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在全省率先出台休闲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培育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

南方都市报 2019-01-03 06:30

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中山该如何去做?昨日,南都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获悉,《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情况的报告》已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据悉,中山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占地面积约3万亩,亩产较传统农业提高30%以上;培育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16个以及省级AA级农业公园2个,国家AAA级休闲农业景区1个,国家级美丽乡村1个。

已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

对于乡村振兴工作,中山目前的实施进展情况如何?对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文龙表示,中山重视强化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首先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3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93家。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面,中山大力发展花木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现有花木面积约12万亩,年销售额26亿元;淡水养殖面积32万亩,年产值46亿元;蔬菜复种面积35万亩,年产值27亿元;水果种植面积约10万亩,年产值近11亿元。”

另一方面,杨文龙介绍,中山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占地面积约3万亩,亩产较传统农业提高30%以上;已培育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16个以及省级AA级农业公园2个,国家AAA级休闲农业景区1个,国家级美丽乡村1个,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经营收入逾2亿元。

率先建立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在加快农民增收,增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杨文龙表示,中山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通过开设企业专场招聘会、设立创业孵化基地、推广工作坊等措施拓宽就业途径,率先在全省建立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创建大学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为新型农民创业搭建平台。此外,则是发展高质高效种养业,助推经营性收入增长。“发展种养大户,鼓励建立家庭农场和创设农民合作社,抓好水产、小水果、花木等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种养品种,扶持农业公园、休闲农场、观光农场、生态农场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市场+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接机制”。

杨文龙还表示,中山注重落实民生保障措施,提高转移性收入水平。即加大了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金融保险支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推动村民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据悉,2017年,中山市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已达39.64亿元,村均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1665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0012元,人均股份分红2316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4.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收入比为1.51比1,位居全省前列”。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超96.5%

在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增收的同时,杨文龙强调,中山同样强化环境整治,重点提升农村生态宜居水平。中山全面开展了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出台了《中山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专项行动,消除脏乱差现象;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体系,出台了《中山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悉,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超96.5%,分类减量率超50%,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此外,据介绍,中山还出台了《中山市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因地制宜地开展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全面清理河道水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水塘。据介绍,2012年以来,中山综合整治内河涌192条,长度累计达410公里。

另一方面,杨文龙还强调,中山出台了《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秀美村庄“升级版”实施方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秀美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举例称,“如坦洲镇沾涌经济社和五桂山桂南村,通过彩绘文化墙和修缮祖庙等项目,彰显了水上人家文化和客家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穿插其中,组合成具有浓郁风情的生态景观带,使得村庄更有‘颜值’和‘气质’”。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生态镇18个,广东省生态示范镇15个,创建生态示范村247个;建成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12个,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61个,广东省宜居示范社区85个;成功创建广东名镇5个,广东名村12个。

采写:南都记者肖伟

南都制图:何欣

新闻推荐

再见“橄榄绿” 你好“藏青蓝” 中山边检站、中山市公安边防支队昨分别举行集体换装仪式

1月1日,中山边检站举行集体换装暨授予警衔仪式。本报记者缪晓剑摄本报讯(记者谭华健通讯员陈文星)1月1日,根据党中央关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