违规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案件公开、“黑名单”、“曝光台”等渠道及时公开违法行为,发动社会监督,对违法者进行综合性惩戒,2018年全市公开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706宗(含跨年办结案件),主动公示或转载“黑名单”信息6期14条,按时公开率100%。公开食品抽检结果信息38期7565批次、保健食品抽检结果信息2期25批次,化妆品抽检结果信息2期87批次,及时发布消费提醒,倒逼企业守法经营。

如何让食品安全走近百姓身边?据介绍,该局2018年还多次举办了“快检开放日”、“食安卫士在身边”科普大讲堂、“食品安全一日游”等100多场科普宣传活动。利用“中山食安”微信公众号组织“食安中山我点赞”摄影大赛,开展“微食安·进校园”小学生家庭暑期有奖答题活动,以小手拉大手带动20万人次参与。经第三方测评,社会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79.2%,市民对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知晓率达88.2%、支持率为98.0%。

展望2019“阳光食品”惠民生

“今年我局还将实施“阳光食品”工程,进一步升级"看得见"的食品安全。”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人介绍。所谓的“阳光食品”工程,就是采用“互联网+”的方式,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加工制作过程实施网络直播,建设“阳光厨房”、“阳光快检”、“阳光作坊”三个模块。

待“阳光食品”工程实施后,监管部门和市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施查看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生产状况、市场环节食品快检状况、餐饮环节“明厨亮灶”状况,即时了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息,实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社会监督,以此倒逼企业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管理,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据悉,该局已将“阳光食品”工程作为2019年民生实事进行申报,期盼得到市民的支持和参与。

2019年,该局还在食品抽检上“加码”。在2018年超额完成“每千人4批次”食品检验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市食品检验量,加大食品抽检工作力度,将食品检验量从2018年的“每千人4批次”提升至2019年的“每千人5.5批次”,科学制定抽检方案,突出问题导向,广泛覆盖业态。突出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等重点指标,紧盯风险程度高、低合格率以及消费量大的重点品种,瞄准大型批发市场、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抽检频次,提高问题发现率,以科技手段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新闻推荐

中山市江西商会新一届“慈善阳光班”开班 八年累计有450名江西贫困学子获资助

本报讯(记者黄标通讯员方勇)“作为阳光班的学子,我一定会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发奋图强,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2018年12月31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