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山 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圈
以创新团队研发力量为基础,联合光电充分发挥中山光电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聚集行业微小企业抱团发展。
叶志文摄
2018年12月12日上午,中山市2015年度第四批院士工作站项目“中山市咀香园海洋焙烤食品院士工作站”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传统的百年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咀香园”)已经成为集焙烤食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专卖连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与此同时,中山市2013年度第二批市级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精密光学成像系统创新团队”也在同一天通过了验收。作为一个高成长性的科创型企业,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光电”)在负责这个项目建设期间,共研发了32项新产品,获授权44件中国发明专利、250件实用新型专利和4件美国专利授权。
从传统企业到科创型企业,创新基因深深根植于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的经济总量,成为当年赫赫有名的广东“四小虎”之一。站在新的起点,中山市正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重点增强对深圳香港科技创新力量的承接能力,着力建设产业联动、功能贯穿、协同高效的广深港中创新经济圈。
●撰文:罗丽娟周湘红
链接国际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
“总之,要通过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和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扩大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工业产品,改进产品包装,提高竞争能力。”在1983年的中山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大胆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
上个世纪80年代,一批中山企业吹响向现代化大生产进军的号角,正是创新的精神和闯劲在开路。
1984年,威力洗衣机厂以“博采众长、单台引进、因地制宜、组合成线”的方式,把美、日、法、德几个国家的79台(套)设备进行了优化组合,而总装车间的生产线则采用了北京的国产设备,但加进了自动物料添加系统。1985年初,“威力”新厂投产,第一年就让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0万台的生产线创造出了19万台产量奇迹,“威力”扬名中国。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中山对接国际资源的步伐明显加快,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2017年,中山市与伯克利孵化加速器——SkyDeck(天台加速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后者在中山开展“全球创始人计划”,为中山的初创企业提供加入国际加速器机遇,对接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同年,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落地,哈工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挂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385家。截至去年,中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继续翻番增长,超过1700家,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为加快转换动能,中山市正大力发展壮大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推动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从“1+4”向“1+N”拓展,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强化其开展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四大功能,带动中山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现“量质双提升”。
搭建高端平台加快融入粤港澳协同创新圈
从创新型企业到带动产业创新,中山市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创新团队研发力量为基础,联合光电充分发挥中山光电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牵头组织成立中山市光电产业协会,聚集行业微小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中山光电领域产业的集群优势。从2012年至今,联合光电由100多人扩大到4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占1/3,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开发、技术升级的创新研发体系。其中,“精密光学成像系统创新团队”自2013年开始建设以来,解决了高分辨率大倍率光学系统成像稳定、微动控制,以及光学镜片超精密加工检测、多层镀膜技术工艺等关键性难题。据介绍,“精密光学成像系统创新团队”研发出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自引进以来,带动联合光电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
不仅在光电产业,以“外引内育”的方式,中山各个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科研平台共建工作越来越频繁:
2016年,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与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合作的课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同年,香港理工大学与广东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7月,中山和澳门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明确要支持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平台建设,并提出打造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首个大健康医药项目设想。
2018年3月,中山市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创新中心”项目签约;中山市商务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签署《中山香港联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协议》。
2018年1月10日,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中山与澳门特区签署《关于共同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合作框架协议》……依托香港科技大学中山联合创新中心等新窗口,中山可充分运用香港方面在科技研究、技术转移、人才培育、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势,在产业融合、商贸平台推广、科技创新和青年创业等方面打开合作空间,打造为集聚高端资源的大湾区创新高地。
推动政策创新快速维权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2011年6月,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挂牌成立。在只有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中山市开启了全国首场针对单一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探索:建立国内第一个“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专利电子审批系统”和巡回审判庭。
快速维权中心还建立了全省首个远程知识产权诉讼服务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诉讼服务处,实现远程立案、远程庭审、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并实行证据互认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有机衔接。
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体系,提升了灯饰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和创新热情。据统计,古镇灯饰占全国灯饰市场70%份额,并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保持全国灯饰照明类产品出口总量首位。
企业也从过去的不愿维权、不敢公开创新技术,到当前的主动维权、主动公开专利技术,以寻求更多知识产权合作交流。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7年,快速维权中心共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348宗,其中2017年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38宗,相较于2011年增长6倍,专利侵权纠纷案件量连续多年位居广东省第一名。中山古镇的专利申请量,也从2011年底的2553件,到2017年底达到11019件,是2011年的4.3倍。
2018年9月3日—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执法咨询委员会第十三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在大会上,“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中山古镇模式”被作为主题演讲在会上推介,中山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模式、中山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获得各国代表的肯定和好评。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靠山”,企业才有底气、有信心去实践创新创造。提升专利质量,也让企业更有勇气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在新起点上续写改革开放新故事、新传奇。
新闻推荐
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政策服务中山创新驱动战略 专访市税务局局长罗镜文
近段时间以来,市税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全体党员集中学、支部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