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撑腰” 城市发展更有底气 中山不断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方式方法擦亮文明城市招牌
中山市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文明也不断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李玮玮
推动核心价值观生根和发芽
每年“开学季”,升国旗、唱国歌,是各个学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情怀,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核心价值观是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中山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商场车站,一幅幅展示主流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到市民身边。
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各部门精心设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年5月以来,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宣讲活动,组建近200人的“草根”宣讲团讲述改革开放40周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所感所获,受到基层好评。
一个个传统节日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春节之喜庆、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
今年6月27日上午,省市共建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在中山市杨殷故居挂牌,成为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社会课堂。
市文明委整合教育、文化、司法、科技、团委、妇联等部门资源,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少年宫建设等,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
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不断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提升品位创新打造文明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得风气之先的中山经济一直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成为了广东“四小虎”之一,在全国率先跨入小康。
仓禀实而知礼仪,社会的发展,对城市文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成了市委、市政府思考的重要议题。
1996年中山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1997年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1999年被评选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这一称号可谓“全国文明城市”的前身。中宣部专门组织十多家国家级媒体到中山市采访,认为中山取得此成绩的核心经验就是一个字:“实”。
2005年10月26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山和深圳一同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全国仅9个城市获此殊荣。此后,中山连续获得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此后,在连续多年创文工作里,中山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新提出了很多做法,其中不少还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首创。
2006年,中山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公共场所公民行为文明综合指数测评体系”,定期进行测评和公布,这个测评一直沿用到今。
2009年12月16日,中山在全国率先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有2.8万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中山,11.3万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获得积分入学,839人获得入住公租房资格。
在社会治理及新老中山人融合上,中山还相继推出社区建设“2+8+N”模式、村(居)委会特别委员制度、非户籍党员及居民参与社区“两委”选举试点、积极推选优秀外来人员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加强异地商会互助组织建设等。
树立道德模范引领文明风尚
一个城市文明与否,最核心是人的文明。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给一座城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位白衣天使,在公交车上用专业手法救助过一名晕倒的老人;一名普通女性,26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丈夫家有精神疾病的二哥;一对夫妇,用私宅办起了公益图书馆……这样的故事,在中山市不断涌现。从2010年开始,中山市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截至2018年10月,“中山好人”方阵壮大到410人,“广东好人”37人,“中国好人”39人。中山市还设立了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基金。
除了这些典型模范外,更多的普通市民越来越向善、向好、向上。1996年3月,中山第一支志愿者队伍建立,如今,市民踊跃参与志愿服务,“志愿中山”平台显示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40多万人,超过总人口的七分之一。
而从1988年开始的“慈善万人行”,举办31年来,共筹集善款超过13亿元,每年超过100万名市民捐款捐物,生动诠释了中山的“内在美”。
传承优秀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餐馆里,“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标语随处可见;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折枝摇树的情况越来越少;出境游时,人们更加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把旅游中的每一个文明细节当作维护祖国形象的大事去关注和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开展一系列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
要以德润心,也要以文化人。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路过万家广场西侧的东区自助图书馆,总能看到里面灯光暖暖、书香氤氲,还有安静的读书人。中山市目前共建成这样的街区自助图书馆4家,分别在东区、石岐区、西区、南区。2018年,中山市在各镇区建了一批这样的街区自助图书馆,让市民在随处可见的公共阅读空间享受阅读。
据介绍,中山市今年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与此同时,中山市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和专项教育,对文明“陋习”联合整治。聚焦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标志等行为开展交通安全文明行动。推动诚信建设、行业文明建设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山的环境美了、人心暖了、快乐多了……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走过的历程与取得的成就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更会是受益者。
站在新的起点,中山肩负新的重任,继续聚焦精神文明建设,让城市更美好。
■手记
用精神文明塑造更美好的生活
精神文明的领域十分广阔,具体到个体而言,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美好生活的保障是良好的社会治安。2017年,中山连续第六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第四次捧回全国政法综治最高奖项“长安杯”。改革开放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全力打造平安中山,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创业的环境。
美好的生活包括优美的公园、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2018年10月,中山荣获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漫步在中山街头,满眼翠意,街心公园点缀在城市中,城郊的金钟湖公园一到周末吸引市镇及外地游客来休闲度假、运动野餐。更多别具特色的公园,如森林公园、儿童公园、气象公园等在加快建设中,将给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户外公共场所。
美好的生活包括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环境,有意见可反映,有投诉可解决,有点子可接纳,有矛盾可化解。中山一直加大力度推进诚信建设,市民有意见可拨打12345行政投诉热线;近两年全面铺开“一门式”办理业务的市、镇、社区三级行政服务中心,让百姓办事更方便;还举办过多届金点子大赛广纳民意。
美好的生活还在于,让个人价值在更高层面上得以实现。中山市从2010年起推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选出一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工匠精神等先进典型,引领社会新风尚;同时连续六年举办“博爱100”公益创投大赛,建立“志愿中山”平台,从机制、平台上引导更多的市民投身公益、从事志愿服务,在服务他人中收获成长、体现价值、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美好的生活,在每一日去上班的路上,斑马线上,一辆辆汽车停下让行人先过;在公共场所的轻言细语中;在公交站的一把把用完下次再还的“诚信雨伞”中;在遇到纠纷后第一时间不去找熟人而是找律师、依法投诉的合法维权中;在台风过后众志成城的灾后志愿清理服务中……
中山,这座伟人故里,始终秉怀博爱之精神,潜移默化滋养着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在文明上的点滴进步,则汇聚成共有的中山精神。
志愿服务已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48万名志愿者守护“文明中山”
随着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信息化支撑持续深入推进,一条条爱的小溪,终将汇聚成爱心大潮。
12月16日,中山第四届马拉松在蒙蒙细雨中顺利结束,今年共计有1.6万人参加。凌晨三点起,起终点和赛道沿线,穿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来到现场,开展近十个小时的赛事志愿服务。今年,团市委联合市红十字会和民间社会组织招募了1400多名赛会志愿者,为赛事全程提供起终点服务、赛道指引、医疗辅助、后勤保障等系列志愿服务。
除了中山马拉松外,今年,超3000人次参与超强台风“天鸽”灾后志愿服务;每年2000名志愿者参与中山慈善万人行,提供秩序维护服务;“携手送福”中山志愿者关爱行动慰问逾千人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能看到志愿者活跃的身影。
中山市从1996年3月建立第一支志愿者队伍起,22年来队伍不断扩大,据“志愿中山”平台显示,截至12月5日,已进驻平台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共11965支,平台注册志愿者达48万多人,占常住人口15.0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33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达703多万小时。
同时,市志联丰富“志愿中山”的功能,实现与城管“数字平台”、民政局“中山志愿服务网”数据对接,并依托“博爱100”公益项目、外来人口积分入学、入户政策,助力社会善治。2017年启动中山市志愿服务阵地“十百千”计划以来,已在全市中心商圈、社区中心、景区景点、医院等14类场所,建立超800个阵地。
党员志愿者是戴着党徽的“活雷锋”,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上,巾帼志愿服务“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青年志愿服务书写“最公益,最青春”的风采,老年志愿服务者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随着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信息化支撑持续深入推进,一条条爱的小溪,终将汇聚成爱心大潮。在一个向上向善、友爱互助的社会里,人们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出的善意与温暖。
链接
文明中山大事记
●1995年
中山市被广东省确定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行点。
●1996年
中山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1997年
中山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8年
中山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1999年
中山被评为首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2005年
中山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07年
中山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8年
顺利通过第一次复评,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2年
中山被中央文明办恢复“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6年
中山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称号。
●2017年
中山第五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第六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第四次捧回全国政法综治最高奖项“长安杯”。
●2018年
中山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新闻推荐
3800多种植户申请种粮补贴 中山市2018年种粮补贴申报公示
本报讯(记者周振捷)近日,市农业局开始公示中山市2018年种粮补贴申报情况,17个镇区3800多位种植户申请种粮补贴,早晚稻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