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发挥产业优势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改革开放40周年
全国大型主流融媒广东行
羊城晚报记者 林翎
12月4日,由羊城晚报传媒智库发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融媒行联盟”联合组织的“改革新动力---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大型主流融媒广东行暨地市深调研”开始在中山市的第二天行程。采风调研团先后采访考察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火炬开发区、深中通道以及翠亨新区,深入探究中山在区域交通、产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成就,剖析在大湾区时代,中山如何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火炬区: 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400家
中山火炬开发区(以下简称“火炬区”)是全国168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成立28年来,火炬区汇聚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3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近20家,设立了九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健康医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配件、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
据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招鸿介绍,火炬区在创新上有几大抓手:其一,注重研发投入,目前火炬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4.36%;其二,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今年火炬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400家;其三,大力培育孵化器,目前火炬区已有国家级孵化器3个,省级孵化器7个;其四,着重科技与金融成果的转化;其五,实施质量与品牌提升计划。
招鸿介绍,目前着重将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医药产业、光电信息产业打造成火炬区的三大支柱产业。
深中通道:
做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纽带
据工作人员介绍,深中通道的建设历经15年艰辛论证与准备,于 2016年12月顺利开工。2017年6月,深中通道项目初步设计顺利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随着西人工岛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东人工岛与2018年沉管隧道、桥梁陆续开工,深中通道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
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成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纽带,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翠亨新区:
建大湾区时代的滨海城市新中心
近年来,翠亨新区围绕“一区三中心”(高新技术集聚区,产业中心、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中心)发展定位,聚焦智能精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 “3+1” 现代产业体系和高端人才集聚。
据翠亨新区总经济师梁兆华介绍,翠亨新区按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目标,着力打造五大环境:现代时尚城市环境、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人才发展环境、宜居宜游生态环境。对标世界级城市群,以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生态宜居滨海新城。“我们的愿景是将翠亨新区打造成大湾区时代代表中山市门户形象的一座产城融合、技术创新、人才云集的国际化现代生态宜居滨海城市新中心。”梁兆华说道。
新闻推荐
中山市12月传染病防控提示发布 提防部分疾病“抬头”别把“感冒”不当回事
近日,中山市卫计、疾控部门发布“12月重点传染病防控风险提示”。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人禽流感被列入“重点关...