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昨起对公众开放 本周预约观展排满 盼“相中人”来现身
本报记者陈慧冷启迪
●首团参观者亲历
“中山升格地级市”
从昨日9点半起,首团参观者就展开了他们从1978—2018年的40年时光之旅。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展览的图片、实物、视频,还原背后的历史故事。走过改革开放初期第一部分,来到第二部分的一块展板前,几位参观者突然激动起来。
这是1983—1992年的“城市建设新篇章”版块,反映的是1983年中山撤县建市,1988年中山市升格地级市后,这个昔日的“农业县”成为“城市”的变化。当年升格地级市后,市委批准成立东区办事处,并于同年8月8日正式挂牌。东区人大办的杨远飞至今还记得30年前办事处成立挂牌的场景:“当年我和同事一起,把东区办事处的牌子从楼下搬下来,等领导们揭牌。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不仅是这张照片,还有之前部分的侨捐项目挂牌、吴桂显先生照片等,都让曾从事统侨工作的杨远飞颇为感动。正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华侨们踊跃捐资赠物,使得中山迅速发展腾飞。
●500多张精选图片反映中山发展巨变
此次展览,策展人员从几万张历史照片中,挑选出500多张以代表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发展以及城市风貌变化进行展出。除来自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馆、中山日报等单位外,部分照片来自早期画刊画册和部分市民拍摄。
如展馆中有一幅巨大的展板,是中山市博爱路上的绿道建成初期图片,拍摄者是高斗洪。如今已70多岁高斗洪回忆,当年为了拍这张照片,他早晚都守在那段新修的绿道前,花了一周时间才拍到满意的图片。得知展览需要用这张图,高斗洪老先生马上找出了当年的底片,并站在家门外的巷口等候工作人员上门收集。展览以这张图片为大背景,前面是苏炳添1:1的人像纸板,参观者可以与“亚洲飞人”合影。
除此之外,还有一幅非常巨大、俯看兴中体育场的图片。图中的体育场周边多是田野,兴中道还没完全建好。这幅图片的原拍摄者是肖柏成,在1991年体育场刚落成时所拍。当年因工作原因,他带着相机去了益华百货的大楼楼顶。“本来没计划要拍体育场的,但在楼顶上一看,觉得这个体育场好美,就随手从楼顶俯拍了一张,并晒了一张。”可惜当年的底片已找不到,现在展览现场看到的是扫描放大后的效果。
●欢迎“相中人”来到展场
图片是本次展览一个非常重要的展示手段。除了重大事件、建筑、风光等,这次展览中许多图片还以普通劳动者、市民为主角,记录当年中山人改革开放的历程。甚至有些参观者本身就是展览里的“相中人”。如本报的一位摄影记者就发现自己出现在2009年孙中山史迹径揭幕的现场。如国内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中山温泉宾馆,展览中有一组照片。除了酒店的大景外,其中还有一张是三位青年女性,在宾馆湖边或坐或站,望向远方。因年代久远,照片中三位女青年的名字已无从考究。也有人说,她们是当年温泉宾馆的服务员。
这些“相中人”如今在何方?这些年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奋斗故事?本报欢迎这些“相中人”来到现场,为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共同展望美好未来。
新闻推荐
■相关除优化港口资源配置以外,广州与中山两地的互联互通也在进一步加强。目前,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跨市公交等均进一步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