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榄永宁社区去年GDP超90亿元永宁社区居民:“幸福是拼出来的”
全国最大的压敏胶粘带生产企业永大公司忙碌的生产车间。南都记者吴进摄
位于中山市西北部的小榄镇永宁社区是一个拥有800多年人文历史的农村社区。改革开放以前,以农业生产和工副业发展为主,社区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村民生活困难。改革开放后,永宁人乘势而上,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全国十大首富村”、“中国百强村”。
“幸福是拼出来的!”12月7日下午,小榄镇永宁社区居委会内,社区居民黄泳强面对来访的多家省级媒体记者发出感慨。在他看来,“全国十大首富村”、“中国百强村”等荣誉的获得,正是敢为天下先的永宁人,乘着改革的春风,一步一个脚印“拼”出来的成绩。
从农副产品加工到外向型经济
解放初期,永宁人多地少,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蚕桑和养鱼等单一农业生产。1953年,永宁乡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当时的合作社只是单纯搞农业生产,集体经济也十分薄弱,整个永宁集体只有四头耕牛和一些泥艇,没有机械,农民劳动全靠一双手。1957年,永宁集体总收入84万元,平均每户293元,人均年收入是66元,七八成的村民每年都超支,生活困难。
上世纪70年代末,在时任永宁党总支部李汉章书记为首的村领导班子带领下,永宁人把握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利用中山毗邻港澳,水陆交通方便的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大办集体企业,从农副产品加工发展到多种工业并进。
在“外引内联”政策引领下,永宁社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与外贸、外商携手合作,开办“三来一补”企业,合资合作企业,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加速发展自己的集体企业,使昔日的作坊式的生产,落后的设备、技术和管理被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所取代。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永宁的中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其中,永宁的集体企业也在这段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高峰期,永宁有384家规模较大的集体企业,其中有7家产值超亿元。
1980年,永宁成为全国闻名的第一个“千万富翁乡”;1986年,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元村;1993年,永宁工业总产值突破了10亿元大关,跨入了全国十大首富村的先进行列。
集体企业产品远销全球76个国家
12月7日,永大(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大公司”)厂房内热火朝天,多台从意大利进口的自动分切机在不停地高速运转,一卷卷成品胶带不停地从切割机上被工人装进包装箱内。
永大公司创建于1984年,也是小榄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由永宁与旅港乡亲麦克贞合资创办。从最初的一栋生产车间,贴牌生产的“小工厂”,发展成为现在的集自主品牌和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压敏胶粘带专业制造型企业,产品远销全球76个国家,近8000家直接用户。
“正是改革开放的利好,让永大有了立足之地和长足发展的空间。”永大公司行政部经理林炯枝说,在政策的推动之下,永大已经跃居为全国最大的压敏胶粘带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达7亿元。
“达到小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2017年,永宁社区地方生产总值超过90亿元,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3亿元,股民现金分红为7000元/股(计算包括社保、医保、卫生、治安等福利在内折合人均分红9265元)。如今的永宁人已经完全走上了小康之路。
“什么是幸福?(居民)达到小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居民黄泳强说,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受益最大的就是居民,这是全体永宁人最真切的感受。
“幸福也不仅仅只体现在经济层面上,而是全方位的。”55岁的居民梁熀培说,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在民生实事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社区每年都会举办十几场居民活动,居民幸福感大大增强,“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一个村(社区)就有3所省一级学校,每一个孩子到入学年龄就可以入读‘名校’,这是最有幸福感的事情”。
采写:南都记者王卫
新闻推荐
建设翠亨新区 拓展中山未来 2012年,广东省政府批复翠亨新区建设方案;历经5年多发展,翠亨新区已成为中山融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翠亨新区全貌。翠亨新区内的翠湖公园。从中山市城区博爱路驶入翠亨快线,只需十余分钟车程,便可抵达翠亨新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